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节鏖战大西洋(4)(第2 / 5页)
看到莱费尔的电报,毛钟才又好气又好笑:“意大利人以为我们跟他们抢功劳呢!”
北华军的六艘航母确实在起飞舰载机,但并不是为了攻击被发现的英军舰队,而是曾以鼎在于心不忍之下起飞舰载战斗机,保护那些被德军当做消耗品进行使用的俄罗斯裔德军的登陆舰队,但这个举措隐然间却被莱费尔视作了“北华军故意拖延意军出击,从而独吞功劳”。
莱费尔不想上“北华军的缓兵之计”,因此没有采纳曾以鼎的提议,发来电报:我方舰载机群即将出击。
其实这也不怪莱费尔“急功近利”,因为辽德意美英五大海军强国中,意大利海军的表现是最灰头土脸的,不但一直被德国人当枪使,而且自身也没有什么太出彩的战果,直布罗陀海战是被德军逼着顶上去的,耶路撒冷海战又是被北华军逼着顶上去的,死伤损失非常大,战果却没捞到多少,白白给德军北华军做嫁衣。渴望建立战功不仅仅是莱费尔等意军将领们的军事目的,其实也是意大利政府的政治目的,逻辑是非常清楚的:联盟国打赢这场世界大战后肯定要瓜分世界,到时候联盟国各成员怎么瓜分世界呢?肯定是要按照在战争中做出的贡献来“多劳多得”。胜仗多了,到时候瓜分世界的资本自然也就多了。意大利无论是陆军、空军还是海军,其实都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重大胜利,战后参加瓜分世界时肯定会底气不足。基于这样的考虑,“把握每个机会,尽最大限度在能花最小代价的情况下单独多打几个胜仗”就是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给麾下将领们反复叮嘱的意军的“战争原则”。意军打的胜仗多了,墨索里尼的脸上自然就争光添彩了,战后跟希特勒、张学良坐在一起瓜分世界时自然也更理直气壮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正因为这样,面对可以轻松吞掉英军一支航母舰队的机会,莱费尔自然动心不已。虽然英军舰队在有些危险的圣乔治海峡,但制空权毕竟是联军的,怕什么呢?因此莱费尔没理睬曾以鼎的“慎重出击”提议,大手一挥,下令意军舰队里的五艘航母全部都起飞舰载机,“力求能一次性全歼英军这支舰队”,如果顺利的话,这场即将到手的胜仗可是意军单独打赢的,政治意义可是非常大的。
“如果英国人扔出的这块肉里有鱼钩,那就让意大利人去嘴疼吧!”毛钟才等人暗暗里也有些幸灾乐祸。
中午12时40分,意军舰队里的凯撒大帝号、鹰号、隼号、国王号、领袖号这五艘航母的舰载机除留下少量用于护航自卫外,大部分飞机尽皆出动,近400架意军舰载机呼啸而去,场面确实颇为壮观。意大利海军累计拥有6艘航母,首批两艘凯撒大帝号和屋大维号是德国早期用意大利造舰工业建造的兴登堡级,屋大维号已战沉,后期由于德意海军在航母的需求量上大大增加,因此开工建造第二批两艘兴登堡级,同时把意大利两艘大型邮轮改造为航母。两艘改造航母即为“鹰号”和“隼号”(隼号也可以翻译成雀鹰号),这两艘改造航母在吨位上相当于中型正规航母,但在战斗力上则只能算轻型正规航母,鹰号能携带60架舰载机,隼号能携带52架舰载机;第二批建造的两艘正规航母被意大利人取了两个裹脚布般的名字,一个叫“我们的高贵的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陛下号”,一个叫“我们的伟大的领袖贝尼托墨索里尼号”,北华军和德军都觉得这两艘航母的名字简直又臭又长并且还拗口,发电报时很不方便,因此在内部称呼上都直接省略为“国王号”和“领袖号”(历史上意大利海军在二战中期确实曾动手把两艘大型邮轮改装为航母,但由于战局恶化以及意大利财力不足,所以这个计划最终搁浅,但此时在德国的大力帮助下肯定是能顺利完工的)。
看着没入远处海平线的意军舰载机群,曾以鼎蹙眉沉思了一下,吩咐道:“命令舰队进入战斗准备,再联系我们驻法国西北部的航空兵基地,让他们立刻出动战斗机保护我们和德意舰队。我有种感觉,战斗要爆发了。”
下午1时05分,意军舰载机群杀气腾腾地飞临马恩岛(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之间海域内的最大岛屿)南部的爱尔兰海域,果然,海面上行进着一支规模不小的英军舰队,超过二十艘的大吨位军舰正在海面上向北行驶。见到来袭机群,英军舰队里的轻型航母和护航航母立刻起飞舰载机迎战,但英军飞机总数只有意军一半。看到这幅画面,意军飞行员们无不欣喜若狂,随即穿云破雾而下,朝着英军舰队发动了猛攻。
遭到攻击的是英军第6舰队,是英军部署在南部海域内的三支舰队之一,舰队指挥官是海军中将伯特伦拉姆齐。望见来袭的意军飞机,拉姆齐中将冷静地吩咐身边的通讯兵:“立刻发电报给马洛里将军,告诉他,敌军来袭了,都是意大利飞机,没有德军和北华军的飞机。”
通讯兵立刻在已经此起彼伏爆炸起的火球震荡波中十指如飞,把电报发给了英国空军海岸航空兵部队司令特拉福德利马洛里上将。
轻型航母和护航航母的防御力是很低的,在意军机群劈头盖脑的炸弹鱼雷攻击下,英军舰队里轻型航母和护航航母接连不断地绽放起冲天火球。拉姆齐中将的这支舰队注定要凶多吉少了,但他神色非常平静,眉宇间充满视死如归的决然。拉姆齐中将在三年前曾主持了“敦刻尔克大撤退”,但那场大撤退行动却因为德军装甲部队的强攻而一败涂地,三十万英国远征军只有区区两三万人逃过英吉利海峡回到英国,绝大部分都战死阵亡或被关进了德国的战俘营里,武器装备、辎重物资的损失更是不计其数。事后,拉姆齐中将承受了各方面的压力,首相丘吉尔多次责难他“没能在关键时候力挽狂澜”,死伤被俘的英军士兵的家属也没日没夜地聚在他家门口骂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让给拉姆齐中将一直活在极度的自责痛苦中。眼下的这场任务,拉姆齐中将是主动请缨的,他知道危险性非常大,但他认为自己只能用这种办法来赎罪。
此时的拉姆齐中将正在第6舰队旗舰铁公爵号战列舰上,这是一艘建造于上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老式军舰,它本有三艘姊妹舰,但都已经拆毁了,同样也要被拆毁的它因为又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重新披挂上阵,但也只是充当训练舰的作用,眼下这一战,注定是这位海上老将的最后一战了。铁公爵号虽然很老了,但满载排水量毕竟还有3万吨,比周围的轻型航母和护航航母都大得多,因此在意军机群的攻击中立刻成为重点对象。轮番扑来的意军舰载机不断地把鱼雷炸弹倾泻到铁公爵号的身上,陈旧老化的钢铁舰身和机械结构在爆炸震波中完全无法承受,全舰地动山摇,团团火球和滚滚黑烟笼罩缠绕在军舰的金属身躯上,军舰很快就四分五裂,继而缓缓沉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弃舰!”拉姆齐中将命令道,自己却继续一动不动地站在舰桥上。他特地看了看天空,今天是个多云天气,大团大团的积雨云笼罩着天际,几缕阳光在云层缝隙间洒落下来。
“将军!”部下们奋勇地扑过来,试图拉他离开或给他穿上救生衣。
“你们走吧!”拉姆齐中将拒绝了部下的好意,“三年前我就该死在敦刻尔克了。”
坐上救生艇的部下们眼含热泪地看着随着军舰一起沉入大海的拉姆齐中将,而同时在半空中,意军舰载机的飞行员正在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庆祝意大利海军第一次赢得如此漂亮的胜仗,并且还是单独赢得的。
事实证明曾以鼎等人似乎杞人忧天了,出击的意军舰载机堪称战果辉煌,干脆利索地几乎全歼了英军第6舰队里的所有主力舰。意军舰队旗舰领袖号的指挥室内,莱费尔激动得喜笑颜开,整个人满面春风,根据领航飞机提前一步发来的捷报显示,意军舰载机群累计击沉英军1艘战列舰、3艘重型巡洋舰、11艘轻型航母或护航航母,另外还击伤或重创多艘敌舰,被重伤的敌舰估计也在劫难逃,当然,这个数字肯定掺了不少水分,特别是盟军的护航航母,根本就是一打就沉的玩意,实战中那东西纯粹就是给联军增加战果的,但客观上必须要承认,意军确实是打了很漂亮的一仗,即便把战果打个七折,也足以让意大利海军以后在德国海军、北华海军面前能抬起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