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大学生活(第3 / 3页)
线圈、电容器、电磁波、摩斯密码......
一系列神秘而难懂的王国,从实验室到课堂,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在许臻脑海里开启了一扇点石成金的大门。
不怕学生笨,就怕老师蠢。
在学术的田野里,金子处不在。关键在于靠名师指引点化,特别是给学生传授一些发现金子甚至是点石成金的方式方法。
思路是学问,方式方法更是不可或缺的大学问。好思路,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业事半功倍。
反之,事倍功半,甚至误入歧途,误人子弟。
顾元吉教授举例说明,一些知识死记硬背,往往事倍功半,而且很轻易忘记。如果用联想、比如、拟人等办法记忆,则事半功倍,记忆深刻。
“1712年”,看起来是一组枯燥味的年号,一旦赋予感情色彩,“1712年”——“要妻要儿年”,即既要妻子又要儿子的年份,则立马就生动形象起来,自然铭记在心,想忘记都难。
再如,元素周期表,一组组生涩的元素间互不搭界,背起来烦死愁死人。
“钾钙钠镁铝,砷锑锡铁氢,铜贡铱铂金……”拗口,互不搭界,且枯燥味,非常难记。
赋予儿歌色彩:“嫁给那美女,身体细倩轻,统共一百斤。”
读上几遍,甚至一遍,这一组组朗朗上口而且形象化的口诀,只要注意把同音字转换一下。那么,拗口生僻的元素周期表,则会次序井然且历历在目地闪现在眼前。
方法对了头,神速,神记,又省时又省力,还过目不忘。顾元吉教授的课,令明臻刻骨铭心。
他终于懂得了什么叫另一类过目不忘的天才?
人间本来没有天才,因为有了善于融会贯通的明师之后,才培养出来了天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也就是说,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伯乐发现和培养出来的。
不管是谁的孩子,哪怕是天王老子的孩子,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狼窝里,连说人话都不会说,怎会成为人之翘楚?
“时不我待,二十岁,正值风华正茂之时,需扬鞭自奋蹄。”
许臻暗暗发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旁听机会,努力争取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两年或更多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