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各执一词(第3 / 4页)
转眼又过去了三天的时间。
圣院再一次打开公堂大门,对杜宁一桉进行复审。
公堂之上,秦文惟以证人的身份再次出席。
杜宁依旧是被告方,康平作为杜宁的证人。
孔德对众人说道:“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查,圣院对于此桉的起因和经过也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首先是柯长渝和秦文惟二人先对杜宁有大不义之举,其后法圣化身诛杀柯长渝的时候,被告方杜宁选择了袖手旁观。”
“虽说柯长渝和秦文惟二人先有大不义之罪,但此一事非彼一事,两者不可混为一谈,不管云麒君究竟出于什么原因,都不应该对柯长渝见死不救,毕竟柯长渝就算再怎么有错,也都是人族大儒,”
“今日原告和被告还有双方证人都在场,如果双方都没有明确证据的话,那么你们双方只能是打个平局,因为你们都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己方证词的真实性,那么引来许多不必要的猜忌可就在所难免了。”
话说到这里的时候,柯长彰和秦文惟都得意洋洋,一副胜券在握的模样。
他们不需要绝对的证据,只要杜宁无法自证清白,那么杜宁将会永远扣以见死不救的不义嫌疑,那么在青史之上,历代读书人都会对杜宁的人品饱受争议。
哪怕是在野史之中,也有可能出现对杜宁的不良风评。
再夸张一点的话,那就是会有一些自作聪明的读书人妄加揣测,用言之有理的文字写出完全不切实际的事情,让后世读书人误解杜宁。
只要做到这一点,柯长渝和秦文惟便是最大的胜利者。
他们甚至是可以编纂一些书籍来大肆诋毁杜宁,宣扬柯长渝对人族的贡献,以消除人们对柯长渝不良看法,那么在几百年以后,人们就彻底记不住柯长渝的死因,后世的辽国说不定还会再一次加封柯长渝光宗耀祖。
而在几百年以后,当人们都怀疑杜宁,认为是杜宁害死柯长渝时,圣院就有可能撤回对杜宁的文君封号,让杜宁的后人遭受莫大的羞辱。
是非自有后人评,就是这个道理。
只要杜宁无法自证清白,他们就有办法掩盖事实真相,让时间来沉淀真相。
秦文惟和柯长彰向杜宁投去了轻蔑至极的目光,那种眼神,那种姿态,犹如是一种胜利者看向一个失败者。
不过表面上,柯长彰还是一副相信柯长渝的模样,义正言辞道:“孔先生,我相信我堂弟的人品,他是绝对不可能在面对法圣的时候临阵脱逃,他当时一定是在自保,他是为人族捐躯而死,是有功之人,我们一定要还他一个公道,绝对不可以被他人如此污蔑。”
秦文惟也附和道:“秦某在洪荒古地之中看得无比真切,在法圣出手杀柯长渝的时候,杜宁确实在一旁袖手旁观,杜宁根本就不配有文君之称,肯请圣院剥夺杜宁的文君封号,并勒令其归还柯长渝的遗物,以安慰柯长渝的在天之灵。”
随后围观的柯家人和秦家人都齐喊冤枉,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哭得无比的伤心感人肺腑。
“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