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南宋女商:明月遣人来 > 第13章 霁堂春无极查迷案

第13章 霁堂春无极查迷案(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他将暗牢借予孟霁堂,不多问半句,只和蔼道:“孟大人有任何差遣,衙门胥吏都任你差使。”

闻言,孟霁堂对他拱手道:“劳烦大人了。我等或需在湖州盘桓几日,这段时间,要有劳大人安排邓押司协助一二。其余,我等暂可支应的来。”

孟霁堂对这位官阶比自己高,年龄足当自己祖父的知州本身并具体意见,更何况,他对自己这个晚辈十分亲切。只是想到他哥哥是叛贼,禁不住对他有些提防。

宇文时中笑容不改,“没问题,没问题。”

他对这个孟霁堂有几分了解。孟霁堂,在重和二年生于宋夏边境的震武城,是震武城知军孟清的第四子。今年才十八岁。

他出生不足两月,孟清及其三个哥哥全部战死在统安城。其母不久也在悲痛中病死。

因怜其满门忠烈,又悯其襁褓之中便成孤儿,被抗夏名将候刘锜收养。刘锜因屡败西夏,传言在西夏民间,能使小儿止啼。后来,刘锜曾任陇右都护,在建炎四年,因富平之战失利,被贬知绵州兼沿边安抚使。后刘锜起复,受到官家十分的信任,任宣抚司统制,两度扈从官家,今年,刘锜改任浙西、淮东沿海制置副使,从小在军中长大,十岁便上战场抗西夏的孟霁堂,便为浙西浙西沿海制置参议。

大宋重文轻武,但对铁血染就的战袍,宇文时中始终心存感佩。所以,他对小小年纪便老成持重的孟霁堂很有几分欣赏。

孟霁堂待宇文时中走后,便在借来的公房中坐下来,仔细思索冉冉娘子命案的已有线索。

冉冉娘子是湖州最大的酒楼熙春楼的私名妓。她容貌算不上顶尖,但歌喉却十分动听,堪比“莺鸣”。这些妓子,在酒楼中佐酒卖艺,歌管欢笑,每夕达旦,风雨暑雪,不曾停歇。她们在酒楼里每人都有一个小阁,阁中暗藏卧床,可供客人留宿。

腊月二十,巳正(上午十点整)左右,她被贴身女使妍云发现,死于她自己春极的小阁中。死时身着内衫,匍于地上,血流满地。死因经查是后背中刀,致使流血过多。看起来十分简单的犯案手法,却因为现场脚印、凶器、人证而显得分外干净。

春极在熙春楼的三楼回廊的右转角。熙春楼位于湖州最大的南瓦子中,面向苕溪,一般营业至戌时,但由于此时坊市已界限已消弥,宵禁也不甚严厉,这里其实常常通宵达旦。溪边楼下,整日里衣山衣海,有百戏摊、关扑摊、果子摊等掌灯迎客,时常听到大声呼喊之声。水道中舟楫纵横,喧闹热闹。在事发当日,至亥时(晚上十点左右),热闹方歇。而熙春楼另一侧,则是面对其他绸缎铺、脂粉铺、首饰铺的太平巷。这些铺子在酉时左右(晚上六七点)早早就打烊了,来往人不多,显得较为安静。

妍云交待:因为冉冉多日染病,心情不豫,连接多日不挂花牌。当夜,她是独自宿于三楼的春极中。妍云亥时离开春极时,她正捧一本曲谱歪在床上翻看。妍云问她是否要喝牛乳,她说不必,自己就要睡了。妍云便回到了一楼奴婢们的通铺睡觉。

二楼畅春阁是城中富户林家郎君宴客,子时才散。据林家郎君和在座宾客说,期间并没有听到任何声响。

春极左边为琴房,当天人出入。右边为弄碧阁,是另一名妓子丝丝娘子的阁子。丝丝娘子说当夜她阁中有客留宿,并没有留意隔壁有什么情况。一直到第二日巳正(上午十点),妍云大声喊叫她才醒,和客人出房门瞧动静。客人是她的常客、一个三流世家落魄词人刘羁。这个人也称当夜喝醉,又沉浸于与丝丝娘子玩乐,并没有注意旁边阁子发生了什么。

就算案子本身有疑点,但说到底这仅是一桩普通的杀人案,之所以引起浙西制置使梁汝嘉注意,并派孟霁堂详查,乃是因为一个重要的发现——

冉冉娘子的妆盒里,少了一支极为美丽的珠钗。

据妍云说,冉冉娘子极为喜爱这枚珠钗,但每次只是抚摸却并不佩戴。她描述道,她从没有见过那种样式的珠钗,且上面有一颗价值不菲的东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