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的东北军2之龙战于野 > 第643节空中较量

第643节空中较量(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夷平东京后,北华空军开始有条不紊地继续摧毁本州岛的其他大城市。广岛、京都、大阪、名古屋、神户、横滨、仙台、秋田等本州岛其他大城市接连不断在滔天火海和滚滚毒气中遭到毁灭性打击,城市化为废墟。9月1日这天,北华空军宣布本州岛已经承受20万吨炸弹的轰炸。

除了大中型城市,本州岛的小型城镇、广大农村以及人烟稀少的山林地区也接连厄运降临,随着北华空军机群投下的滚滚燃烧弹,漫山遍野即将成熟收割的水稻全部在燎原大火中化为枯草焦木,绝望看着这一幕的日本农民纷纷在秋后陷入饥饿,而本州岛的崇山峻岭间也燃烧起红色海啸般的滔天火海。对山野森林放火简直是再轻松不过的事情了,一架北华军的轰炸机就能引起足以烧掉上千平方公里森林的山火,森林里本来就人迹罕至,一旦着起森林大火,日本当局根本就无法采取有效及时的灭火措施。每次大轰炸中,对日本城市狂轰滥炸结束的北华空军机群都特地留一些燃烧弹,在返航过程中扔进本州岛的山野森林里,继而引发此起彼伏且一发不可收拾的森林大火。9月9日这天晚上,北华空军的轰炸机群在轰炸横滨后对横滨西部山林投掷了数十吨燃烧弹,使得横滨以西的日本著名旅游胜地富士山被烧成了一座遍地枯木的焦山。

根据战后统计,在1944年7月至1944年底这六个月里,北华空军从朝鲜半岛等地起飞机群轰炸本州岛共出动飞机十二万多架次,投下各型炸弹六十五万吨,其中超过五十万吨都是燃烧弹,摧毁了包括东京在内的一百三十多座本州岛的中大型城市,造成了220多万日本人死难,上千万人流离失所,另外还累计焚毁了总面积超过6万平方公里的农田山林,给本州岛带来了空前严重的饥荒,保守估计,先后又有超过200万日本人死于随后的饥寒疾病。年底的本州岛,到处都是废墟焦土、尸体骨骸、哀鸿遍野、曝骨履肠。

主持对日战略大轰炸的黄光锐因此而获得了“本州岛屠夫”、“日本死神”的绰号。

日本反叛北华,北华采取了冷酷无情的镇压和报复,光是北华空军对本州岛的战略大轰炸,就足以让日本付出了空前惨重的背叛代价。日本固然是恶有恶报,但在日本背后撑腰输血的美国也难逃其责。在1944年10月开始,北华军对美国本土正式展开了攻击。

北华军除了当时曾用飞弹攻击洛杉矶外,还没有再次攻击过美国本土,实际上在1944年时,北华的陆海空三军都没有能力对美国本土发动真正的攻击。在1944年10月就对美国本土展开攻击,虽然看上去不可能,但却被北华空军真正地付诸现实了。

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在这件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北华军很早之前就想对美国本土展开攻击了,不仅仅是报复,更多的是想要打击美国本土的工业机构,摧毁美国本土的工业生产力,打击美国本土的城市,给美国各界制造社会性恐慌,但究竟怎么才能打到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呢?北华军高层们都一筹莫展。1944年夏,竺可桢来到北华空军总司令部,声称他有办法可以攻击本州岛,并且能大大降低空军的损失。

接待这位科学大师的是北华空军战术研究室主任杨鹏。杨鹏又惊又喜:“竺博士,您究竟有什么好办法吗?”

竺可桢微微一笑:“我在长期气象研究中发现,在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带一万米左右的高空中存在着一个由西向东的强大而恒定的大气环流层,风速约300公里每小时。我们和日本处于相同的纬度上,而我们在上风位置,日本在下风口,所以我们可以在本土释放若干个气球并在气球上悬挂炸弹,不出意外,这些气球炸弹就会在大自然的风力推动下飘到日本上空,实现轰炸日本的计划,并且成本非常低廉,也不会让我们的飞行员再去出生入死。”

杨鹏欣喜若狂,他拿过一个地球仪:“竺博士,您的意思是...在地球北纬中部地区一万米高空处一直挂着西风?”

竺可桢点头:“是的,一直刮西风,从西向东,环绕地球,刮个不停。”

杨鹏激动不已:“那这股西风可以挂到美国上空吗?”

竺可桢愣了一下,然后回答道:“当然,风速一直是恒定的,风力也一直是强劲的,别说刮到美国,就是绕地球一圈刮到英国、德国,再刮回我们本土,都是没问题的。”

杨鹏大喜过望:“好极了!”他一跃而起,“竺博士,您快跟我来!”

竺可桢的原意是借助大自然的力量都轰炸日本,但杨鹏则受到启发,发散思维地更高一筹,直接想去轰炸美国。

经过竺可桢等一批气象学家和北华军工学家的紧急研究,“气球炸弹”横空出世。北华空军全权负责这项“气球炸弹飘炸美国本土”的项目。根据竺可桢的设计,这些气球炸弹在北华本土点火升空后必须达到并保持在10058米的高度,因为只有这个高度上才存在着一股稳定的西风气流,为此,竺可桢在每个气球的吊篮上装了若干个特制沙袋,当气球低于10058米高度,这些沙袋就会在大气压力变化的作用下依次脱落,让气球重量减轻并继续升空;当气球飞行高度超过10058米时,气球气囊的一个阀门就会自动打开,排出部分氢气,减少浮力,降低高度。按照竺可桢的计算,这些气球炸弹平均以200公里速度漂浮飞行的话,48小时后就可以抵达美国西部沿海地区,到时候,气球就会彻底排空氢气,落地并引爆炸弹,如果想让气球进一步地深入美国本土腹地,可以调整气球上的计时器来达到目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以北华强大雄厚的国力军力,大规模制造这种气球炸弹自然轻而易举。黄光锐分析了这些气球炸弹,得出结论,气球炸弹的优点是:成本低廉、不需要飞行员驾驶,也不需要消耗燃料、难以拦截、难以预警,完全是神出鬼没、毫无规律;缺点是:完全谈不上精确度,载重量不大,不能携带重型炸弹,基本上只能携带十来公斤的小型炸弹,破坏力很低。黄光锐经过反复研究,认为“气球炸弹无法破坏美国大城市,难以杀伤美国人口,但可以有效地制造破坏和恐慌气氛”,所以气球上的炸弹不用常规炸弹,也不用其他炸弹,统一携带轻型燃烧弹,在美国西部山林频繁地引起森林大火。北华空军的兵工厂迅速大规模批量生产10公斤的情绪燃烧弹作为气球专门携带的炸弹。为了加强对美国民众的恐慌,这些气球和炸弹上都用英语写着:

“美国人,小心点!既然我们可以把燃烧弹用这种方式送到你们本土,那我们自然可以把毒气弹、细菌弹也用同样方式送到你们本土!”

10月20日这天,北华空军在朝鲜半岛、外东北地区的军事基地内释放了第一批的1500个气球炸弹,而在接下来,北华空军一直持续不断地释放气球炸弹以进攻美国本土。在1944年最后的三个月内,北华空军累计释放了2.2万个这样的气球炸弹,并在第二年加大了数量和频率。根据后来的统计,这些气球炸弹约有17%真正地抵达美国上空并完成了放火任务。十月下旬时,第一批气球炸弹陆续抵达美国本土西部地区,继而引起了数量庞大的森林大火,成功在美国本土引起了社会性大恐慌。

北华空军在对日轰炸和对美国本土的攻击中,确实无愧于“精英军种”的称号,表现优秀,有力地推动了战争的胜利进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