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一代天骄——高平!高平!(4)(第2 / 4页)
曹彬迟疑了一下,看了看一旁的樊爱能,道:“秦王命卑职转奏陛下:不必忧心京里,也不必忧心契丹,只要能击败刘崇,天下便是主上之天下,杀猪各有杀法,没了曹屠户,咱还有李屠户;谁想看主上的笑话,他自己便是最大的笑话!”
这番奏对说出来,张永德神色复杂地望了脸色变得铁青的樊爱能一眼,不由得轻轻叹息了一声!
柴荣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他挥手命曹彬站在一边,开口道:“潞帅那边已经独自支撑了两月有余,上党城内此刻只怕盼救兵如盼云霓,要等到援军大至再交兵,只怕潞帅那边支应不得了,一旦上党陷于敌手,要收复晋南便再不容易,而刘家却可以联合契丹从井陉关兵出河北,与幽州的耶律挞烈合击河北州郡,如此则邺下以北,不复为朝廷所有——朕决意不等援兵,明日休整一日,后日出兵与刘崇老贼见胜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樊爱能面如土色,他自然明白柴荣和曹彬之间对答的真意,然则却没有想到面对契丹和北汉六万联军,这位新登大位的年轻天子居然敢做出以两万多禁军正面迎敌的决定。
张永德心中却明白,柴荣一直在犹豫,这个郭威一手调教出来的继承人根本不怕北汉,即便是己方兵力弱势,他也丝毫不惧;唯一令他心存顾虑的便是耶律敌禄所率领的契丹骑兵,这支骑兵人数众多战力强大,而且代表着大辽的政治态度,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均不容轻忽。柴荣一直不能下定决心,便是在等远在汴梁的曹英和郭崇充等老军头的态度,这两个军中大佬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军方势力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只要军方同仇敌忾举国动员,以大周的军力和战争潜力柴荣并不怕与耶律敌禄正面交锋。但枢府方面王仁镐的奏陈无疑表明曹郭两位老帅的态度并不是那么乐观,这才是令周军目前战和两难进退失据之大敌。
而曹彬带来的折从阮的奏对却解除了柴荣的顾虑,折从阮证实了曹英等人的态度暧昧,却同时表明了作为西北第一藩的李文革的政治态度,并暗示契丹方面自有这位李屠户牵制,柴荣尽可专心致志对付刘崇。
因此柴荣转瞬之间便拿定主意孤军与北汉决战便毫不奇怪了!
“重进所部前军编为左军,殿前军主力,侍卫亲军主力,合编为中军,侍卫马军和侍卫步军,编为右军,国华所部编为后军兼粮道督运。”柴荣简单明快地下达了临战部署编制命令。
还没等樊爱能反应过来,柴荣又道:“张永德为中军都指挥使,李重进为左军都指挥使,樊爱能为右军都指挥使,曹彬为后军都指挥使,向训为临阵督战,执掌阵前军法!”
樊爱能抬起头,终于鼓起勇气开言道:“陛下……敌众我寡,速战于敌有利,不如坚守寨垒,以沮敌士气,待敌军疲惫,自可破之!”
柴荣站起身,缓缓走到大帐门口,掀开了毡幔,道:“朕也不欲速战,此不得已而为之耳!”
他转回身,目光炯炯盯视着樊爱能:“天下有不少人,不服气朕做这个天子,面前的刘崇是一个,已经故去的秀峰相国是一个,战功赫赫威名卓著的曹帅或许也是一个,不过朕要昭告天下的是,不论大家服不服气,朕都已经是天子了。以前的事,大家各尽臣子的本分,大位统绪是国家大事,大家各持其论,无所谓对与不对;然则北汉乃是国家大敌,此战乃是国战,守卫国土,保护黎庶,乃是朕这个天子份内之事。天下人如何看待朕,朕不在乎,也不介意,满朝文武是否真正服气,朕也不打算深究,阵前克敌,有功朕必赏,有过朕必罚,诸卿好自为之!”
……
两千八百宫卫军分成了两部,一部千余骑拉开了队形,长刀出鞘;另一部一千八百余人下马列阵,将背上背的步兵硬弓取在了手中。
宫卫军身上均装备了两副弓,一副是轻便的骑弓,另一副则是弓柄长大的步弓。
在一串急促的口令声中,一个营约四百人的方阵越众而出,迈着稳健的步伐朝着八路军的侧翼即设阵地缓缓压了过来。
此时太阳已经升至头顶,气温渐渐升高,周全满头满脸全是汗水,却全然顾不上擦,只是眼睛紧紧注视着缓缓逼近防线的宫卫军,一面数着敌军的步子,一面拿眼睛对着早已在布防图上标好了编号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