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节边谈边打(第1 / 4页)
加拿大中东部某地,一座隐藏在山谷里的、规模巨大的、戒备极度森严的绝密基地。
基地内某间宽敞的大厅里,灯火通明、杯盘狼藉,甚至还有一队队莺歌燕舞、衣装暴露的年轻女子穿行其中,上百名学者打扮的黄种人犹如大街上最邋遢的醉鬼般丝毫不顾形象地在酒气冲天中载歌载舞,或搂着侍女用日语纵情高唱日本国歌《君之代》,或拉着侍女一起纵情举杯痛饮,或互相热烈拥抱,或在放声大哭,整个大厅群情激奋,显然,人群正沉浸在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情绪波动中。
“诸君!我们马上就要成功啦!”为首一名年过五旬、圆脸秃顶、戴着圆框眼镜的男子情难自已地爬上桌子,手舞足蹈地把手里的清酒高高举起,放声大喊道,“天皇陛下,万岁!”
所有人一起在极度亢奋的心情中举起酒杯:“天皇陛下,万岁!”
为首男子神色近乎癫狂失态地高高举起双手:“大日本帝国,万岁!”
“大日本帝国万岁!”现场欢声如雷。
为首男子满面红光道:“诸君!我们努力奋斗了这么长时间,我们忍受欺凌这么长时间,终于快要熬到头了!现在,就差最后一点点了!并且所有难题都已经被克服了!成功是水到渠成的!只要试验成功了,再过一个月,不,再过半个月,战争就彻底被逆转了!被决定了!帝国就要东山再起了!万岁!”
“万岁!”大厅内和大厅外一起响起万岁声,门被粗暴推开,一群同样浑身酒气的白人科学家一拥而入,同样都喝得醉醺醺,两群人热烈地互相拥抱起来。白人科学家们喊道“大日本帝国万岁”,黄人科学家们喊道“苏维埃联盟万岁”,空前的喜悦让双方都忘乎所以地尽情狂欢,拉扯拥抱着互相灌酒。白人科学家们为首的是一位年约四旬、长着长长山羊胡的东斯拉夫人,他摇摇晃晃地端着一大杯伏加特,走向黄人科学家为首者,口齿不清地道:“仁科...仁科博士,我们终于...终于就要成功了...”
仁科博士意气风发地笑起来:“是啊!库尔恰托夫博士,我们的辛勤汗水终于换来成功结晶了,世界上最可怕的武器终于被我们研制出来了!同盟国必胜无疑了!日本和苏联也都要起死回生了!”
这位“仁科博士”正是日本首席核物理学家仁科芳雄,而这位“库尔恰托夫博士”则是苏联首席核物理学家伊戈尔瓦西里耶维奇库尔恰托夫,而他们和他们领导的日苏科学家所在处是同盟国研制核武器的曼哈顿基地。此时,这些科学家正进行着一场彻夜不眠的狂欢庆祝,因为他们已经扫清了通往最终成功的道路,再向前走几步,他们就彻底成功了,因此,没有什么比此时此刻更让他们欣喜若狂的了。日本人和苏俄人在一起拥抱喝酒,放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在远东,中日苏(俄)三国间任何两者关系都是不共戴天的死敌,但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敌人让日本人和苏联人已经“冰释前嫌”,同时在同盟国内成为荣辱与共的盟友。实际上,日本虽然成功反叛,苏联复国势力虽然成功死灰复燃,但进展并不顺利,北华军正在本州岛境内以镇压名义而肆无忌惮地大开杀戒,德军和北华军正在联手对俄罗斯人进行“最后的清算”,客观上讲,日本人和苏联人的反叛,恰恰给北华德国方面提供了斩草除根的最佳理由。靠常规的军事斗争手段,日本和苏联想东山再起几乎是不可能,因此在日本复国势力和苏联复国势力的计划里,“超级武器”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也是希望最大的胜利筹码。
同盟国阵营内,美英两国在研制原子弹这件事上是取长补短的,美国提供强大而充分的财力物力人力,英国则贡献出比美国更成熟的技术和更多的科学家,实际上,在真正展开曼哈顿计划时,美国政府尴尬、懊恼、追悔莫及地发现:原本生活在美国境内的大批出类拔萃的核物理学居然早就被北华政府挖了墙角(美国政府因此而怀疑张学良在十年前就打算研制原子弹了,因为张学良当初挖人才时一直把核物理学家列为头号目标),这就导致美国在研制核武器时虽然谈不上人才凋零,但确实是心有余力不足,相比而言,英国核物理学家是同盟国研制核武器时最大的人才组成部分。不过,让美国政府松一口气的是,来自苏联和日本的科学家起到了雪中送炭作用(张学良基本不挖日本和苏联的科学家,原因是无需多言的)。曼哈顿计划里,来自英国的科学家占了近半壁江山,苏日科学家占了五分之二,剩下的才是美国本国科学家以及法国、荷兰、比利时、波兰等国科学家。毋庸置疑,苏日两国在曼哈顿计划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先生们!”欢庆的浪潮中,曼哈顿工程区司令、美国陆军工兵中将莱斯利理查德格罗夫斯笑容满面地走进来,推开四五个酩酊大醉、神志不清并搂住自己的苏联科学家和日本科学家后,他说道,“罗斯福总统亲自来看望我们了!他给我们带来了丰厚奖励、不止一个的好消息以及一个伟大的战略计划,请所有人立刻到中央大厅集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经被酒精麻痹大脑的苏日科学家们纷纷精神一振:
“什么战略计划?是要使用原子弹了吗?”
“是投到柏林还是投到沈阳?哈哈!”
“我已经等不及了!快走!”
曼哈顿计划在最高峰时共有五十多万人直接或间接为工程服务,在基地内的工作人员共五千余,包括2000多名科研人员和3000多名军事人员,科研人员里有1000多名是科学家。之所以把基地设立在加拿大,因为加拿大拥有占全世界17%的铀矿,并且加拿大地广人稀,非常方便保密工作。随着格罗夫斯中将的邀请,1000多名分散在各区进行庆祝的科学家们纷纷汇聚到基地的中央大厅,心潮澎湃地等待着罗斯福总统和好消息的到来。这一千多名科学家分为四大阵营,近四百人是英国科学家,以詹姆斯查德威克、约翰科克罗夫、布莱克特、乔治汤姆逊为首,一百五十多人是苏联科学家,以库尔恰托夫为首,一百多人是日本科学家,以仁科芳雄为首,剩下的是美国以及法国等国科学家,以康普顿、让约里奥居里为首。
“先生们!”格罗夫斯中将站在人群最前面的一个高台上,他容光焕发,“感谢你们的智慧和贡献,感谢上帝,我们在这场沉默的赛跑中取得了第一名,但在品尝胜利果实滋味前,我们还需要做一件事。”
在他身后,一个身材粗壮、神色阴鸷的中年男子走上台,现场大多数人都不认识这个“美国的地下总统”、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胡佛目光森然地看了看现场,然后一挥手。
“不许动!FBI!”大批荷枪实弹的FBI破门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