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节风卷残云(2)(第2 / 3页)
灭亡了英国,意味着德国从此彻底主宰欧洲,正式完成了称霸世界的伟业。
至此,全欧洲都被德国统治或控制了。
征服英国后的德国立刻从容不迫地展开肢解英国的步骤,“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宣告解散,爱尔兰自然完全独立,独立后的爱尔兰包括北爱尔兰,英格兰和苏格兰也都独立,英国王室被德国允许继续担任英格兰国的国王,英格兰还是一个王国,苏格兰则成立共和国,威尔士和马恩岛(爱尔兰海中第一大岛,一直被英国占据)则被德国分给爱尔兰,成为爱尔兰的新领土,这两片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爱尔兰在战争中一直坚定站在德国这边对抗英国的“奖励”。获得威尔士后,爱尔兰举国欢腾。
英国全国被分成三块,大英帝国至此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英格兰王国、苏格兰共和国以及爱尔兰共和国(爱尔兰共和国包括爱尔兰岛全境、爱尔兰岛所有附属岛屿、威尔士地区);除此之外,英国原先的设得兰群岛则被德国直接吞并,成为德国领土。设得兰群岛位于英国和挪威之间,是欧洲北海北部咽喉,德国素来缺乏本土出海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片群岛是英国封锁德国的最重要海上据点,此时被德国以报复性心理吞并。设得兰群岛是德国直接吞并的唯一的原英国领土。
德国一方面忙着彻底解决英国,一方面也忙着在其他地方进行“最后的扩张”。
原是丹麦王国三大海外领地的格陵兰岛及其附属岛屿、冰岛及其附属岛屿、法罗群岛(该群岛位于设得兰群岛和冰岛之间,战略价值巨大)都被德国直接并入德国领土,同时德国还吞并了位于北冰洋内、原属于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从而确保德国从陆地大国走向海洋大国。德国吞并丹麦和挪威的海外领地也是“名正言顺”的,这两国虽然在开战初就被德国占领了,但丹麦一直有民间反德势力,挪威王室和政府也流亡美英境内且一直从事反抗德国的活动,德国此时正好以此为借口来吞并这两国非本土的海外领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德国真正“大规模的开疆拓土”,是在非洲。
同盟国势力被彻底驱逐出非洲后,总面积高达3000万平方公里、资源极其丰富且当地绝大部分居民没有正式建国的非洲就成了一片“真空地带”。赶走同盟国后,联盟国自然便取而代之。战前非洲主要是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瓜分的殖民地,后来美国“黑吃黑”吞并部分地盘,此时全非洲都是联盟国的囊中之物。意大利是联盟国的成员国,原属意大利的非洲殖民地肯定不能被吞并,法国虽然没有加入联盟国,但老早就向德国投降,并且战争期间也十分配合德国,所以作为嘉奖,法国的西非殖民地得以保留(但法国的马达加斯加岛殖民地被德国“贱卖”给了北华),至于英国和比利时的非洲殖民地,眼下当然都是联盟国瓜分的主要对象(比利时在非洲的殖民地是后世的刚果民主共和国,面积高达230多万平方公里),特别是英国,在非洲拥有极其辽阔的殖民地,英国灭亡后,这些地盘自然是联盟国砧板上的肥肉。在联盟国瓜分非洲的浪潮中,北华先下手为强,吞并了非洲南部大片地盘以及印度洋境内所有非洲岛屿,总面积高达460多万平方公里,并且北华政府把这片遍地黄金钻石的宝地都直接纳入了中国版图内;随后,德国也在非洲同样展开风卷残云般的“大扫荡”,德国的非洲军团从北非一路南下,最终与北华军驻南非四省部队会师。
战后的非洲没有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全是列强大国的领土、领地、殖民地,新的非洲格局是这样的:北华吞并非洲南部,总面积高达460多万平方公里;法国继续拥有非洲西部,总面积约470万平方公里;意大利得到了北非、东非、非洲中北部,战前意大利拥有的北非殖民地和东非殖民地因此而连成了片并且面积大大增加,总面积约400万平方公里;土耳其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埃及全境和苏丹北部的大片土地,总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德国则吞并非洲中部和中南部,总面积约800万平方公里。除了北华、法国、意大利、土耳其、德国的地盘,非洲剩下的那6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则被德国“慷慨大方”地分给了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波兰、芬兰、乌克兰等德国阵营里且忠心跟德国一起参加战争的国家(德国控制的国家共分为两种,一种是仆从国,直接跟随德国一起参加战争,一种是保护国,比如法国、丹麦、挪威,它们虽被德国占领,但并不跟随德国一起参加战争)。
一时间,德国阵营里众多跟着德国也在非洲分到地盘的国家“人人欢欣、个个高兴”。
瓜分非洲的联盟国各国家里,北华和德国是获利最大的,因为北华抢占的南非地区是拥有巨量钻石黄金的宝地,德国抢占的非洲中部和中南部基本是热带雨林或热带草原,条件是最好的,而法国、意大利、土耳其等国虽然也分到了看似很大的地盘,但大多数是沙漠荒原,虽然不排除那些地方的地下也会有油矿、金矿,但整体上肯定是远不如北华和德国的地盘的。
众胜利国在非洲分到各自的地盘后,管理方式基本都学习北华的“铁血政策”,也就是:不在当地扶植傀儡政权,而是直接吞并,将其纳入本国正式领土或海外领地(殖民地的美称),当地居民倘若反抗,警告无效后直接就铁血镇压。德国便是如此,德国在非洲的800万平方公里土地直接都纳入了第三帝国的正式版图。
战后的美国是一个“领土疆域几乎覆盖了除墨西哥以外的整个北美洲(包括原属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的庞然大物,而战后的德国也不遑多让。战后的德国领土大致上共分为四大块,一块是德国本土(约75万平方公里),一块是北大西洋和北冰洋内诸岛屿(约235万平方公里,光是格陵兰岛就达到216万平方公里,冰岛也有10万平方公里),一块是原苏联东欧地区的大部分(约350万平方公里),一块是非洲中部和中南部(约800万平方公里),四大块领土加起来,使得德国领土总面积高达1450万平方公里。希特勒让德国的领土面积从战前的70万平方公里变成了战后的1450万平方公里,足足暴增20多倍,“日耳曼民族从此获得了绝对充足的生存空间”。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德国四大片领土较为分散,互相没有直接连接,不像中国、美国领土那样基本是一片整体,因此管治起来肯定费些手脚。
除了消灭英国以及在非洲大规模开疆拓土外,德国还要忙着一件麻烦事,那就是剿灭“残渣余孽”。苏联复国势力在东欧地区已经攻取了好几座城市,星星之火俨然形成燎原之势(原苏联居民虽然对布尔什维克没有太大好感,但德国却对原苏联居民实施种族灭绝政策,结果使得越来越多的原苏联居民响应苏联复国势力反抗德国),而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虽然已被美英驱逐出境,但却又在法属西非殖民地继续进行着抗争,挪威国王哈康七世、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和荷兰流亡政府、比利时流亡政府、丹麦民间反德组织等各种形形色色的势力还在螳臂当车般地反抗德国,不仅如此,被德国、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给瓜分了的原南欧南斯拉夫地区也崛起了以约瑟普铁托为首的反德抵抗势力和游击队,林林总总,都需要德国政府花费时间精力去“大扫除”。因此在美国忙着吞并加拿大、中美洲、加勒比海群岛、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半岛时,德国则忙着镇压自己地盘境内多如牛毛的各种反抗势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大国里,美国很忙,德国也很忙,而最忙的还是北华,因为北华政府要处理的事情比美国德国更多,也更棘手麻烦。
随着世界大战的结束,北华虽然也忙着同样的抢地盘和镇压反抗势力这两件事,但北华的难度大大超过美德两国。太多的事情等着张学良和北华军政高层们去处理,这份扫尾工作绝不轻松,使得沉浸在胜利喜悦里的张学良等人无一不忙得焦头烂额,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但要处理的事情堪称汗牛充栋。
首先是北美战场,当地的北华军北方军开始逐步撤退回国,同时配合美国政府“唱双簧”,同时,美军也全面撤离太平洋战场,北华军随即与美军进行紧锣密鼓的“地盘交接转让程序”。根据辽美协议,美军不得占据太平洋上所有非美国领土的岛屿,因此原本双方反复争夺拉锯的岛屿在停战协议生效后都要交给北华军。最容易交割的,自然是南太平洋群岛,这些地方基本是无主之地,即便有居民,也是没有开化的土著居民,岛上美军乘船离开,北华军随后便乘船上岸,双方气氛融洽,当地土著居民们若无其事地看到“黄皮肤天神取代白皮肤天神统治了这里”。太平洋范围内,岛屿主要集中在西太平洋和南太平洋,西太平洋群岛(主要是马里亚纳群岛、关岛等岛屿)早已被北华军占领,此时随着辽美停战,南太平洋群岛自然也都飘扬起北华军军旗。对于这些没有当地人国家的地方,北华政府基本将其纳入中国领土。
值得一提的是,夏威夷群岛并没有被北华政府纳入中国版图,而是复辟了夏威夷王国。
让北华军费了一番手脚的,是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