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节最后争锋(12)(第2 / 3页)
各位长官,请不要气馁,别忘了,我们还有最后的希望。
两个多月前,沈阳,杨杰官邸。
这天是杨杰五十五岁生日,虽然并非整年生日,但官邸上仍然宾客云集,毕竟杨杰位居北华陆军总参谋长高位,深受张学良信任和器重,军政各界的关系网自然是大树生根,不过,杨杰素来厌恶这种繁文缛节和人情关系,只是在家里临时办了两桌酒席,出席的也只有寥寥十多位莫逆老友,另一方面,杨杰是北华陆军三号人物、北华军方领导高层之一,眼下又是战争时期,浩如烟海的公务自然让杨杰忙得不可开交,哪里还有时间用于生日家宴这种私事,因此当天晚上,杨杰也只是抽空从北华陆军总司令部回家呆了半小时,对来宾客人说了几句客气话便又急匆匆而去,连特地从前线赶回来的两个儿子都没有进行私下父子会面。杨杰是北华陆军主要掌门人之一,但颇为有趣的是,他的两个儿子却是一个投身空军一个投身海军,长子是空军战役教研室主任杨鹏(曾有一段时间因为陆空军在本州岛战役中联合组建了陆军空中突击部队而暂时性被编入陆军,但很快又被陆军“赶回了”空军),次子则是海军航母分舰队指挥官杨江(原名杨鲲,但因嫌难听而改名杨江)。当时,杨鹏在北美战场上指挥着陆航部队,杨江则在太平洋战场上,本该“为国舍家”,但两人的长官都好歹要卖杨杰一个人情,特别是杨鹏,北美战场极度凶险,傅作义担心杨鹏真的英年早逝在北美战场上,因此正好借这个机会送他回去,再不济,万一真的出了事,好歹让他们父子还能“再见最后一面”。
杨鹏和杨江好不容易回到家,也只是挤在一堆客人里匆匆忙忙见了父亲一面,不过能够再次见面的兄弟两人自然是分外亲切。当天晚上,两人吃饭后私下闲谈,都是军人的两人在谈了五分钟的家事后便很自然地把话题转移到了战争和军事上。
“我有个想法。”杨鹏说道,“你们海军打击敌方航母,一直把思路牢牢地套在舰载机上,不是航母舰载机就是陆基舰载机,思维始终没有跳出这个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外行人有时候反而会因为没有思维惯性而比内行人更能提出创新性建议。我认为,你们完全可以用空军的战略轰炸机去攻击美军航母。”
“用战略轰炸机打航母?”杨江先是一愣,然后哑然失笑,“真亏你想得出!”
“很好笑吗?”杨鹏反唇相讥,“莱特兄弟在发明飞机时也曾遭到这样的嘲笑。”
杨江无奈地道:“战略轰炸机的优势就是航程超长,可以飞行上万公里,并且我们现在有空中加油机,航程可以再翻一倍,同时,战略轰炸机的载弹量也堪称巨大,但是,战略轰炸机是水平轰炸机,无法进行精确打击。海军的流星、你们空军以前的斯图卡,都是俯冲轰炸机(二战时的俯冲轰炸机就是后世的强击机/攻击机),都能对地面进行精确打击,但战略轰炸机不能俯冲投弹,只能水平投弹,玩得就是地毯式轰炸,不在乎精确度,只在乎打击面。你想用战略轰炸机攻击航母?就好像用大炮轰击一万米外的兔子。”
杨鹏早有腹稿:“是的,战略轰炸机是水平轰炸机,只能水平投弹,打击精确度是最大的问题,但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杨江无奈地摊开手:“怎么解决?你搞空军的还不懂?飞机扔炸弹就像你手里捧着一把沙子,无风情况下站在一楼上,一把沙子被撒下去后会散落在一平方米范围内;站在二楼上,散落范围就会增大到几平方米;站在三楼上就会增大到十几平方米,高度越高,面积就越大,并且不是倍数增长关系,而是倍数平方的增长关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杨鹏似乎胸有成竹:“没错,战略轰炸机的轰炸精度就像是陆军的火箭炮,一轰一大片。想要提升精度,我的设想是,第一,不携带重磅炸弹,全部换成小型炸弹,这样,覆盖面就更加大了,命中率就要更高了,另外,战略轰炸机的滞空时间足够长,可以在美军航母上空盘旋很长时间地进行反复轰炸;第二,再把炸弹换掉,不用你们海军舰载机的那种穿甲炸弹,使用集束炸弹。集束炸弹,你是知道的吧?空军刚刚研发出来的,又叫子母弹,一颗炸弹里有几十颗小炸弹,每个不过茶杯大,但一颗集束炸弹就能产生仙女散花般密密麻麻的炸弹雨;第三,还是在炸弹种类上进行更换,用燃烧弹或凝固汽油弹,扔下去后,海面直接变成火海。想想看,几百吨、上万枚凝固汽油集束炸弹铺天盖地、雨点般扔向美军航母,效果可想而知,特别是美军航母飞行甲板的破坏,必定是巨大的。”
杨江心头怦然一动,他被说服了:“有点意思。不过,从来没有听说过用战略轰炸机打航母的,这个设想未免有些信口开河,甚至有些信口雌黄。”
杨鹏嘲笑道:“从古至今,哪个新式战术在第一次被提出来时不被认为是信口雌黄?”
杨江笑起来:“兄长教训的是。”
两人随后根据“战略轰炸机打击敌方航母”的设想进行了足足一夜的探讨研究,越谈越兴奋的两人一宿未眠,第二天早上立刻分别去找自己的长官,空军总司令冯庸和海军总司令陈绍宽。毕竟,这个战术是单军种无法完成的,需要海空军的密切配合。
听完杨江的构思,陈绍宽颇感兴趣,他一直推崇年轻人的创造性,常说“人越老,虽然资历和经验就越丰富,但创造性也会退化”,所以很鼓励和支持青年将领的“天方夜谭设想”。杨鹏说完后,陈绍宽立刻指示道:“好,你立刻组建一个研究室,好好地研究研究这个战术。我去找冯庸。”
另一边,听完杨鹏的构思后,冯庸嘲讽道:“海军真是越来越没用了,以前天天叫嚷着海军多么多么重要,吹嘘有了海军后才能真正地巩固国防,从我们空军这里抢走大笔的经费,结果现在打不过人家了,又回过头来找我们了。要是战略轰炸机能对付航母,那当初还拨给海军那么多军费干嘛?造那么多航母,花了多少钱?要是那些造航母的钱都给空军,老子的战略轰炸机数量起码翻一倍!搞来搞去,又跑回原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不过...”他摸摸下巴,“这倒是个能让海军把钱乖乖吐出来的好机会。”
杨鹏看着冯庸脸上那近乎阴险的微笑,心头有些不寒而栗。
当陈绍宽来找冯庸时,他看到了一张不怀好意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