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相逢风波(第4 / 4页)
院里院外看热闹的人们大呼过瘾,最扎势的杨文财被未婚妻撵走了,女共党翻脸不认曾经的婚约。
这件事成了当天县城里最劲爆的大新闻。
酒馆、茶庄、饭店、街头巷尾,都是口吐芬芳的民众,很快传出来打油诗:
莫道娥眉英气,依约回乡挟春雷。
一身戎装驱粉黛,不将颜色媚情汉。
……
打油诗传着传着就传到了杨家霖的耳朵里,气得他差点把手里的檀木佛珠摔地上。
于是一个电话就骂到了团部:
“小鸡娃子,长能耐了你,伸着杨家的脸让人打,我看你是皮干了,给老子马上滚回来。”
好吧,杨文财天不怕地不怕,就怂他老爹。
民国时期的旧式家教根本没有道理可言,就是胖揍。嗯,就是被打的部位胖胖的意思。
自家孩子在外面惹事了,若是在己方,就赏一顿胖揍,叫你没事惹贱。若是在对方,也赏一顿胖揍,一个巴掌拍不响,以后少跟他来往。
杨文财小时候淘气呀,三天两头挨他老爹的戒尺揍屁股。
有时候他跟他妹妹杨文娟惹事回来,杨家霖先是板着脸训斥闺女几句,严重时便狠心罚跪一小会儿,事后还要好好哄一哄闺女。
轮到杨文财时,便顷刻变脸,那真是性别一换,戒尺抽断,边打还边批叨:
“叫你个碎娃子记吃不记打。”
于是杨文财从小就懂得了一个真理:只记吃不记打,屁蛋早晚要分家。
用他老爹的话说,闺女是用来宠的,小子是用来打的,打得越狠,期望越深。
旧式家教下的子女们都深有体味,在家见到老爹,就跟见到阎王爷似的,说话做事都小心翼翼轻手轻脚的,唯恐招来阎王爷瞪眼珠子。
那是被打出来的集体心理阴影。
杨文财的心理阴影面积就比黄陵招待所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