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节最后一击(2)(第1 / 3页)
“前线的将士们、后方的百姓们,无一不盼望着战争能早日结束。但是,我却恰恰相反,我希望战争继续拖下去。当然,我并非好战或漠视同胞生命,而是因为...对日战争拖得越久,我们对日本的打击力度就越大,和族的元气就会被削弱得越严重。”三军高层的秘密会议上,张学良取出一份统计表呈现给三军高层们,“你们看,我们中国现在有五亿多人口,原本土的五十六个民族里,除了人口拥有绝对优势的汉族,其他五十五个民族的人口都不是特别多,第一大少数民族壮族是500万人,第二大回族是350万人,第三大满族是330万人,第四大维吾尔族是300万人,而接下来的苗族、彝族、土家族、藏族、蒙古族等,都低于300万人。再看看日本人,除北海道地区的虾夷人以及先前被日本人奴役的琉球人,日本人都是和族人,而和族人足有六七千万!实在太多了!我们无法杀光所有和族人,而彻底吞并日本又是必然,因此,虽然我们并不情愿,但和族成为中华民族新成员却是顺理成章的事。六七千万和族人,尽管比起汉族人是相形见绌,但这个数量却足以让和族人成为中华民族第二大民族。很显然,和族人太多,会导致中华民族内部产生严重隐患和不稳定性。我们可以制定很多政策来打压、消融、同化掉和族人,防止所谓的大日本帝国死灰复燃,但是,最有效的办法还是竭尽全力削减和族人数。六七千万和族人,繁衍几十年后就变成一亿人,万一这么多的和族人抱成团,搞复辟、搞分裂、搞破坏,怎么办?虽然我仇恨日本人,但也承认,日本人的民族团结性是超过我们的。因此,我们要争分夺秒、抓紧时间、最大限度地削减和族人的人数。拖延战争,虽然弊在当前,却是利在长久的。”
“汉帅高瞻远瞩、言之有理。”高层们都表示赞同。
“我看了东方军的伤亡统计报告。”张学良接着道,“目前,我军在本州岛战场上已经掌握绝对优势以及绝对的控制权、主动权,再加上还有韩军、越军、俄裔、澳裔、日裔部队顶在我军前面,所以我军伤亡已经非常低了。长野之战只是日本人的回光返照,除了此战外,华裔部队的伤亡率只有3.05%。东方军目前有130余万兵力,平均每个月累计伤亡6000人,而在这同时,我军可以肆无忌惮地攻击日本人、轰炸日本人,以各种方式尽情地屠戮日本人,保守估计,日本人现在每个月累计死伤300万人左右。虽然人命是无价的,但我也要说一句,我方一个月伤亡6000人,日本人一个月死伤300万人,这样的消耗比例对我方而言是很‘划算’的。另外,我们毕竟也需要时间生产原子弹。”
徐永昌问道:“汉帅,我们目前的原子弹储量难道还不够?”
张学良笑了:“既够,也不够。现在,日本人已经被逼到了濒临崩溃的绝路上,我相信,日本人全面投降是迟早的事情,东方军不是报告眼下每天都会有超过十万日本人主动向他们投降吗?日本人就像悬崖边的一个皮球,只要再轻轻一踢,他们就会万劫不复,就会投降了。原子弹,威力空前,我担心我只扔了一两颗,他们就投降了,那我哪还有借口扔得多一点呢?所以,我要储备足够的原子弹,一口气多扔几颗,若他们还不投降,那我就继续扔,若他们立刻投降了,反正我也炸得够本了!”
徐永昌等高层们都听得微微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原子弹,对于北华、美国、德国这三大超级列强而言,研制过程都已结束,制造技术已完全不成问题,剩下的是“批量生产”。三大国都有原子弹的全套设计图纸、全套研制技术、全套生产设备,因此,只要有时间,三大国就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原子弹。其实,三大国都有足够的财力、物力、人力里生产原子弹,主要约束是浓缩铀的提炼。提炼出高浓度铀元素,这个过程是欲速则不达的。因为提炼浓缩铀很艰难、很缓慢,所以三大国生产原子弹都不快。美国第一批制造出了3颗原子弹,1颗用于试验爆炸,2颗储存起来作为战略武器;北华和德国联合制造的第一批原子弹共有5颗,3颗属于北华,2颗属于德国,两国分别拿出1颗用于试验爆炸,所以北华有2颗原子弹,德国有1颗。由于三大国知道彼此同样拥有原子弹,所以三大国手里都起码要有1颗原子弹来威慑彼此。因此,北华虽然有2颗原子弹,但真能用于核击日本的,只有1颗。一颗原子弹,确实太少了!张学良可不想便宜日本人,历史上日本人好歹吃了两颗,这个时空里怎么能只吃一颗?所以张学良需要时间,需要更多原子弹,但是,光靠北华的原子弹工厂,短期内产量自然不高,因此,张学良便向美德两国展开求助。
三大国在拥有原子弹技术和原子弹生产设备以及第一颗原子弹后,肯定都要全力生产以建立强大的核武器部队。德国手里只有1颗,但已开始准备展开量产,由于辽德的亲密关系,经过双方谈判,德国愿意推迟进度,把用于第一批量产原子弹的浓缩铀转给北华,条件是“北华跟德国共享原子弹用于实战的全部数据资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德国给北华提供的浓缩铀加上北华自己提炼出的浓缩铀,总计大概能制造3颗。张学良当然还嫌不太够,正好,美国有求于北华,即如何撤出被困在本州岛上的那三万多美方人员。在双方的谈判中,张学良也不客气:“拿三颗原子弹来换!一万美国人换一颗原子弹!并且,你们给日本人提供那么多武器装备、弹药物资,害得我们不得不要花费更长时间、付出更大代价才能彻底打败日本,所以你们提供原子弹给我们速战速决解决日本也是天经地义的嘛!”
白宫方面经过反复研究,最后同意了张学良的要求,但也提出了跟德国一样的条件,“北华跟美国共享原子弹用于实战的全部数据资料”。
三大国虽然都有了原子弹并都进行了实验,但都不知道原子弹用于实战的数据资料,毕竟,原子弹用于实战可不是常见的事,搞不好北华军核击日本就是人类唯一的一次把原子弹用于实战。因此原子弹在实战中的数据资料是非常宝贵、非常难以获得的。对于美德的要求,张学良自然同意了。
张学良原打算在4月29日这天、裕仁天皇生日这天给他送去“原子弹礼物”,但为了得到更多的原子弹,所以一直拖到6月10日。在这一个多月里,北华和美国的原子弹工厂都在加班加点地生产着,最后,北华生产出3颗原子弹,美国则生产出2颗,由于美国手里原本还有2颗,因此能够按照谈判条件那样向北华转让出3颗。蒙大拿号战列舰来到旅顺港,就是为了运输那3颗原子弹。原子弹太珍贵、也太危险,所以辽美双方都不敢用飞机来运输。
此时,人类已经制造出了13颗原子弹(美国制造出5颗,辽德联合制造出5颗,北华制造出3颗),其中3颗被用于试验,而剩下那10颗里,美国1颗,德国1颗,北华8颗。值得一提的是,抛开科研成本和生产设备的价值,每颗原子弹的直接造价成本约为1亿美元。
除了1颗用于“压箱底”,张学良共有7颗原子弹可以打击日本。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北华军手里的8颗原子弹里,“北华制造”的5颗都是“真材实料”,每颗爆炸当量都超过五万吨,而“美国制造”的3颗都有些“偷工减料”(对于美国人而言,反正这几颗原子弹是给别人生产的,能降低成本自然要降低),每颗爆炸当量都是在一万五千吨至两万吨之间。
北华三军总参谋部内,一个新的高层小组迅速成立,小组成员分两种,一种是北华军的高层将领们,另一种是中国此时最杰出的科学家们。“制定核击日本的作战计划”,是这个小组的绝密任务。
张学良是组长,这么重大的事情,他不参与肯定是不行的。首先,小组的研究课题是“由于日本列岛毗邻东亚大陆,因此,如此集中性地在同一地区内多次使用原子弹会不会对地球环境、人类自身、中国本土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参加会议的数十名最优秀的地球物理学家、地理学家、地质学家、大气学家、海洋学家、气象学家、生物学家等科学家们在事先已经得到这个研究任务,因此都有备而来。科学家们手持一摞摞厚厚的学术资料、研究文件、地图、地球仪,轮番走上台并打开投影仪,详细地阐述和推测北华军在日本境内连续多次使用原子弹给自然环境造成的后果。过程持续了好几天,科学家们给出的答案还是很让人乐观的,原子弹的威力虽然很巨大,但和整个地球相比,还是很渺小的,造成大规模环境破坏和自然灾害的概率并不大,即使形成灾难,也只会限制在日本境内。不过,众位科学家在最后集体呼吁政府能在战争结束后尽量减少核武器的实验和威力更大的核武器的开发,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毕竟核武器确实会给大气、地质、海洋、动植物造成巨大危害,而且也会空前地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张学良回答道:“诸位专家请放心!我已经在即将召开的第二届联合国会议上正式提出中美德三大国共同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不在地球陆地上、海面上、海底、大气层内进行任何形式的核试验。也许目前就全面贯彻这个条约还操之过急,但肯定会达成共识的。我相信,三大国以后不但不会展开核武器军备竞赛,还会共同遏制核武器扩散,并且会以身作则地停止核试验和对新式核武器的研发。”
科学家们都如释重负:“汉帅此举真是善莫大焉啊!”
拥有后世记忆的张学良当然很清楚超级大国互相展开核武器军备竞赛以及核武器扩散会产生多么恶劣的后果,全人类都没有安全感!美苏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都制造了上万件核武器,苏联甚至制造出五千万吨级的“赫鲁晓夫炸弹”超级氢弹,但那东西根本没实用性。不管是以前的苏联和美国,还是现在的中国、德国、美国,即便互为死敌关系,但大家都在同一个地球上,茫茫宇宙是浩瀚汪洋,各国都在一条船上,把地球这条共同的船炸得稀巴烂,大家同归于尽一起完蛋,那有何意义?同时,核武器一旦扩散,危险性更大,后世北韩那种流氓国家或本拉登基地恐怖组织得到核武器,直接是全人类的灾难,一个拥有核武器的恐怖分子比拥有几百万军队的希特勒还危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