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北唐 > 第206章 一代天骄——郭雀儿(6)

第206章 一代天骄——郭雀儿(6)(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在灵州,何岩与沈宸采取了一项在延州绝对不会被允许的政策,那就是开仓放粮,凡打下一个大户豪门,其粮食储备除一部分保证军用之外便全部散发给周围的百姓农户。灵州自中唐以来便是塞北地区的军事防御重心所在,人口相对延州等州郡都要稠密一些,且很多豪门大户都是当年落户的唐军将弁士兵,武风蔚然,民风彪悍。在这个地区向来是谁的拳头硬谁就是老大,因此大户家中多少都会有点家兵护院,少则四五人,多则数十人,也有极少数的大家族护兵在百名以上。凡是当地豪族,家中都会有一些武器储备,有些阔气的甚至家里藏有若干副铠甲——在那个时代这是要抄家灭门的重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平日里这些宗族豪强结社自保,和平时期维护当地治安,到了战乱时候就担负起一定的军事守卫职责,以防止溃兵乱兵荼毒乡里。

当然,那并不等于他们自己平日里不荼毒乡里。

这就是灵州的现实情况,这些家族把持着灵州的经济命脉粮饷兵员,老冯晖在世的时候对他们也无可奈何,冯继业上台后忙于清理内部争夺权力,更加没有闲暇来整理地方。

这些豪门十分排外,在最初的半个月里沈宸的主力几乎遇不到任何愿意与八路军合作的村寨,直到十一月初八沈宸在灵州州治附近的回乐县附近打了一场大仗,一举击溃了冯家两个营的步骑,活捉了带队的冯曙(冯继业的叔叔)。这才令州县震动,豪门望风。

毕竟八路军进入灵州的兵力不是都队级别的小部队,地方豪强再强,在上千人的正规军面前也不过是蝼蚁一般的存在。沈宸带着主力部队三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营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从北向南扫荡展开,零零星星消灭了或大或小的地方武装几十个,占据村镇甸寨上百,建立了亭里级基层行政单位将近二十个,什伍级的地方团练武装则发展了数百人。

沈宸十一月初进迫州城,灵州城内一夜数惊。冯继业初时派了一队兵出城打探虚实,结果被沈宸包了饺子。原本以为城外只是一支小部队的冯继业大惊之下连夜向周围的大营派出信使传令地方驻军向州城集结。

沈宸于次日率部离开州治南下,两天后突然攻克回乐县,令冯继业恼羞成怒,派自己的叔叔冯曙率领两营兵追击,然而却在回乐县北遭到沈宸的伏击,部队被打散,冯曙被擒。沈宸则率部趁夜撤离了回乐南下。

等到三天后冯继业集结了十营两千八百人马追出州城,沈宸所部已经在州治东南百里之外了。

这一个月来沈宸率领主力不断骚扰袭占村寨镇甸,一方面是练兵,一方面则是摧毁灵州的政权基础和基层武装,第三个因素就是诱敌。这一个月里沈宸带着队伍行动飘忽不定,忽南忽北亦东亦西,牵着冯继业的鼻子划圈子,目的就是在诱使冯继业分兵。然而冯继业也真不白给,自从冯曙被击溃之后他就加了小心,虽然一直锲而不舍地跟着沈宸到处转圈子,却始终不肯再分兵围堵。

冯继业这个决定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尽管冯家的骑兵数量也有数百之多,但是在战力上根本无法与八路军骑兵相抗衡,况且沈宸手中虽然只有二十名鹞子,但这些鹞子再加上骑兵营的斥候便几乎完全遮断了战场信息,朔方军的任何调动都瞒不过沈宸,而八路军的情况却极难被朔方军侦察到。在这种情况下冯继业分兵无异于自蹈死地。

当然,拉锯了这么一个月,如今双方都疲惫到极点了。

这场大雪来得巧妙,受大雪影响部队的移动和调度都变得迟缓了,冯继业在下雪之后才向鸣沙县方向派出了八百步骑,这是为了避免鸣沙县城被沈宸攻破,冰天雪地里若是沈宸占据了一座县城那么就可以安心驻足休息,而尾随在后的己方却不得不在野外宿营,这样无疑对朔方军很不利。

然而冯继业还是低估了八路军的机动能力。就在偏师出发的当天,沈宸就获得了这一情报,于是沈宸亲率一个骑兵营和一个步兵营的兵力在半路上袭击了这支偏师,彻底击溃了这支部队。

何岩这一次跟随部队出击,表现颇令沈宸惊讶,这名文官在战场上尽管脸色发白,但却和普通士兵一样持枪肃立半步不退,作为一个战场上的新丁而言,这种表现已经十分难得了。

回到驻地,何岩又立即召集了一些监军军官和抚慰司文官来布置,一场大战下来,伤员要医治安抚,部队建制要整顿,阵亡将士遗骸要进行处理,一大堆事情够他这个抚慰大使忙活的。等他忙完从自己的帐篷走出来,他的亲兵才走过来告诉他沈宸已经回来了,正和康石头在中军帐议事,请他过去。

何岩一面走一面心中暗自感慨,他这个监军副使非但是文官,而且是非延州系的干部,在八路军中,他这样的人论身份与沈宸这种最早追随李文革且在军中久掌兵权的大将是不可比的,论亲厚康石头都比他强得太多了。他初来军中的时候沈宸等武将对他都冷言冷语冷眼旁观,除了跟随他前来的抚慰司文官们之外,没有谁拿他这个盐灵军政司的二号人物当回事,沈宸的军议压根就不叫他。

这两个多月来,他何岩硬是凭借着自己的坚韧不拔和昼夜不眠赢得了全军将士的认同和感佩。从一开始,他非但坚决要求随主力部队一道行军,甚至连特意分配给自己骑的马都奉还了,便那么跟着部队一步一步从延州穿越长城走来了灵州,靴子底磨破了,脚底打泡了,他都咬牙挺过来了。每日行军之余他还要处理战争善后事宜,安排组建地方政权,接见地方豪强代表晓以利害,安排粮饷安排放赈。他不否认这些事情开始的时候都是沈宸在做主操持,他往往一言不发只按照沈宸的决策去执行。但是一来二去沈宸的事情越来越多,而他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的作用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到现在,沈宸几乎除了军务什么事情都不管了,一股脑全都扔给他,甚至每回军议都要请他过去参谋,这不是沈宸客气。就拿此番行动而言,军议时沈宸提出雪夜奔袭的方略时众人都比较犹豫,荆海甚至掰着手指算出了“八不利”,而他这个文官却主张打这一仗,而他的考虑是将士们走了这么多日子绕了这么多弯子士气不同程度有所下降,若是再这么拖下去军心不易维持,而一旦放任敌军进入县城再打起来就麻烦多了。

最终沈宸决定采取行动,虽然是出自对敌情的判断和分析,却焉知没有参考他的意见在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