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节铁血镇压(1)(第2 / 3页)
“北亚是谁管的?”张学良怒不可遏。
杨宇霆吞吞吐吐地道:“北亚军区司令宋哲元长期患肝病和脑血栓,一直都在沈阳静养,所以北亚的事...不关他的事...军区副司令庞炳勋早有离职赋闲之心,所以在海参崴买了房子,整天养花钓鱼,基本也不管军区的事务,因此北亚的军务实权都在军区参谋长邢士廉手里...”
张学良冷冷地看了杨宇霆一眼,对杨宇霆的小算盘和小动静已经心知肚明。十几年下来,张学良对他麾下的骨干将领们的优缺点都了然于心,陆军总司令杨宇霆确实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但他有两大缺点,一个是极其热衷于武力扩张,不管是在国内抢地盘还是在国外开疆拓土,他都非常坚定支持,是个典型的鹰牌人物,因此也颇为急功近利,如果中国真的爆发南北内战,张学良可以百分之百肯定,杨宇霆必定是第一个支持北华军打南方的,而杨宇霆另一个缺点就是太在乎门户之见,只相信和偏重用原东北军派系的人,对原西北军、晋绥军、鲁军等其他半路加入北华集团的派系的人都十分提防,甚至还暗中进行排挤打压,即便面对已成为北华三号人物的阎锡山,杨宇霆也很少给其好脸色看,海军副总司令沈鸿烈以前也有这个坏毛病;除了杨宇霆,其他高层也都各有缺点,空军总司令冯庸性格过于倨傲,甚至有点狂妄自大,并且冯庸不会协调空军与陆军海军的关系;海军总司令陈绍宽性格里也有缺点,并且缺点较复杂,他一方面为扩建海军而无所不用其极,“大手大脚、挥霍无数”,一方面又对军舰爱惜得如珠似宝,“不舍得”把海军的宝贵舰队投入危险性太大的战斗中,所以陈绍宽既有点“胡乱花钱不心疼”,同时也略有点谨小慎微和优柔寡断;海军总参谋长陈策则“过于严厉苛刻”,出身海军内部三派系里最弱小的“粤系”的他对海军内部派系争斗深恶痛绝,之前他迫于陈绍宽和沈鸿烈的威望而不敢轻举妄动,在珊瑚海战役后,他得到了张学良的“尚方宝剑”,便开始对海军内部进行大刀阔斧式整顿清理,大批北洋时期的海军老将都被他毫不客气地驱逐出了海军,这虽然是好事,但也有弊端,那就是造成海军高级军官“青黄不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对于这些林林总总,张学良既烦恼也无可奈何,毕竟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说到底,一个统帅的用人之道,主要就看部下是否忠心、是否有能力,这两点是最关键的。忠心耿耿的酒囊饭袋显然不能重用,能力出众但三心二意的人也肯定不能重用。杨宇霆就是这么一个让张学良烦心的人,他的能力和忠心都是毋庸置疑的,但他搞的那些小动作确实让张学良感到无奈,东北战争时期,他就背着张学良派人严密监视甚至跟踪阎锡山,防止晋军在战场上临阵倒戈,好几年下来了,他的这个老毛病还是没改。北亚军区三长官的人事安排和实权分布情况,张学良当然不是不清楚,但北亚重要性不高,所以张学良既没空也没精力跟杨宇霆斤斤计较,结果现在出了大纰漏。“邢士廉现在何处?”张学良冷冷问杨宇霆。
杨宇霆愈发尴尬:“这个...我现在也不清楚...陆军总部与邢士廉已经失去联系...”
张学良大怒:“邻葛!你身为陆军总司令,居然对一个军区毫无制约能力!你简直就是玩忽职守!太让我失望了!”
杨宇霆顿时一头热汗:“汉帅...我向您认错,我确实疏忽大意了...”
敲门声响起,农统局局长舒国生推门而入:“汉帅!”
张学良心烦意乱地道:“赶紧说说究竟怎么回事!”
杨宇霆看到舒国生后,更加尴尬了,北亚军区是陆军直属的,但对于北亚军区发生的事,他这个陆军总长知道的还没有舒国生这个特务头子知道的更多。
舒国生报告道:“汉帅,截止到眼下,在北亚西部,大致上在乌拉尔山脉向东三百公里,我们在这片地区内共12个俄罗斯人自治区发动了同一时刻的叛乱和暴动,这12个自治区里,人口在十万以上的大型自治区就有7个,最大的霍城拥有三十多万俄罗斯人居民,而这些自治区都是有驻军的,在成立之初,驻军和居民比例达到一比三十,后来逐渐减少,但减少的趋势非常不合理,比如霍城,事件发生时当地只有两千多驻军,军民比例仅为一比一百五十,其他发生叛乱暴动的11个自治区也差不多,军民比例都低于一比一百。但是,驻军虽然少,但毕竟是武装整齐的,为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却一起丧失战斗力?12个发生叛乱暴动的自治区共有8个迅速获得成功,2个陷入拉锯争夺,2个被驻军成功坚守。根据我们得到的情报资料,叛乱发生时正好是驻军轮换时间,但前来接替驻军的部队却突然间反叛,控制乃至攻击、杀死驻军官兵,继而控制了叛变成功的自治区。”
张学良心头沉甸甸:“叛军是哪支部队?”
舒国生摇头:“不是叛军,而是敌军。我们没有部队叛变,真正叛变的只是北亚军区参谋长邢士廉中将以及他的党羽,这个叛变集体勾结外界势力,夺取自治区,并且邢士廉应该在事先利用职务之便帮助敌人训练军队、囤积物资、提供武器,再加上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所以这场大规模叛乱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张学良狠狠地瞪了杨宇霆一眼,杨宇霆已经脸色苍白。
“接着说。”张学良对舒国生示意。
舒国生接着道:“叛军...或者说是敌军,主要目的是获得自治区人口,根据我们的统计,已经被敌军占领的那8个自治区总计拥有100多万人口,并且都是俄罗斯人。敌军随后利用我们叛徒给他们准备的军械物资以及自治区的人口,迅速扩建了他们的军队人数,并在接下来突袭了中山市(叶卡捷琳堡)和雨亭市(车里雅宾斯克),这两个城市是原苏联的大城市,并不是我们建立的自治区,但实际上也等于自治区,因为中山市拥有50万人口,雨亭市则拥有150万人口,苏联战争结束后,为方便管理,我军当地部队把这两座城市郊区人口都集中统一迁移到城市里,因为原居民人口太多,我军无法将其全部迁移,所以这两座城市人口十分之九还是俄罗斯人,十分之一是战争结束后从我国内地迁移过去的汉族人,我军对当地进行了军事化管理,但是,这两座城市紧靠中德国界线,局势也一直很缓和,所以驻军不多,再加上叛徒内应,因此敌军轻易攻占了这两座城市。”
张学良颔首:“也就是说,两座城市加上八个自治区,敌军手里已经有300多万人口?”
舒国生点头:“是的,不过,自治区物资匮乏,城市则物资丰富,并且中山市和雨亭市还有一定的重工业设施和几座中小型兵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