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六子闭关,身份确认(第1 / 1页)
这个时候竹老大就回过头在问老头:“这个孩子交个竹戎好吗?会不会有点引人注目啊,这个孩子很不简单,我感觉这个小家伙体内有一种很神秘的力量,你招我们四人来应该不是为了这个孩子的伤,以他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化解这个伤的。”
“恩,是的!我第一眼见到这个孩子就觉得这个家伙不太简单,他体内的力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承受范围,我们五人合力居然还没有探测到这个孩子的力量。”
“是啊!我也这么觉得,不过我总觉得这个孩子的力量被什么给封印了,我们目前还法破开封印这是怎么回事啊,以我们五人的力量相信在这个大陆上很少有人可以匹敌了,难道他是我们正在寻找。。。。。。”老四说道,但被老头制止了,老头回到:“现在还不能确定,不过我觉得这个孩子不简单,将来我们都会臣服在这个家伙的脚下,现在把他交谁竹戎我很放心,竹戎胆大心细,是个人才!
我相信这个小家伙以后会给竹戎很多的快乐,我也算是对得起他了。我们是时候让我们的竹林七子练习机甲战术了,这七个除了老大其他们都是我们从老家带来的孩子啊。”竹老头叹了口气说。
看来这个竹林七子也不是很简单的七个人,要知道竹林七子是不用收弟子的,一百多年都是这样,不然想拜师的人还不踏破竹林七子的竹屋啊。
“是啊!竹戎是竹林七子的老大也是唯一一个不能修炼我们竹林山庄的最终极秘法——机甲的人啊,让他来收个弟子转移一下他的注意力也是好的。”老二说道。
说完这五个人都点了点头。毕竟竹戎不是外界的弟子,在这个大陆上让本地人强行修炼这种外界的强劲的机甲只会贻害穷,因此只能让他们来修炼了。相信融合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拜见老头和竹林四士。”竹林七子的其他六子进来了。
“恩,你们现在的修为可以修炼机甲,驾驭竹林机甲了,来~”拿出六个手印,七个手印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这是你们的机甲手印收好,希望你们能在最快的时间将这个机甲与你们的本体融合,到那个时候你们的修为将比现在高几十倍。”竹老头和竹林四子在这六个人接下印记的时候都笑了笑点了点头。
竹老大来到这六人面前说:“你们的大哥法修炼机甲手印所以这件事你们不可和他说明白吗?”这六人还没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呢,只知道接过手印的时候觉得有一股很强大的力量在向自己的内心冲去,内心有一个很强烈的声音告诉自己急切需要闭关修炼。
竹老头说:“你们赶快去闭关吧!相信你们炼化这个手印不用多久,记住修炼完成之后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你可使用机甲明白吗?我知道你们有很多的疑问很有的想不明白,不过等你们炼化了这个手印你们就知道了。下去准备一下闭关吧!”
六人相继点了点头,纷纷向五人称手道别之后就离开了,离开的时候这个六人还是一片的迷茫,还是很纠结,到底这个机甲手印是什么玩意儿。尼玛这六个家伙居然还不知道机甲是什么,真是混蛋啊。(因为这六人的记忆被封存了)
竹老头和竹林四子,也相继望了望,说道:“我们也要离开了,距离那个大战没有几天了,我们也要赶去参战了不然雪天皇要发火了我们可就麻烦了。”
“是啊!我们当初奉命来到各个系来找我们。。。。。。。”
五个人在小屋里说了好久的话。最后只见竹老大说道:“老头,我们离开了竹林山庄怎么办,忍者山庄怎么办啊。”
“没事我在竹林七子的印记之中留下了遗言,相信只要他们炼化了印记了就知道一切了,到时候我们也就不用担心了,这个小孩儿有可能就是他。我们回到天皇战城的时候一定要和天皇说一下,这次的发现很不容易。”
说着说着,通天向来到竹屋前:“通天向拜见老祖宗。”
“进来吧!”竹老头还有很多的疑问没有解决呢?首先这个孩子是在哪里得到的,再者就是为什么会引来雷门的追杀。
通天向进来就做了一个揖,然后就在竹老头的恩准之下做了下来。竹老头问道:“天向,这个孩子是在哪里得到的?还有就是为何会引来雷门的追杀,你和我们细细的说一下。”
“是,各位老祖宗,这个孩子是我的一个朋友的,这是段氏一族最后的一个孩子,各大家族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原因就派出了很多的高手来联合灭段家,具体原因我也不知道。在我到段家的时候段家就是一片狼藉,只见段家家主段丰夫妇受到了很多的黑衣人的追击,当我联合段家的高手们击退了他们的第一波攻击的时候段丰就像我跪下来,把孩子交给我。说要我一定要保护好这个孩子的生安全,还给了我一个手镯,说等到这个孩子长大了就把这个交给他。没过多久段家又受到了更强烈的围攻,这一次段家为了掩护我突围基本上死的差不多了可能段家就剩下这唯一的血脉了唉!老祖宗,不知道这个孩子怎么样了。救活了吗?”通天向说完就焦急的问道。
老头说:“孩子没事我已经吩咐竹戎来做他的导师了,你就放心吧!对了把那个手镯给我看看。”
通天向听到这句话心里顿时一块大石头下来了,终于放心了。于是拿出手镯交给竹老头。竹老头拿到手镯之后就立马吃了一惊:“这个。。这个是。。。这个是。。。怎么可能我们找了几百年居然在。。。。”
没想到啊,还真的是我们一直寻找的少主啊。这下可以回天皇城交代了,几百年了,还没有一个交代,属实是有点说不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