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刑去刑,以刑止刑(第2 / 4页)
但是商鞅也有一段负面的评价,商鞅执法严酷,曾在渭河边一日处决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变红,号哭之声惊天动地,商鞅严格执法、滥用酷刑的行为招致普遍的怨恨。
法家的韩非子也主张施行严刑峻法,表面看来是冷酷无情,与儒家常说的仁爱相去甚远。
可是韩非子严刑峻法的目的是“以刑止刑”,让人畏惧刑罚,达到无人犯罪,没人受惩罚的理想境界。
这一点,也是当前圣林大陆法家读书人所提倡的思想。
然而圣林大陆更为崇尚儒家,在儒家思想的中和之下,法家自是被儒家压过一头,废除了许多酷刑制度,但是依旧保留下来了许多刑罚,以此来起到威慑,让人不敢轻易触犯法律的作用。
所以在法家读书人眼中,一旦去除了所有刑罚,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为非作歹。
刑罚尚且不能威慑恶人犯罪,没了刑罚岂不是会出现更多的恶人?
然而许多人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诸国世家因为曾经的丰功伟绩而享受到的特权,却是成了许多世家子弟为非作歹的依仗,刑罚的存在也因此失去了威慑的意义,不仅没有遏制恶人,反而是助纣为虐。
杜宁之所以废除刑罚,就是让百姓和世家子弟处在相同的起跑线,让世家子弟不得凭借世家特权为非作歹,从而让百姓有和世家子弟叫板的资格。
而后面的改革法律,就是达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效果,威慑的不仅仅是百姓,同时也是世家众人。
杜宁的主张从宏观角度来看并没错,甚至可以说是无比的高明,众圣就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并没有否定杜宁的《华夏新律》。
然而这样的改革会触犯到许多世家的利益,让众多世家的特权遭到剥削,所以众圣也不敢贸然同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改革法律,废除刑罚,这将是任重道远。
杜宁目光望向书房窗外,陷入了沉思。
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让人族的法律获得改革,从而推动文明的进步呢?
“杜宁,你竟敢妄图废除刑罚,妄言改革律法,颠倒我们人族秩序,你简直是不得好死!”
“你这是颠覆法家,颠覆众圣教诲,你真是罪大恶极!”
“从今以后,不许你参加孔城的任何文会,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
文君府邸之外传来阵阵谩骂声,一个个都对杜宁恨之入骨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