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巴库协议(下)(第2 / 4页)
后来乞塔德才知晓,由于呼罗珊名义上是由纳迪尔沙的孙子沙鲁克统领,作为纳迪尔沙曾经的部将,他曾经发过誓,终其一生是不会进攻呼罗珊的,于是,同样也不会进攻阿什哈巴德。
阿什哈巴德,自然条件不佳,乞塔德想将其拿在手里,并不是为了扩大自己的领土范围,而是为了未来的花拉子模攻略。
此乃后话,容后再说。
而这一次乞塔德最大的收获是,他将整个阿塞拜疆事实上纳入特鲁琴汗国的范围内。
此时的阿塞拜疆尚没有国家概念,有大大小小几十个部族,都依托城堡而在,人口比特鲁琴汗国还多,虽然农业条件不如北高加索,但在外高加索一带也算不错了。
他是库拉河冲积平原的主要所在,有这近两百万农户存在,他的实力会上一个大台阶。
何况,再经历了阿扎特汗死后的内斗,以及东格鲁吉亚、特鲁琴、波斯人的三次入侵后,其各个城堡所在的贵族已经被席卷一空,只剩下普通农户。
这些农户虽然也是信仰伊教的,但各个部族酋长却将其当成农奴一样看待,但阿塞拜疆汗国正式成立后,将其奴籍全部注销,然后纳入官府统一管辖,依着特鲁琴现在的经验,将其彻底稳固下来只是时间问题。
于是,自从协议签订后,一场轰轰烈烈的丈量田地、造册登记、公平分配田地的运动就在阿塞拜疆大地上展开了。
为了稳固此地,乞塔德干脆将北高加索信仰基督教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基督徒农户全部迁到此地,并将他们中从过军的人纷纷任命为县长、乡长、村长。
又从本土抽调了一大批官员、教师、医护、警察到此,在冬季来临前,已经将特鲁琴汗国的行政体系初步搭建起来了。
对外称为阿塞拜疆汗国,实际上在特鲁琴汗国内部则是以阿塞拜疆省称之。
省府设在萨比拉巴德,至于巴库,由于周围石油、沥青资源丰富,除了设置港口,便是仅次于库利萨雷的第二大沥青提炼基地了。
不过,想要真正稳固这里,起码的军力是必须的。
由于阿塞拜疆人口众多,他以保罗、年忘我两部为基础,又招募了万余人,形成了三个新旅,并补充了年忘我团。
这样一来,阿塞拜疆就有了五个旅,对外扩张自然不足,但守住疆域等到本土大军的到来还是可以的。
忙完这件事后,他带着亲卫旅回到了马哈奇卡拉。
此时,阿瓦尔人的首领班吉特、达尔金人的首领阿苏斯已经得到了消息,此时,他们再扮演鸵鸟装下去就意义不大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又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后,他们同意将格罗兹尼、马哈奇卡拉两地彻底加入到特鲁琴汗国来。
为了奖励他们,乞塔德将马哈奇卡拉南面的两座小城卡斯皮斯克、伊兹别尔巴什赐给了他们,除了港口的利润,周围的部分农户依旧隶属于他们。
至于两座大城,马哈奇卡拉,杰尔宾特,不好意思,汗国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至于格罗兹尼,他也终于下定了决心,准备将其彻底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