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明心迹重振诸葛笔(第1 / 2页)
得知程月知将要去诸葛笔庄做一名笔工,萱草问出了诸葛家中每一个人都想问的问题:“为什么?”
程月知沉思片刻,起身走到了窗边。她望着远处,道:“一束喜从公处得,千金求卖市中。萱草,你知道这句诗说的是什么,又从何处来吗?”
萱草:“小娘子,我根本不识字啊。”
程月知温和一笑:“这是书法大家黄鲁直的诗句,意思是,感谢你送我一支千金难求的宣城笔。”
萱草惊叹:“原来一支笔竟然这般值钱!”
程月知笑着点头:“我大宋文化昌盛,你看,连在水井处打水、在溪水边浣衣、在街边摆摊卖货都会有人吟诗唱词。论是民居还是各大酒楼、茶肆、瓦舍、娼馆旅店都十分热衷悬挂字画。文人手中的笔,就如同将军手中的刀,一笔就能定乾坤。‘顷得宛陵葛生笔,如麾百胜之师,横行纸墨,所向如意。’便是此意。所以,有文人墨客为求一支好笔,寻遍天下。得了一支好笔,还要赋诗抒情。”
萱草似懂非懂地看着程月知。她虽长在诸葛家,但从没有人对她说过这些故事。
“诸葛氏自晋以来世代事制笔,王右军自画《笔阵图,手里拿的就是诸葛散卓笔。我小时候,常听外祖父跟我说,有文坛领袖夸咱们——笔工诸葛高,海内称第一。”
“祖父曾说,我太祖父曾与东坡先生相交,东坡先生曾对太祖父说,那些学诸葛笔做出来的散卓笔,就像人学作老杜诗,只能看出粗俗。可见,当年笔坛,诸葛氏可谓冠绝一时了。”
“只可惜……”程月知叹气,“自熙宁之后,我诸葛笔再当不得这称号了。就连太祖父的友人黄鲁直也说,使学书人试提笔去纸数寸,书当左右,如意所欲,肥瘠曲直皆憾,然则诸葛笔败矣。因书法、绘画风气一变,对笔的要求也变了,而我们传家的技艺根本跟不上这些要求,被吴君散卓、李展鸡距赶超,家业也衰败了。”
程月知看着天空中渐渐出现的月亮,陷入了一段遥远却清晰的回忆:“外祖父当时常说,力守家法不易。此应是,他平生憾事。”
“我到杭州城转上一圈,都说:屠希一笔价必千。作万字而不少败。连官家都爱不释手,逢书必用屠希。世人皆追捧屠希笔,哪里还有诸葛笔的身影呢?”
萱草看着程月知,试探地问:“所以,您是想要做什么呢?”
程月知摇摇头:“我也不知道。所以我才要去当笔工,去看看,到底为何诸葛笔会被抛弃?也许我只能得到一个答案,也许我可以得出一些办法。”
她连对诸葛兰也没有表露过,她想为母亲拿回的家业,不是一份衰败的、暗淡的店铺、田亩、金银财富而已。她要的家业,是兴盛的、盛誉的、重现祖辈荣光的“诸葛笔”!不光整个大宋,她还要让大金、日本、高丽、占城都为购得或收藏一支诸葛笔而欢喜!
她是不是太狂妄,太有野心了呢?
世人总说女子当贤淑贞静,可她程月知却从不认同。就像她母亲诸葛兰一样,她想要和离,那便和离,她想要再婚,那便再婚。那时,程月知虽深受其害,但诸葛兰的勇气却又为她诠释了女子当全力为自己而活。
她固然想要世俗的认可,可她却不能不是程月知。如果她不是程月知,她又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