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孟霁堂一斗滚海蛟(第2 / 2页)
海面渐渐恢复了平静。
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一场不真实的噩梦。
短短时间内,宝泉号众人不仅劫后余生,还看了一场官匪大战,一时茫然呆立。
“宝泉号,请即刻开船,我们护你北上临安。”目送滚海蛟的船走远,孟霁堂转身,立即下令。
令行禁止,战舰以极快的速度集合。
“啊!是,是!开船,开船!”
“滚海蛟跑了!滚海蛟跑了!”
“感谢大英雄救我们的命!”
“感谢孟大将军保护我们!”
何大福和其他水手都回过神来,忙不迭跪地称谢。甚至有人哭了出来。
躲藏的客人,还有程月知,纷纷走出舱门。她挤在一群大呼神仙、英雄、大将军的客人中,也心怀感激地看着前行的战舰。
远远的,程月知看到那位孟将军,略一拱手,沉默的站着。广阔海面上,他的身影如一道锐利的光亮,划破了黑暗的前路。
浙西沿海制置参议、浙西水军副统领孟霁堂——
好厉害的将军,好大的官威!她想。
寒风不停,她这才感觉到虽然在冬日,她的后背却已湿透了。拖着软绵绵的腿回到船舱,把自己收拾一番,又将札记放入箱中放好,想了想,把短刀也放入了箱中。她合衣躺回船上,心中是登船以来前所未有的放松,沉沉睡去。海平线露出一丝橙色。
有战舰护航,船再行两日,平平稳稳地抵达临安城。
距靖康之难已经十年过去了。这十年中,大宋的子民生活在丧失国土和家园的屈辱和阴影之下,他们的国君赵构从即位之日起,就如丧家之犬一般亡命天涯。从应天、镇江、扬州、临安、江宁,又到临安、越州(后升绍兴府)、明州、昌国,再逃到海上……节操尽散。
虽然如此,百姓的生活秩序已然恢复大半。南渡之后,临安城因为迎来了更多的人口,鱼肥稻香,繁华程度也并不比东京差太多。
“余杭形胜四方,州枕青山县枕湖。”这是唐代曾任杭州刺史的诗人白居易在《余杭形胜中对杭州的描述。
百年前,大宋朝的大词人柳永曾写临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引得东京官员心驰神往,恨不得自己能被外放到“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的临安来。
只是,南渡没多久,落户临安的权贵过够了吟赏烟霞的日子,渐渐发觉了这江南的湿气是在令人不喜。可是,听闻官家要把行在设在临安,城内外的地价和铺租迅速水涨船高了起来。临安城外建起了大片权贵的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