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节铁马冰海(1)(第1 / 4页)
领土,即一个国家的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力管辖范围内的地域国土,也是该国国民的“生存空间”。从古到今,人类发动的不计其数的战争除了为掠夺财富、个人野心等次要因素外,绝大多数都是为了争夺领土,因为领土是最宝贵的财富。领土分领陆、领海(不含领陆内水)、领空三大类。截止到1945年初,中国的领土在版图面积上已经达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地步,中国的本土领陆总面积约2500万平方公里,若再加上各附属国、占领地、军队实际控制区,那这个数字则突破了4300万平方公里,接近亚洲的总面积(此时全亚洲只有本州岛、印度、土耳其不是中国领土或中国控制区,但北华军在非洲澳洲拥有新领土或控制区);至于领海,绝大部分的印度洋、中太平洋、东太平洋以及一半北冰洋都可视为中国的领海,而中国的领空面积则等于领陆和领海的面积总和。横向对比,这是全球第一,纵向对比,这是历史第一。
此时的中国领土虽然辽阔无边,但足有三分之二都是地广人稀,主要是北亚和蒙疆藏,因为这些地方要么是开发价值不高,要么是开发程度很难,除了滇桂西南国界线和领海岛屿,中国漫长的领陆国界线附近基本上都是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的无人区。不过,仍然有很多人忍受艰苦地生活和工作在这些地方,他们就是边防军人。实际上,除了滇桂边境,中国其余的领陆国界线都是北华的边防军人在驻守,但是,国界线虽然长,北华的边防军人并不算多,因为与中国本土在陆地上接壤的国家要么是盟友,要么是附属国,比如乌拉尔山脉是中德两国边境线,新疆和北亚西南部是与中亚五国接壤,西藏是与藏南三国、巴基斯坦、印度北部的一小部分接壤,滇桂是与缅甸越南老挝接壤,北华军当然不需要在这些边境线上驻扎重兵,例如中亚五国,这五国境内就有北华军的驻军,那北华军自然就没必要在这五国与中国的边境线上再驻军了,顶多派一些边境巡逻部队把守着交通线,至于乌拉尔山脉,也同样没必要,中德/辽德关系好得像一家人,双方在乌拉尔山脉国界线两侧的边防军人隔三差五就互相搞联欢聚会。北华现在的敌人,以及真正会对北华/中国造成威胁的强大敌国,只有美英两国,中国和英国根本不接壤,两国简直远隔天边,至于美国,美国跟中国之间隔着辽阔的太平洋,两国看上去也完全不接壤,但实际上两国之间却有一个地方是特殊例外的。
这个地方就是白令海峡。
北华联合德国灭亡苏联并吞并了苏联的亚洲领土后,自然把中国的国土延伸到了白令海峡边,这个海峡是两大洋的分界线,是两大洲的分界线,也是两大国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最宽处为86公里,最窄处为35公里,但是,这不代表着辽美双方国土最近处只有35公里,因为白令海峡里还有岛屿。海峡里最大岛屿是圣劳伦斯岛,位于海峡南部出口处,属于美国,而在海峡里最狭窄的地方,也就是海峡西岸楚科奇半岛“最尖锐的突出部”与海峡东岸阿拉斯加半岛“最尖锐的突出部”之间这段35公里的“缝隙”里存在着两个小岛,西边的是以前属于苏联现在属于中国/北华的大代奥米德岛,面积29平方公里,没有常住居民,东边的是属于美国的小代奥米德岛,面积7.3平方公里,同样也没有常住居民,这一大一小两个岛孤零零地坐落在白令海峡最狭窄的海域内,双方相距仅3公里,几乎是面对面,并且国际日期变更线还从这两岛之间穿过,使得大岛时间比小岛时间“早”一天。这两个岛屿,才是中美两国真正靠得最近的双方领土。不仅如此,岛屿只是领陆,根据国际海洋法,一个国家领陆延伸向海洋里的12海里(22.2公里)范围海域属于该国领海,很明显,大小代奥米德岛之间只有3公里,“容不下”中美两国互相都延伸12海里的领海,根据国际海洋法,这种情况则是根据“一方一半”的准则来处理。也就是说,大小代奥米德岛之间宽度只有3公里的海域是,互相“接壤”,这就是中美两国领土正式接壤的地方。
本来,在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北华和美国都没兴趣也没必要以及客观条件更不允许驻扎重兵,因此长期以来,大岛上只有北华军十来个边防军官兵,小岛上也只有美军一个班,双方也都没有巡逻艇之类的海上交通工具,补给都依靠各自后方每隔一两个月才来一趟的运输船。辽美开战后,双方自然迅速在这里增兵,但是也增派不了多少,美军认为北华军不可能通过这里进攻美国,北华军也认为美军不可能通过这里进攻北华,在这里大规模驻扎重兵根本就没有意义,所以双方驻扎在大小岛上的部队仅仅是从班级变成了排连级,武器装备和各方面的辎重物资也都比以前增加了很多。辽美战争爆发后,大岛上的北华军共一个加强连,近两百人,小岛上的美军共两个加强排,一百来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所谓环境改变人,大小岛上的北华军和美军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很多故事。
一开始,双方的敌意非常重,因为双方的海空大军正在太平洋上殊死搏杀,每天每夜都有成千上万北华军和美军死伤在各个战场上,特别是北华军突袭夏威夷,美国人认为北华军是偷袭了夏威夷,对北华军极度厌恶痛恨,这种情绪自然波及到小岛上的美军。大岛小岛互相靠得太近,只有3公里,双方驻岛军人不用望远镜,在天气良好的时间里靠肉眼就能看到对面岛上的敌军,北华军能看到小岛上的星条旗,美军也能看到大岛上的铁血军旗,甚至互相还能看到对方哨兵的脸。天气恶劣、风雪呼号时,双方都躲在岛上的军营里,天气良好、风和日丽时,双方则大打出手。
由于辽美已经开战,两岛上的北华军和美军其实是你死我活的敌军关系,一开始双方互相用机枪、迫击炮对射对轰,但很快就放弃了,因为真的拼个你死我活对这两支几乎被各自统帅部给遗忘了的小部队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弹药物资补给很不容易,重伤员也得不到完善的医疗救治,上级也没有给他们下达“歼灭对面敌军”的命令,只是让他们驻守这里和监视对方,若真的强攻过去,双方都有地理优势和完善工事,打过去只会搞个同归于尽结局。因此乒乒乓乓互相开火半个月后,两岛上的北华军和美军都停止了这种没意义的浪费弹药的行为。但很快,小岛上的美军架起高音喇叭,大喊大骂道:“黄皮猴子!Fuckyou!”
大岛上的北华军迅速还以颜色,也架起高音喇叭,大声回骂:“白皮猩猩!X你妈!”
珊瑚海战役后,小岛上的美军兴高采烈地大喊:“黄皮猴子,你们被我们干掉了六艘航母!”
北太平洋战役后,大岛上的北华军得意洋洋地大喊:“白皮猩猩,你们又吃败仗了!”
小岛上的美军大喊:“张学良去死!”
大岛上的北华军大喊:“罗斯福去死!”
小岛上的美军没日没夜地用高音喇叭播放《星条旗永不落》、《陆军勇往直前》、《起锚》、《海军陆战队赞歌》等美国国歌和美军军歌,吵得大岛上的北华军头昏脑涨,北华军随即也通宵达旦地用高音喇叭播放《铁血进行曲》、《乘风破浪》、《壮志凌云》等北华军的军歌,同样把小岛上的美军吵得头晕眼花。
这种噪音折磨很快就让双方都受不了,因此没多久,两岛驻军都“休战”了,接下来,双方开始井水不犯河水。
三公里距离很短。两岛孤零零地坐落在海峡里,前不巴村后不巴店,两岛本身就是被遗忘的,两岛本身就是同病相怜的难兄难弟,作为都被上级“充军”到这里来的边防小部队,两岛上的北华军和美军在漫长而无聊的时间里,都对彼此产生了同病相怜的微妙气氛,这里的生活是单调而枯燥的,环境既艰苦又诡异。由于两岛距离北极圈非常近,因此在夏季六个月里,两岛都是极昼,太阳在天边转圈圈,就是不落下去,在冬季六个月里,两岛都是极夜,偶尔看到太阳在地平线处露出一丝曦光,就是不升上来,恶劣的狂风暴雪是家常便饭,夏天的温度是零下十几度,冬天的温度是零下几十度。夏天时,海上恶浪滔天,冬天时,整个海峡都被冻得结结实实。在这个时候,白令海峡彻底地凝固了,陆地是凝固的,海洋是凝固的,天空都是凝固的,一切都静悄悄、黑乎乎,伸手不见五指,但经常出现色彩斑斓的极光现象,映照得海上冰面和陆上雪地一片七彩缤纷。大岛上的北华军和小岛上的美军其实都不能听收音机,因为北极磁点严重干扰了无线电波,唯一能解闷的只有补给船每隔一两个月才能送来的严重过期的报纸杂志,在夏天,由于海况水文恶劣,补给船经常耽误延迟,在冬天,由于海面冰封且暴风雪频繁,补给船和运输机都不可能再来,双方后勤部门只得用驯鹿、哈士奇、雪地摩托车给驻岛官兵运输物资,出事概率极高,一场暴风雪卷来,整支的运输队都被刮得无影无踪。在如此严酷恶劣的环境里,活命自保都已经不暇了,再加上被气候和后勤补给搞得精疲力尽、焦头烂额,双方哪里还有闲心想着攻打对方,并且正因为太无聊了、太孤单了,对面岛上敌军反而是可以解闷的“现成工具”,毕竟在这里除了对面的敌人就见不到别人了。
冬季的时候,不只有极夜和极光,还有一件十分特殊的事情,那就是海峡被全面冰封,大岛和小岛之间本来是三公里宽的海面,但在冬季变成了三公里宽的冰面,中美最接壤的海水变成了冰块,这算是真真正正地“接壤”了。零下几十度的低温和数月的寒冻,使得两岛之间和两岛周围的冰层非常坚厚,理论上讲,大岛上的北华军和小岛上的美军可以直接走到对面岛屿上,巡海在这里无需使用巡逻艇,可以直接由边防军士兵踏在领海冰层上进行巡逻,但两岛上的北华军和美军都不会上冰海进行巡逻,一来是双方正在交战时期,虽然没法打到对方的岛上,但走出岛屿,站在光秃秃的、毫无遮挡物的冰面上,难保三公里外的敌军不会开火射击,二来是冬季二十四小时黑夜,时不时刮起猛烈的暴风雪,北极磁点又严重地干扰指南针和无线电对讲机,走出岛屿走到黑暗一片、没有任何参照物、平坦坦无边无际且电磁干扰的冰面上极容易迷路无法返回。所以在冬季,大小两岛虽然可以直接来往,但两岛上的北华军和美军仍然会呆在岛上,并不会走到冰面上,双方仍然是井水不犯河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个情况在1944年12月20日这天被打破了。
驻扎在大岛上的北华军是北亚军区第188步兵师第750步兵团第1步兵营第1步兵连,连长是一名叫韩庆峰的上尉。这天晚上...其实说“晚上”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整天都是晚上,这天22时许,连队四个步兵排进行交班,一排负责接下来六个小时的警备巡逻,二三四排熄灯休息。吃过晚饭的士兵们钻在鸭绒睡袋里,翻着已经翻烂了的报纸杂志,看着已经看了无数遍的书,聊着已经聊腻了的话题,准备睡觉。士兵们聊的话题主要就是三样,一是家乡,二是对面岛上的美军,三是女人,大岛上一个常住居民都没有,自然没有一个女人,士兵们按规定每隔三个月才能回家一趟,但实际上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干扰,五六个月才能回去一趟。当士兵们抱怨时,韩庆峰却很乐观地说道:“比起在前线出生入死的弟兄们,我们已经够幸运的啦!这个鬼地方虽然糟糕透顶,但对我们军人来说却是个远离战火的世外桃源呀!并且,这个地方很适合学习读书,心无旁骛,没有干扰,正好一心只读圣贤书。上次回去,我英语已经通过外语学院专业考试了!都是托这个鬼地方的福!如果对面岛上的美国佬能跟我多多练习口语,那我的英语水平就更上一层楼了。你们呀,既然在这里有大把的时间,就别一天到晚只知道聊女人,多看点书呀!”
士兵们都笑起来。
讲武堂是北华军培养军官的核心军校,持续十几年的现代化建设下来,北华军早已不是当年参加军阀混战的泥腿子军队,官兵的文化素质都非常高,特别是军官。北华军的军官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基层官兵通过战功来获得晋升,二就是讲武堂的培养,这使得北华军的中基层军官大半以上都具有大学水平的文化。韩庆峰也一样,他在讲武堂里一边学习军事技能一边进修英语,担任上尉连长并被“流放”到大岛以来,他的英语水平堪称突飞猛进。
当韩庆峰翻开英文原版《莎士比亚全集》时,敲门声猛然响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