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的东北军2之龙战于野 > 第825节任重道远(2)

第825节任重道远(2)(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张学良没有回话,只是默默地站着,黄秉衡也肃立等待着。半晌后,张学良回答道:“暂停三天,所有战略轰炸机用于投掷劝降传单。”

黄秉衡微微一愣,因为北华空军基本上没有投掷过劝降传单,一直在扔炸弹,张学良曾说过“为什么要劝降?我巴不得他们不投降!扔炸弹就可以了!别扔传单!”,此时张学良突然间改变策略,不得不令人微微吃惊。黄秉衡在吃惊后迅速立正并敬礼:“是!立刻去办!”

因为张学良“一念之仁”,所以北华空军才在投掷第一批原子弹后正式展开了劝降活动,否则按照原计划,战略大轰炸会被继续恢复。

“但是!”张学良突然加强语气地又补充道,“日本政府和裕仁如果在三天后还不投降,那空军就按照原计划,把‘南京’和‘731’也扔下去!”

怀着无尽复杂的满腹幽思,张学良回到军委会大楼,继续处理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公务,实际上他有些心不在焉。隐隐间,张学良感到,虽然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了,中日战争也同样到了尾声,但距离自己急流勇退的时候还远得很,自己还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处理,国家还未完全走上正轨,太多太多的事情还需要自己去妥善处理好,还需要自己继续发挥“超人思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创建一个万世不拔的煌煌盛世基业,张学良已经做到了,接下来,他还要去巩固、加强、夯实、精雕细琢,确保这个煌煌盛世能够长治久安,能够永远地存续下去,并且要越来越好。因此,张学良的奋斗道路还远没有结束,他仍然任重道远。

迷迷糊糊中,身心俱疲的张学良在不知不觉中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直到天色已蒙蒙亮时,办公室门被轻轻敲响。“请进。”被惊醒的张学良一边应答着一边抹抹脸。

门被打开,露出顾维钧的脸。顾维钧是北华政府的“外交部长”(北华政府为防止僭越,所以没有设立正式的外交部,毕竟那是国家中央政府才能设的,北华政府在名义上一直都是国民政府的“分部”),在战争后期,他长期在美国活动,是张学良跟罗斯福会谈的代言人,因为他的杰出表现和重大贡献,辽美才能在最有利于北华的情况下顺利停战,眼下,他已经圆满完成任务,自然回到北华,并且北华此时的“对内外交”更需要他发挥卓越的外交才干。

“汉帅!”顾维钧神采奕奕。

“少川,怎么了?”张学良打个哈欠。

“南京来人了,并且是高层人物。”

“是为了发生在南方境内的恐怖活动事件吗?”张学良有些疲惫,“你去接待就可以了。转达我的态度,我对死难者表示最真挚、最沉痛的哀悼,我个人捐款五百万用于抚恤伤亡者,另外,南方的一切损失都由北方来承担并赔偿。”

“不是。”顾维钧摇头,“他们在名义上是为这事来的,实际上是为了更大的事。”

“更大的事?”张学良心头一动,明白了,“请他们进来吧!少川,你等一下也要在场,帮我出出主意。”说完这话时,张学良有些后悔,他刚睡醒,还没有吃早饭,更加还没刷牙。不过,张学良估计了一下,南方来客是在恐怖袭击后十几个小时就来了,说明他们是急匆匆坐飞机刚刚抵达的,肯定事关重大,冷落他们毕竟不好,张学良不想让自己显得“居功自傲”。

“好的!”顾维钧心知肚明。

十分钟后,顾维钧陪同三位南方来客一起进入张学良的办公室,三人分别是国民党元老、监察院长于右任,号称“领袖文胆”、“总裁智囊”的宣传部长陈布雷,“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张学良的老熟人张静江。当年东北易帜时,张静江是蒋介石的全权特使,多次亲自来沈阳,还在东北/北华政府里担任过一段时间的高层职务,因此张学良和顾维钧对其都是很熟悉的。张静江三人显得风尘仆仆,毕竟坐了几个小时飞机,下飞机后又马不停蹄地直接来见张学良。

“张主席、于院长、陈部长,别来无恙啊!”张学良笑盈盈地站起身并主动伸出手,“诸位千里迢迢而来,我也没什么准备,招待不周,还请恕罪啊!世礼,上茶!”他对门外喊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