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的东北军2之龙战于野 > 第823节最后一击(5)

第823节最后一击(5)(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正在一千多公里外的原子弹爆炸现场的刘粹刚回复道:“听得见!我听得见!电磁干扰正在降低,我听得见!”

王淦昌接着道:“刘联队长,请你描述你们看到的过程和景象,注意,这是历史录音和学术资料,必须要准确、详细、客观。”

“好的!”刘粹刚开始描述,话语里时不时夹杂着电磁干扰声,他的声音语气也在微微发抖,“原子弹成功爆炸后,我们看见它先是在低空中炸开一团比太阳还要闪耀夺目的光球,如果不戴护目镜,我们肯定会失明,这种强光会给眼睛造成永久性伤害,强光后是一团体积巨大无比的火球在盆地里拔地而起并剧烈膨胀和扩撒,火球达到最大体积后变成了一道大火柱,最后慢慢化为一朵巨大的蘑菇云状烟柱,烟柱中心通红像火炭,烟柱高度在两万米左右,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冲击波和气浪涡流,强度超过十二级的飓风,使我们的机群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里。…爆炸点中心的一切都被火球吞噬湮灭掉了,统统烟消云散,震波就像势不可挡的雪崩山洪般猛烈地横扫向四面八方,大地彷佛熔化成了液体,地表被引起了高强度的波动,犹如洪水般翻腾涌动,整个盆地已经化为了火海,所有东西都在疯狂燃烧着,天空和大地被映照得赤红一片。…火球亮光在减退,黑烟越来越多、越来越浓地出现并慢慢汇聚着升腾向天空,使得那朵蘑菇云越来越大,目测其高度已经超过了三万米。...”

北华军代号为“甲午”的原子弹在本州岛山梨县境内的甲府甲斐盆地正上方约400米处凌空爆炸后,释放出了相当于5.2万吨烈性TNT炸药一起爆炸的巨额能量和100万亿焦耳以上的热量,并产生了持续100多秒的20万摄氏度高温,以爆炸点为圆心的3000米范围内全部生物统统都被高温给汽化得杳无踪影或被烧成灰烬,核辐射则瞬间覆盖了方圆十多公里的圆形地区,初期强度相当于50万个大气压的巨大冲击波横扫了超过300平方公里的地区,同时还引起了一连串的森林大火,两公里内的树干直径超过一米的大树都被气浪给连根拔起或吹得拦腰折断,盆地里的几条溪河和几个小湖泊都被蒸干。由于原子弹爆炸点是一个盆地,因此爆炸冲击波在爆炸点向四面扩散后被山丘阻挡住,继而又被“反弹”回了盆地里,结果造成了第二次破坏,无数灰烬尘土被吹上天空,犹如黑色的沙尘暴云雾般久久笼罩在盆地内。

根据专家们的保守估算,盆地内日本人的当场死亡率起码超过90%,若加上后期伤害,盆地内日本人的死亡率近乎100%,而盆地周围三公里范围山林里的日本人的当场死亡率也起码超过50%,后期伤害则同样会让这个数字急剧增加。由于并不清楚盆地内和盆地周围山林内的日本人究竟有多少以及是怎么分布的,所以具体死亡人数难以估算。

“甲午”爆炸后的十分钟内,“马关”、“台湾”、“旅顺”、“济南”也陆续在预定投掷点或预定投掷点附近被投掷并爆炸。

“太阳升起来了。”这是五颗原子弹爆炸点远处目睹画面后的日本人的共同感觉。

刘粹刚座机附近的二号轰炸机内,雍仁已经像傻子般地瘫软在了机舱里。

“雍仁先生,等一下,你的这架飞机会降落到我军控制区内的大阪,然后我们会再给你提供一架飞机和几个会开飞机的日军俘虏,你可以回去向裕仁复命了!”刘粹刚通过无线电对讲机对精神上已经浑浑噩噩的雍仁说道,“去向裕仁进行汇报吧!但愿他没被原子弹炸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亮后,北华空军出动了上百架高空侦察机飞到五个原子弹爆炸点处,拍下了几千张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第一手照片。

“甲午”爆炸后的甲府甲斐盆地内一片焦黑,“就好像运来几万吨煤炭把这个盆地给铺上了一层”,彻彻底底的寸草不生、化为焦土,著名天文学家高鲁在看了爆炸后的照片后,打了个很恰当的比喻,“一个被烤黑了的月球陨石坑”。盆地正中央是一个直径达500多米、深度达80多米的巨坑,整个盆地呈现出“寂静而平坦的焦黑色”,因为原子弹爆炸点不是城市,所以没有建筑物的瓦砾废墟,原本就是平原的盆地内被爆炸冲击波来回横扫了两遍后,更加是平坦得犹如“用几万吨煤炭很均匀地铺上一层并被压路机反复碾压了一遍”,看不到什么凸起物,也难以看到死难者的尸体,盆地里的死难者早已经汽化或化为灰烬,粉身碎骨后又被冲击波反复横扫过,彻底的挫骨扬灰,即便有一些破碎残骸,也跟地面焦土混成一体,无法分辨;而在盆地边缘的山林里,死亡画面就逐渐变得清晰起来了,先是零零散散的尸体,继而是密密麻麻的尸体,最后又是零零散散的尸体,死状堪称千姿百态,但可以肯定,不管是哪种死法,都是痛苦至极的。山林里已经干涸了的溪河湖泊里,除了烤干凝固了的烂泥外,层层叠叠地堆满了无数尸体和横七竖八的森森白骨。爆炸高温和森林大火中,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无数日本人争先恐后地扑进溪河湖泊里,但水源在很短时间内就被煮开了,水里的人全部被烫死,尸体冒出白气和黑烟,皮肉被煮得脱离了骨头,泥水变成了“人肉汤”,活人变成了骨头架子。盆地边缘,倒毙的日本人尸横盈野、遍地狼藉,大火燃烧后的树林变成了无数的焦黑木杆,树林间地面上则是无数焦黑的尸体,有的尸体浑身漆黑、面目全非,有的尸体衣衫褴褛、一丝不挂,有的尸体皮焦肉烂、血肉模糊,甚至连男女性别都已经分不清了,直接变成了骷髅,场面堪称群魔乱舞。航空照片上还能看到三五成群站着的、活着的日本人,这些日本人都已经是行尸走肉,要么心理上崩溃了,要么生理上报废了,看到原子弹爆炸的日本人无不当场陷入歇斯底里般的疯狂中,被闪瞎眼睛、被震聋耳朵的人不计其数,眼眶里直接被烧得空荡荡的,眼珠像液体般流了下来,耳朵里黑血汩汩,滚烫的热浪还将人的头皮烤得稀烂,头发簌簌地掉下来;被强辐射照到的居民的脸上立刻密密麻麻烧起了大片大片的水泡,有人一整张脸皮都脱落并耷拉在了下巴上,五官烂成一团,浑身的肉块犹如煮熟了般簌簌地往下掉。这些心理崩溃和生理报废里的日本人犹如孤魂野鬼般在核爆炸后的焦土上以及看不见、摸不着的核辐射里晃荡着,继而被死亡一个接一个吞没。

北华军确实不大清楚第一批的那五颗原子弹究竟炸死了多少日本人,北华军自己无法进行精确统计,而日本军政府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对己方平民的管理更是混乱得无从谈起,即便到了战后,北华军也无法大规模派遣调查人员进入原子弹爆炸后的核辐射地区内进行详细统计,因此真实死亡数字会永远地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北华军的专家们大致上只能根据原子弹爆炸后的实际杀伤波及范围、军方提供的日本人分布密度和数量等文件以及后期调查得到的零碎资料来进行理论上的估算,最后得出的答案是:“甲午”造成约4万人当场死亡或在短期内迅速死亡,截止1946年底之前因为烧伤、辐射、相关疾病等影响而会导致8万至10万人死亡,以后几年内因为癌症和其他各种并发症而会再次导致15万至25万人死亡;至于“马关”、“台湾”、“旅顺”、“济南”,造成的死亡人数跟“甲午”基本相差无几;因此,综合概述,北华军这五颗原子弹造成约20万至25万日本人当场死亡或在短期内迅速死亡,40万至50万日本人在六个月内死亡,80万至100万日本人在五年内死亡,更加间接导致的死亡人数是难以计算的;同时,这五颗原子弹还会导致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土地(等于两个香港)在起码五十年内一直被核辐射所笼罩,数十条河流和数十个湖泊被长期性污染。

总体而言,这场原子弹攻击的杀伤效果比北华军预料的要低很多,但原因是很客观的,日本人已经全面放弃城市,城市都被北华空军的战略大轰炸给夷为平地,所以没有人口密度很大的城市成为北华军原子弹的理想目标,山丘地形也限制了原子弹爆炸威力。专家们估计,如果这五颗原子弹都是扔在城市里,那死亡人数要增加三倍以上。

虽然没有达到预料中的最佳杀伤效果,但这五颗原子弹对日本人在心理上的震慑效果却是非常理想的,因为无数日本人在惊恐万状中看到“太阳在夜里突然升起”“超级巨大的红色大火球”“如邪神恶魔降世般极度可怕的爆炸画面”“极度耀眼的白光”等骇人的场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向本州岛成功实施第一波原子弹打击后,北华空军按计划出动了能够出动的全部飞机,在接下来三天内用超过5000架战略轰炸机向本州岛中部地方、关东地方投掷了超过十万吨的传单。无数传单犹如雪花般漫天飞舞,传单上用日语写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