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阿赫(下)乌巴什(第1 / 3页)
几日后。
阿奇特湖北面。
乌巴什得到了送亲队伍的消息——他们距离这里只有不到三十里了。
乌巴什叹了一口气,然后陷入了沉思。
乌巴什年约三十岁,是山地营另外一个团的团长,时下正带着一个营驻扎在这里。
就在刚才,他收到了一封电报。
“应该就是他”
甫一接到这个消息时,乌巴什的心情异常复杂,愤怒、痛惜、惆怅,不一而足,幸好最后还是化成了一缕坚定。
半晌,他点起了一个连的骑兵出发了。
他准备去迎接阿赫的送亲队伍。
......
阿奇特湖之北,沙漠与绿洲边缘。
乌巴什的骑兵连与阿赫的送亲队伍碰面了。
突然见到这支队伍,阿赫的哥哥成敦扎布(历史上下一任唐努乌梁海旗旗主、盟长、多罗郡王)惊呆了。
乌列盖、科布多的消息显然没有传到乌兰固木一带,按照之前丹巴的许诺,七旗之人先要抵达乌列盖,然后将僧格的部民、财物瓜分了再说,在此之前,七旗旗丁是不会轻易离开了。
最动人心的显然是传说中因为边境贸易僧格积累起来的巨额财富,据说僧格大帐所在的地方拥有一百顶帐篷,其中只有五十顶是他的亲卫居住的,其余五十顶都是僧格储藏财物的地方!
五十顶,那得有多少财物啊,丹巴拿走十顶,六旗拿走四十顶,每旗至少六顶!
时下包括盟长策楞在内,自然也有储藏财物的帐篷,不过财力最厚的策楞也不过三顶而已!
因为传统和宗教的因素,喀尔喀人最钟用金银宝石打造的各种首饰,然后将其戴在脖子、手、帽子上、腰带上、宝刀上,地位越高、财力越雄厚者往往最为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