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一代天骄——李彬的选择(7)(第3 / 3页)
李文革前世乃是无神论者,只不过,他内心里一直以为,无神论者并不见得比有神论者更文明,唯物主义者也并不一定就比唯心主义者更先进。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在某个阶段,科学与神学,不过是一个物质的两个方面而已。
一个神学不发达的社会,其科学发达程度也会受到相当的限制……
从这个意义上讲,有神论实际上是最原始的科学启蒙。
“自然者,自始而然也,求知之道,求其然,亦求其所以然!故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者,万物之理皆可求之,故‘道’可道也,然求得之道不过常道尔,后世有真人,当可高其尺度,广其目野,深其精实,则其求得之道于先师之道,即非‘常道’,然则其道亦可道,故曰,道可道,非常道。”李文革笑眯眯将自己想了一宿才好不容易想完整的这么一段玄学文言朗朗念来,果然,他成功地在陈抟的脸上读到了“震惊”的神色。
“这是……这是你自家想出来的道理?”陈抟结结巴巴问道。
李文革坏坏一笑:“这道理其实并不难懂,出得我口,入得先生之耳,自今日起,便是先生悟出来的‘道’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段话是他的原创不错,但是能够润色得如此朗朗上口,这却是一娘的功劳了……
陈抟上下打量了李文革一眼,不解地道:“我实在有些看不透了,仅这一段话,便是辅汉天师的《老子想尔注》,也要甘拜下风了。你既然有此悟性,已足可在道门中超凡入圣自成一派,宗师之名位不过是时日罢了……你为何又一定要我这个除了睡觉别的神通一概没有的疯道士来剽篡其事?”
李文革笑了笑:“图南兄何其迂阔?大道之行,不过形式有别,其途殊,其归同?先秦诸子百家,所言者众,然究其实质,无非强国富民之术而。学术道统可分儒道法,爱民之心,济民之志,则百家同焉。孔子复礼法,是为了止战乱;老子倡无为,难道是为了挑争端么?因此道是道,儒亦是道,商鞅墨翟,皆是道也。至于后世强分门派道统,那是董仲舒之流灭道揽权之术,非但失了道的本意,亦是丢了儒家兼济天下的理想,此等鼠目寸光之辈,何足道哉?”
陈抟两眼圆睁,他渐渐听明白李文革的意思了:“你的意思是,要我统合一个自先秦以来从所未有的道派,以老子之名,容诸子百家之实?”
李文革的神色终于庄重起来,他点了点头,道:“正是,一部十六史,多少朝代兴替,多少百姓流离?王霸宏图转头是空,唯有儒道二学传承前年而不衰,何也?盖人之求知乃天性耳,人种不亡,则天性不泯。无论谁坐了江山天下,还不是要照样尊奉孔子牌位?说得轻了,这是为万世师表,说得重了,这是载人类沉浮……”
陈抟皱紧眉头问道:“儒学毕竟是天下正朔,你这番作为,就不怕与天下儒生为敌么?”
李文革哈哈大笑:“适才不是说过了么,儒也是道,不过是治国之道罢了。先生所领之道,用我们家乡的话讲,便是‘科学’,所谓‘科学’乃是探寻万物相生相克之理,太阳东升有其理,星辰西坠有其理,治国平天下,自然亦有其理,故此道非彼道,龙虎山上的骗子们可以继续画符捉鬼玩他们的游戏,那种骗人的玩意永远称不上一个‘道’字。我们要做的乃是开风气之先,使得求知与进学变成世间真正之大道,彻底驱散遮蔽天空的蒙昧阴霾,若是儒生连这也要为敌,那这样的儒生便是万世之公敌。佛家有韦陀,难道先生的自然之道,便不能有文革这样一个金刚护法么?”
这话说得杀气四溢,不仅令陈抟激灵灵打了个冷战。
他沉吟半晌,问道:“你说的这个道,以谁为尊?”
“老子——”李文革毫不犹豫地答道,“甚么真灵位业图,一律是伪说,世间只有一位先圣,即太上老君,老子一气化三清,一曰数论,二曰物理,三曰化学;万物皆有理,万物法自然,故本宗可称‘自然道’,或称‘太上三清自然道’。凡入我门者,必修数论、物理、化学三道三年,三年之后,可依其兴趣意愿自择一道修习之。道中门徒诸事不禁,可娶亲生子,可科举入仕,可为官、可为商、可为农、可为工,可为医,可为学,入道修习者皆包食宿,无分年龄大小,无分男女老幼,凡肯入门者,皆先生之徒辈……”
说到这里,李文革的语速缓了下来,看着已经目瞪口呆的陈抟,他缓缓说出了最后一句话:“……儒生亦可入道,太上自然道……奉孔子为先师”(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