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血色印度河(4)塔诺布拉神庙(第4 / 4页)
图雷想了想,还是让人将自己的帐篷修饰了一番。
他的帐篷顶部也安装了一座雕像,上面也雕刻着三座大神。
然后靠着毗湿奴门的帐门上挂着一个特殊的东西。
垂迪丹!
这是婆罗门教的婆罗门阶层出行时为了显示身份握在手里的东西,一般来说是用三根细长的木棍绑在一起而成,相当于出行的手杖,杖首往往挂着代表家族的旗帜和饰物。
最尊贵的婆罗门大祭司则是用三根分别代表三座大神的紫檀木制成,杖首则是三座神像,图雷手里的正是这么一根!
以前,莫卧儿皇帝为了稳固国内,册封了大量婆罗门家族作为主持一方(一个省或一个邦)的总督,印度人称之为纳瓦布,只有纳瓦布以及省级婆罗门教大寺庙主持才有资格持有此杖。
果然,过来的三个人看起来都是苦行僧模样,但手里都有垂迪丹,不过都是普通的木材以及饰物。
三人见到图雷帐门上面的垂迪丹后都大惊失色——印度河流域大垂迪丹消失已经有些年头,最近一百年更是只有少量婆罗门神庙存在,完全被伊教寺庙占据了,大量的婆罗门教徒不是逃到了马拉塔高原,便是进入荒漠避难。
于是就没有纳瓦布了,也没有普通婆罗门可以朝拜的神庙了!
他们偏处一隅,显然也不知道东边的孟加拉还有图雷这一号人物。
三人想了想,然后都盘腿坐了下来,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坐在最前面,另两位坐在其侧后方。
而在里面,一套婆罗门大贵族装扮的图雷正好端坐在他们对面,手型也是一个大手印!
白发老者:“你是谁?”
图雷:“我是我”
白发老者:“何处是彼岸”
图雷:“我就是彼岸”
虽然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婆罗门大祭司,但为了虚应故事,这十余年图雷也花了花了一番功夫学了梵语。
梵语,时下就算在印度也只有极少数人懂得了,但它作为一种能够书写的文字依旧受到了婆罗门教的重视,最后慢慢演变成了只有婆罗门祭司才掌握的语言,这也算是婆罗门教牢不可破阶层观念的秘密之一吧。
婆罗门教发展到此时,刹帝利因为拥有军队以及外来宗教特别是伊教的盛兴,婆罗门贵族便有些式微了,最严重的地方几乎成了刹帝利们特意供奉起来、远离人家烟火的贵族,他们确实是贵族,但却是被架空的贵族。
不过,他们依旧掌握着寺庙、经典,而经典多半是用梵语写就的,婆罗门贵族为了保持自己血统的纯正性,以及高人一等的威势,这种语言就连刹帝利也不能学习。
但现在图雷却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