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节风卷残云(1)(第1 / 3页)
北华、美国、德国联合签署的《和平停战协议》于3月1日正式对世界公布后,霎那间引起了石破天惊般的举世大哗。三大国一夜之间握手言和,给全世界带来的冲击和震撼无疑是极其巨大的。同盟国阵营因为美国政府宣布解散而顷刻间土崩瓦解,相对于同盟国的名存实亡和分崩离析,以北华和德国为核心的联盟国阵营则堪称坚若磐石、固若金汤,因此即便北华和德国宣布解散,原联盟国的众成员国仍然坚定不移地以北华和德国马首是瞻,联盟国只是名义上解散,实质上仍然存在,同盟国则是真真正正地走向了土崩瓦解。战后,大部分历史学家们都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最终是以三大国和平谈判的方式而结束的,看似双方平手,但相对于同盟国实质性崩溃的结局,联盟国无疑是这场世界大战的真正胜利者”。
作为同盟国阵营的创建者和领导者,美国在战争最后甩开整个同盟国,单方面地与辽德签署停战协议,单方面地宣布解散同盟国,单方面地退出战争,单方面地与刚刚还互相打得你死我活的北华政府、德国政府握手言和、化敌为友,毋庸置疑,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追随美国进行这场战争的同盟国众成员国获悉后无不惊怒至极。在美国政府于3月1日发表的《华盛顿宣言》里,美国政府十分沉痛但不疼不痒地宣布:“...美国创建同盟国的初衷是捍卫世界和平不被践踏,这也是美国政府矢志不渝致力的国策宗旨,然而眼下,同盟国的继续存在已难以达到原始目的,并且这场战争也已经让美国自身蒙受了重大损失,有鉴于此,美国政府不得不更改战争国策,寻求特殊办法以解决战争及美国本土遭到的空前威胁,另外,美国政府对同盟国的各成员国深表遗憾,并承诺协助各国一起寻求结束战争的对策。”
这份《华盛顿宣言》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对于美国来说,没有什么比美国的利益和安全更重要的了,只要能达到目的,换个方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在美国已经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舍弃同盟国若能换来美国的利益和安全,华盛顿又何乐不为呢?毕竟,自家本土是最重要的。
虽然美国政府竭尽全力地来美化自己的行为,推卸自己的责任,但美国为了自己而抛弃整个同盟国毕竟是不争事实,深深感到自己被美国抛弃了、背叛了、出卖了的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高层无不破口大骂华盛顿方面:
“美国政府背叛了同盟国!抛弃了我们!”
“美国人为了自己,出卖了我们!”
“早知如此,那我们当初还打什么?直接投降算了!”
“我这辈子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相信了美国人。”英国首相丘吉尔哀叹道。
一时间,原是同盟国“众望所归的带头大哥”的美国霎那间成了原同盟国众成员国众口一词唾骂的对象,英国战场上、澳洲战场上、北美战场上,在盟军部队里原是“太上皇”的美军将领军官们都成了过街老鼠,跟美军并肩作战的英军、澳军、加军等军队无不愤怒臭骂美军和美国政府,顿时让联盟国各成员国都看了笑话。张学良获悉后打趣道:“美国活像是黑社会老大,本来带一帮部下跟另一伙黑帮争抢地盘,结果打着打着打不过了,对方开口说只要出卖你的部下,你就能全身而退,于是美国立刻出卖了它的部下,结果搞得里外不是人。”
被骂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的美国政府随后亡羊补牢,由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上将起草并制定了一份“马歇尔计划”,这份计划的正式名称是“原同盟国各成员国的战后复兴计划”,主要内容是美国政府在战后对被战争破坏的原同盟国各成员国进行经济援助以协助其重建,该计划预计分三期,每期5年,持续15年,美国政府打算累计投入100亿美元用于该计划。即便一些原同盟国成员国在战后已是辽德势力范围圈,美国政府也承诺一视同仁给予援助。
很显然,自知理亏的美国政府打算通过该计划“破财消灾”,用美元来挽回美国政府因为单方面与联盟国停战而一落千丈的名誉。
为了缓解美国的压力,给美国政府一个台阶下,同时促使同盟国彻底解体,经张学良的批准,北华军核武部队于3月1日上午10时整在新疆省罗布泊地区成功引爆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此次爆炸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核武器的国家。
石破天惊中,中国的原子弹在新疆的茫茫戈壁上横空出世,随后举国欢腾。
当美国引爆第一颗原子弹时,北华高层反而是如释重负,此时此刻,当北华引爆第一颗原子弹时,美国高层也同样是如释重负。北华拥有了原子弹,原本被原同盟国各成员国骂得团团转的美国政府霎那间挺直了腰板,说话也振振有词起来:“你们看,北华也有原子弹了!这等于德国也有了!战争还怎么打下去?继续打下去,你们不但可能会挨原子弹,我们美国本土同样可能会挨原子弹!美国政府是为美国人民服务的,为了美国人民的安全,所以我们不打了!硬打下去,美国人民会同意吗?他们会为了支持战争而宁愿让自己活在原子弹攻击的恐怖阴影下吗?说不定我们都要被美国人民赶下台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原本要求美国收回《华盛顿宣言》、重建同盟国、继续战争的英国等国都哑口无言。
随着三大国的和平停战,世界大战正式落下了帷幕,但和平还没有真正到来,因为局部战争还在此起彼伏地激烈进行中。三大国互相不打并不代表着三大国不再继续战争,三大国只是互相不打,但还要忙着进行各自的扫尾工作。三大国在三方谈判的谈判桌上已经规划好各自的势力范围圈,奠定三国瓜分世界的大纲。北华/中国、德国、美国,是此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三大超级列强,这三大列强互相开战便是世界大战,但经过几年较量,三大国都知道彼此无法真正地打败对方,与其拼个鱼死网破、三败俱伤,不如狼狈为奸、合伙分赃,同时,这几年的战争也扫平了很多“微妙的障碍”,并让三大国最终找到了利益平衡点。握手言和的三大国不再互相开战,而是一心一意地开始吞并、控制、巩固各自在谈判桌上分到的地盘。
1946年上半年,结束世界大战后的世界仍然是风云变幻、战火连天,化干戈为玉帛并把世界在谈判桌上分成三份的三大国开始忙着咀嚼吞咽自己分到的一份。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评论道:“纵观人类几千年来的历史,无数国家、民族在历史舞台上进行着残酷的竞争和角逐,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个又一个的帝国在历史上诞生、崛起、称霸、衰落、灭亡,大浪淘沙、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丛林法则是人类历史的唯一准则。近代以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这三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代日不落帝国,随后崛起的英国、法国、俄国又取而代之,接着陆续崛起了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我国成为后来居上的第三代列强,新旧列强们逐鹿天下,让世界进入风云变幻的全球战国,互相攻伐、互相兼并,多少帝国,烟消云散,最终烈火炼真金,我国、德国、美国,成为真正主宰世界的三大赢家。”
笑到最后的美国、德国、北华都开始了“愉快的忙碌”。毕竟对于政治家和军事家而言,没有什么比瓜分世界更令人愉快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