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北唐 > 第178章 一代天骄——西北的军阀(2)

第178章 一代天骄——西北的军阀(2)(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这些自然都不能与正规军相比,但是拓跋光琇还是感觉出了不同。

第一个不同是流民的走向,无论是老冯家的雄风犹在还是张建武的迅速崛起,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灵州和宁州方面的汉人正在以源源不绝的趋势向李文革的地盘进行迁徙。

第二个不同是商贾的数目,已经戒严的延州城内屯留的商队数目是目前属于和平状态的宁州和灵州两州之和的十倍有余,尽管拓跋光琇暂时还不能理解这样对于延州究竟有何好处,但有一点很明显——战时的延州完全没有食物和日常用品短缺的感觉。

第三个不同是动员能力,一路走来,所经的延州金城、延安、肤施三县都有相当数目的地方守备部队巡逻警戒。以拓跋光琇的眼光来看,这些守备部队虽然还不能和精锐的作战部队可比,却也绝不是临时组织起来的农民和流浪汉。他们有着严整的组织,有一整自己无法探知的应急机制,甚至有着堪比周围州郡正规军的指挥和训练。

即使是团练武装,也装备金属枪头的木枪;而仅仅在两年前,这个州的正规军还在使用削尖的木棒作为制式装备。

拓跋光琇暗自估算,若是真的遇到外敌来犯,延州征召起五千预备兵的时间绝不会超过三天。

他没有机会接近丰林山的军事禁区,因此无缘见识更多新奇的事物,但仅就眼前这点资料,拓跋光琇便已经得出了一个令自己感到悲哀的结论——无论如何纵横捭阖,硬件上李文革所领导的延州确实有正面应对党项和冯家联军的实力,哪怕再加上一个宁州的张建武,结果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一次,拓跋光琇动了向李文革投降的念头。

左右都是向郭家臣服,汴梁朝廷的权威远在潼关之外,李文革的军事威胁却迫在眉睫,远交近攻,这是常识性选择。

既然打不过,就投降吧!

只是不知道李文革会否将党项作为异族赶尽杀绝。

从履历上,拓跋光琇判断李文革应该不是个嗜杀之辈。

他唯一担心的,是李文革会对归附的党项人采取什么样的分化手段,从延州军政当局制定的逃奴法令上,拓跋光琇嗅到了一丝不祥的气息。

很明显,李文革这个奴隶出身的藩镇,对于奴隶制有着天然的憎恨。

虽然具体的方略还没有想好,拓跋光琇还是决定开始做些试探——若是能够保留住党项人牧马的草场,作为外族人,平夏八部就还有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的本钱。

冯家和张建武奈何不得李文革。

柴荣就不同了……

拓跋光琇深信,有柴荣在,李文革的军阀生涯绝难善终。

拓跋家所要做的只有等待和忍耐,毕竟,这是一个拥有统万城作为立国根基的游牧民族。

在经过多日的审时度势之后,拓跋光琇终于选定了第一个游说的目标——节度府行人参军事韩微。

这是一个在李文革幕府中身份特殊的人物,虽然表面上只是一介参军,却同时有一个身为后周军方重臣的父亲,家族在陕州颇具势力。

在李文革手下,此人似乎负责一些外交事务,往来奔波于关中的藩镇之间,颇有点苏秦张仪的风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