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曲终收拨当心画(1)天山岁月(上)(第3 / 4页)
准噶尔部大台吉噶尔臧多尔吉为准噶尔汗国副汗,并兼任特鲁琴汗国大宰桑(当然是荣衔)。
然后在私底下与舍棱、噶尔臧多尔吉达成将部落全部迁往里海附近的协定,然后他们就分头回去与齐木库、鄂勒哲依等宰桑商议迁徙事宜。
按照达瓦齐汗在位时,让噶尔臧多尔吉主持政务时留下的账册,眼下在准噶尔人控制的区域,还有约莫八万户牧户,不过,其中约莫一半都是老弱病残,只有一半还有青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些显然都在迁徙之列。
还有大约四五万帐已经在哈萨克汗国中玉兹的辖地了,只能从长计议。
加上解救的天山、金山诸部,还有大约五万帐妇孺。
乞塔德准备一个月以后就开始迁徙,直接从中玉兹的牧场一边放牧一边缓慢向西迁徙,初步确定需要半年时间。
当然了,这一切都需要新任大汗舍棱、副汗噶尔臧多尔吉以及一众宰桑们分头去说服牧户们愿意迁徙才行。
按照乞塔德的估计,在经历了半数牧户家里没有成年男丁的窘境后,相信绝大多数牧户是愿意迁徙的。
他同时让诺尔布派人赶回本土,让苏文玉、沈慕华、包敦格等人做好安置措施。
“时机成熟,我们会打回来的”
当然了,这只是安慰这些台吉、宰桑们的,在他一贯的想法里,除非有大的意外发生,否则他是不会再深入这片土地的。
而对于大清来说,将准噶尔人全部杀了,与被乞塔德带走实际上效果差不多,但如果乞塔德留下来了,就会面临一个强大帝国不眠不休的折腾。
但中间隔了一个哈萨克汗国后,事情就完全不同了。
这才是他全力保持阿布勒班必特汗存在的重要原因。
他放了阿布勒班必特的儿子阿比里斯,让其出使大清,自然是彻底臣服大清,而不是像真实历史上那样一旦乾隆帝去世,继承者就无法再控制哈萨克的形势了。
对于藩属国的事情,大清显然是排了顺序的,朝鲜、越南排在前面,至于其它的,若是太过遥远,他是不会管的,这也为后来俄国人控制哈萨克创造了条件。
这对于中华来说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另外,他还从主动投靠自己的降将、民夫里拣拔了几个人,并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