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节喋血孤岛(7)(第2 / 3页)
英军内部对弗赖伯格少将的评价是“英勇无畏”,这是恰如其分的,因为弗赖伯格少将确实是猛将型的军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累计负伤27次,表现突出,26岁就荣升为准将,是英军最年轻的将军,并且在28岁时就当了师长,这些光辉履历便是弗赖伯格少将“英勇无畏”的最好证明。身为中高层军官,弗赖伯格少将竟然累计负伤27次,显然与众不同,这是因为他非常热衷于东方的白刃战,极度重视对士兵进行勇敢精神的培育,在一战期间,他多次亲自带着部队夜袭德军和土耳其军,在夜间与敌军展开拼刺刀,这一点跟西方将领们的普遍作风有点格格不入。毋庸置疑,弗赖伯格少将确实是一位“英勇无畏”的将军,但在机械化作战时代还极度推崇白刃战,却也隐隐有些局限性了。弗赖伯格少将应该忽略了一件事:北华军和日军是最擅长白刃战的两支东方军队,但时至今日,北华军虽然没有放松白刃战的训练,但也不把这种伤亡过大的战术作为首要战术了(日军仍然高度重视白刃战,一方面是因为日军在军事思想上也受到局限,另一方面是因为日军严重缺乏重武器,枪械弹药也不足,所以不得不把白刃战作为常用战术来重视和加强);同时,弗赖伯格少将也忘了,在一战时的西欧战场上,英军勇敢地冲击德军阵地,结果被德军的重机枪群在一天之内就射杀了六万人。
8月20日这天凌晨,急于打破困境的弗赖伯格少将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夜袭战。进攻之前,盟军饱餐一顿,同时特地没有用重炮群进行炮火打击,从而让北华军没有得到提前预警,打北华军一个出其不意,并且弗赖伯格少将把惠灵顿作为重点突破对象,悄悄地把在奥克兰战场和基督城战场上的部队给抽调回一半。进攻展开后,三万日军、两万新西兰军、一万余美军端着雪亮的刺刀,分别从四个方向扑向满目疮痍的惠灵顿。在不动声色地贴近北华军阵地后,盟军突然间用迫击炮和步兵炮进行密集性近程轰击,随后在惊天动地的英语喊杀声和日语嚎叫声中扑向了北华军。
“Attack!”为鼓舞士气而在此亲自上阵的弗赖伯格少将挥舞着一把冲锋枪,第一个冲向了不远处的北华军阵地。在他身后,潮水般的新军、日军、美军一窝蜂地扑了上去。
北华军确实没想到盟军居然会进行夜间白刃战这种典型的东方战术,因此最外延的多个阵地在措手不及中被盟军迅速冲垮,累计七八百名官兵在睡梦中就被潮水般涌上来的盟军给杀死,血流漂杵的北华军战壕里,一丛丛篝火还在燃烧着,上面吊着一个个肉香四溢的大铁锅,里面装满了切得足有拳头大并且已经炖得烂熟的牛肉羊肉,肉骨头在黏稠得犹如肉羹的肉汤里浮动。
看到北华军的丰盛伙食,很多盟军士兵都顾不上继续前进,伸手就抓锅里的肉块骨头。
“混蛋!快进攻!”看到这一幕的弗赖伯格少将气急败坏地喊道。
满手油腻汤汁的盟军士兵们一边啃着北华军的肉骨头一边急急忙忙继续进攻。
迅速回过神来的北华军立刻以暴风骤雨般的弹火狂飙迎击夜袭的盟军。一串串照明弹此起彼伏地从各个阵地上腾空而起,放射出耀眼的白光,夜幕下亮如白昼,进攻的盟军立刻被照得无所遁形,与此同时,盟军的脚底下开始雷霆绽放,踩上地雷的盟军士兵才惨叫声中血溅三尺、断腿横飞。“弟兄们!敌人上来了!狠狠地打!”军官们声嘶力竭地吼叫着,原本在战壕里裹着羊毛毯(也是新西兰原产羊毛编织的)睡觉的士兵们急忙都一跃而起,操起突击步枪、冲锋枪、机枪怒射横扫向来袭的盟军,无数手榴弹、迫击炮弹、掷弹筒炮弹一起在尖利的破空声中呼啸向盟军,弹落火起,炸起滚滚的腥风血雨和漫天飞舞的断手断脚。
“打夜战?”曲阳接到报告后冷哼一声,“这些白皮猩猩简直是关公门前耍大刀!不用说了,肯定是跑到盟军那边的小日本出的鬼主意!老子要让他们知道死字怎么写!”
黄古剑风风火火地奔过来:“师座,惠灵顿的各部队都陷入吃紧!一营报告,冲向他们的盟军不少于两个团!二营报告,攻击他们阵地的盟军超过五千人!三营和四营的情况也差不多!”
曲阳拧起眉毛:“惠灵顿战场上的盟军怎么这么多?”他略一思索,“奥克兰和基督城的情况怎么样?”
“风平浪静!”
“不用说了!”曲阳猛然醒悟,“盟军是把奥克兰和基督城的兵力偷偷地抽调到惠灵顿来了!命令在奥克兰和基督城的部队,相机行事,投入反击!”
“帝国的武士们!尽忠天皇的时候来了!杀给给!”惠灵顿南郊战场上,日军第57旅团旅团长伊藤知刚少将挥舞着军刀,嗷嗷叫着带头冲锋。就在他说完这句话的下一秒,他就得偿所愿地尽忠天皇了,一发从黑暗中射来的子弹精确地掀开了他的天灵盖。头顶开花、脑浆四溅的伊藤少将犹如一个破麻袋般扑倒在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几百米外的一处废墟里,一个北华军的狙击手喀嚓一声拉动枪栓,顶上了下一发子弹。
第104师来到新西兰前,受到舰队运输量的限制,坦克重炮确实没带多少,但狙击手却增加了两三倍多,毕竟狙击手和狙击装备占的地方并不大,一个狙击手连人带枪跟一个步兵也差不多。考虑到第104师很有可能在新西兰打巷战、打山地游击战,所以曲阳在出发前跟陆军总部索要了足足两个大队的狙击手。此时的第104师,平均一个连足有十名狙击手,普及率极高,除了这些狙击手,很多第104师的普通步兵也是百步穿杨、弹无虚发的神枪手,因为第104师是老部队,老兵占全师十分之九以上,并且官兵们在新西兰这几个月里经常打猎,新西兰的走兽不多,飞鸟特别多,为了填饱肚子,官兵们天天都打鸟,打会飞会动的鸟肯定要比打靶子更能有效地提升官兵们的枪法。七个月下来,第104师大批官兵都成为了射石饮羽的“准狙击手”。
夜袭战展开没多久,盟军队伍里的军官以及机枪手、炮手、通讯兵等重要兵种接连不断地遭到狙击射杀。美军和新军之前已经吃过德军狙击手和北华军狙击手的苦头,因此军官都换上士兵军服,而日军则不同了,军官在战场上穿士兵军服被日军视为“贪生怕死的胆小鬼”,因此这场夜间大混战中,第104师狙击手们、神枪手们收获的战果里有大半都是日军的人头,日军共两个旅团长、八个联队长以及一箩筐的大队长中队长在这场夜间激战中被狙杀击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