第3章 一心(第2 / 3页)
杨致知道这是聊得起劲了,想考考自己,他道:“陛下,有一种作战形式名为阵地战可应对。”
桓世弢眼前一亮:“何为阵地战?”
“据我所知,我朝在应对北方胡人侵略时,通常都是据城而守,而我朝北方的很多城池较干旱,法修筑护城河,主要是依托城墙,其实我们可以在城外修筑其他工事,挖出宽五尺、深三尺的壕沟,有些壕沟中可放入尖木,再制作些用于阻挡骑兵的拒马,交排布,在细微之处看情况安排调整,可阻挡胡人的马蹄。由于阵地的阻挡,胡人的大型攻城器械也很难推至我方城墙下。像这种军队依托阵地的地形和工事进行防御的作战形式就是阵地战。这种作战方法,即使在没有城墙的情况下也可以用。
还有就是,草原土地不适合我们汉人生存,可耕种的土地很少,也没多少资源是我朝需要争夺的,因此我朝根本不需要主动与胡人开战,只需防守即可,这阵地战可让防守一方占据地利,可以说是我朝专属的作战方法。”杨致认真回答道。
“好好好,真乃奇人也。依你今日所言,朕当记你一功才是啊。”桓世弢听完连叫三声“好”,看来是真的很高兴。
其实这很简单啊,怎么就从来没人想到过呢?
这小子真他娘的是个人才......
杨致陪着笑,心想阵地战肯定不的,咱对抗小日子的时候也没少用呢。
“陛下谬赞了。”杨致礼貌性回答。
......
今天足足讲了大半个时辰,皇帝觉得很高兴,可又有点疑惑,这人怎么还是个秀才呢?
于是开口问道:“杨致,你之所言甚好,你这小秀才倒是让朕开了眼,可是以你之才,若刻苦读书,想考个更高的功名应该不难啊,可你为何还只是个秀才?”
杨致答道:“禀陛下,小人本住在苏州的城边...的永安郡,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乐边,父亲是永安郡郡丞,家中兄长去年中了举人,家中门面有兄长去撑,我本意为官,如今在永安郡开了个小学堂,免费教些穷苦孩子读书认字,这秀才功名教些小孩够用了。”
其实他就是不愿当官,家里也不让考功名,自己也懒得考,教书非是自己的一点小乐趣,而且一般是两天才授一次课,每次上课上多久自己决定,一般最多也就三小时,轻轻松松。
这么回答也有讲究,如果说自己父亲不让考,怕自己压过了兄长一头,这皇帝说不定会觉得荒唐,出手帮杨致解决“麻烦”,这样他可能就要被迫科举入仕了。
其实父亲杨奇史的做法很离谱,纪朝的功名,只要不是奴籍或贱籍的男子,都可以各凭才学去考,只不过杨奇史为了凸显嫡长子的优秀,所以才这么做,不然大儿子真被杨致压下去了,反倒被说不如妾生子,大儿子的声名对杨奇史来说更重要些。
“嗯,不,没想到你志在教书育人,你现年几岁了?”桓世弢又问。
“回陛下,快满十八了。”杨致答道。
“才十八岁吗,才十八岁就能自己摸索出这些新想法,倒是可造之材,你可有想过为官之道?”
杨致这下有点懵了,怎么突然好像要让自己做官的意思。
其实他并不知道,他所说的理论已经触动了这位皇帝。
桓世弢可不是什么昏君,相反还是个聪明人,对杨致所说的东西有很大的接受能力。
这些东西说出来,他一听就知道这不简单,而且今天虽然说了很多,但绝对还有不少在杨致的肚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