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卡拉干达(上)(第2 / 4页)
过去五年,东部建设公司已经将主要矿场到卡拉干达的道路修建完毕了,由于缺乏水运资源,便只能利用马车拉矿了,不过,随着斯塔夫罗波尔-埃利斯塔铁路的贯通,特鲁琴人正式宣告进入铁路时代。
于是,利用卡拉干达煤炭资源丰富的条件,先将一些中小型蒸汽机制造的火车头带动一两节车厢将矿石运到卡拉干达便有了可能。
为了尽快完成工矿业的建设,卡拉干达城迄今还只是一个雏形,过去五年,倒是在各个矿场附近形成了小型的居民点。
过去五年,东部建设公司将连接伊希姆河、卢拉河以及卡拉干达的运河、水库建成,以及修建各个矿点的设施、道路就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如今才有闲暇开始修建卡拉干达城。
新的一年到来了,随着通往各个矿点的短程铁道落成,花费了一年时间运到这里的小型火车头就要发挥作用了。
卡拉干达,南侧,一座高约八百米的山丘,有着整个哈萨克烂大街的名字——阿克套山。
山顶早就被卡拉干达旅建成了岗哨。
四月份的哈萨克大地,依旧寒冷无比,山顶更是站不住人,不过时下却是人头攒动。
最高处修建了一个小型木制军堡,外面是一圈围廊,站在上面可以远眺卡拉干达以及附近几十里的地方。
卡拉干达得天独厚,最远的铜矿点也只有五十里左右,铁矿、煤矿、锰矿则都在三十里以内。
军堡顶上正中间竖着一杆大旗,正是红底金龙的特鲁琴国旗!
面向卡拉干达城那一面围廊上已经挤满了人,当中那位正是前准噶尔汗国土尔扈特部大台吉、后来的土尔扈特副汗、哈萨克总督辖区总督、现在的东部边疆区主席、五十岁的舍棱!
舍棱,渥巴锡东归时与前者齐名的领袖之一,之前还突袭清军的伊犁城,杀死了守将唐喀禄,后来经俄国人的领地投靠了渥巴锡。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没有了土尔扈特人的东归,反而有了准噶尔人的西归,再后来哈萨克、准噶尔合二为一,这倒是与原本的历史大相径庭了。
舍棱回归特鲁琴后先后担任理藩院总理,阿拉尔省高官,像他这样的人物居然一直无甚大错,二十年过去后还很好地融入到了特鲁琴的体系,除了特鲁琴的强大,本身就是土尔扈特人,以及乞塔德的强大魅力显然也是原因之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并不是从特鲁琴各级学堂出来的,由于尊贵的副汗身份,也没有前往埃利斯塔进行培训,但他依旧成为了特鲁琴帝国合格的大员之一。
放权、学习、融入,这就是舍棱的不二法宝。
如果还是渥巴锡当权,就算清廷让东归的土尔扈特人重新占据了准噶尔地,相信舍棱也不会这么听话的,因为一切都没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