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各有其能的一家人(2)(第1 / 3页)
莲姑娘也好,莲老太也罢,叫什么名字不重要,虎永刚觉得奶奶在附近的十里八乡算得上是一个有本事的人。
从有记忆开始,他见到的奶奶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从不像其他农村妇女那样蓬头垢面、披头散发的不修边幅的样子。
奶奶没读过书,不识字,但和人讲起道理来却能头头是道的,常常叫别人反驳不了。
她也是一个热心肠。
附近邻居家婆媳纠纷,吵嘴打架的,她总会去劝说。
她做的饭很好吃,也很会翻着花样做出别人家做不出的好吃的东西,左邻右舍谁家来亲戚朋友了,她也会去帮忙做饭炒菜的。
虎永刚觉得,那些传统文化什么的,不一定都要用文字记录下来流传,很多是可以口口相传的。
爷爷识的字有限的很,奶奶不识字,父亲也只是高小毕业。
虎永刚现在已经初中毕业了,也读过不少书,四大名著早已读完,可他们说的话虎永刚常常觉得很有道理,而且还没有在书本上看到过。
比如虎家遵循的“食不言、寝不语”,他们说不出来那些之乎者也,说出来的话都是朴实华的,也能实实在在地做到,并代代传承。
虎永刚觉得奶奶比一般农村妇女懂得多,应该是和她出过远门,也有很大关系。
奶奶去过新疆几次。那个年代,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个头也不高,独自一人去万里之外的边疆,算是了不得的人吧?
奶奶莲姑娘一生中生了三个孩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
老大是个女儿叫虎莉,老二是虎永刚的父亲虎兵,老三过继给虎兵舅舅家也就是奶奶的哥哥家当儿子了。
虎莉嫁的老公是河南六桥乡十大队的尚忠诚。
这里人所说的河南并不是北边黄河南边的河南省,而是指虎家前面的一条叫做九圩港的大河的南边。
当地人习惯把河的两边称为河南河北。当时的河上没有几座桥,附近的几十公里内仅有一座六桥大桥飞架南北。
为方便人们过河,就有好多的摆渡船,童年的虎永刚去外婆家,就靠摆渡船过去的。
这条大河宽百余米,深不知几许,反正从虎永刚记事开始就经常听说有人淹死在这河里,他也不止一次地见过漂浮在河面的浮尸。
这是一条人工开挖的大运河,贯穿了南通县(此时的南通县在不久之后改名为通州市)的东西,汇入长江,全靠农民的手挖肩挑完成的巨大工程!
当年的尚忠诚虽然虚岁才18还没有成年,但已经是身高马大的壮小伙儿了,古有木兰代父从军,今有忠诚替父挖运河。
原本按照他所在生产队的劳力分配,应该是他的父亲去出这个苦力。但他的父亲身体状况不好,干不了这个活儿,尚忠诚就义不容辞地替父出征了。
其实后来虎永刚听母亲说这个事,尚忠诚去做河工替父只是一小部分原因,更大的原因是当时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面人民都在饿肚子,而去做河工就可以吃到大米饭、白馒头,每天混个肚子饱,不至于被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