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的东北军2之龙战于野 > 第618节喋血孤岛(5)

第618节喋血孤岛(5)(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放个屁!”肖天旺第一个不同意,“把城内的新西兰人都放走了,那盟军就可以肆无忌惮地轰炸炮击我们!我们还怎么打巷战?弟兄们也会成百上千地被炸死!我建议,封锁城市所有进出通道,把新西兰人都关在城市里!这样,盟军就绝不敢使用飞机大炮炸我们,他们只能用轻武器来攻城,我们就大大占了便宜!”

师部里,获悉盟军的要求和交换条件后,过半的军官都坚定地支持肖天旺的提议。

黄古剑则不太同意:“用平民做肉盾,太不光彩了!我们岂不是跟日军、跟苏军一样卑鄙无耻了?太玷污我们军队的荣誉了!还有,我们在这里坚持使用怀柔手段,一开始那两三个月还忍饥挨饿,宁可饿肚子种粮自给自足也不强征新西兰人的粮食,辛辛苦苦搞的那些,不就是为了赢得新西兰人的好感和认同吗?结果现在,我们却故意扣押城内的新西兰人,拿他们做肉盾,拉着他们一起挨炸弹炮弹,让他们死伤于战火,新西兰人知道内情后,还怎么看我们?对我们好不容易产生的好感都会彻底烟消云散!我们在他们眼里也只是一群胆小鬼和卑鄙无耻之徒罢了。太不光彩了!”

肖天旺怒道:“我的参座大人!现在哪里还是考虑光彩不光彩的时候!你这是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你一个人死要面子也算了,拉着全师弟兄们一起死要面子,那就是彻底的不负责任!城内的新西兰人被我们放走,弟兄们就要没日没夜地挨盟军的飞机大炮!到时候,无数的弟兄会倒在血泊里!而他们的死伤却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你到时候看到了,又于心何忍!你宁可让自家弟兄流血死伤也要保全异国平民,这太迂腐了!”

黄古剑脸红脖子粗:“我哪里是迂腐了!我这是为了长远考虑!战争期间,我们用异国百姓充当肉盾,战争之后,我们还怎么管理这里?我们还怎么赢得这里的民心?这里的老百姓还怎么认可我们?还怎么发自肺腑地把自己当成中华民族的一员?”

肖天旺嗤之以鼻:“这是以后新西兰省省长要考虑的事!轮不到我们!我们是军人!一切要以战争和胜利为思考问题的前提!”

黄古剑气不打一处来:“短视!鼠目寸光!”

肖天旺怒不可遏:“酸秀才的想法!”

两人大吵特吵。而师部内,三分之二的军官赞同肖天旺的看法,剩下的则都支持黄古剑的分析,因此也互相各执一词、唇枪舌战。

曲阳感到很为难,很是进退维谷。三座城市里的一百万新西兰人,在看到盟军空投的传单后必然是人心惶惶,第104师在这里的七个月虽然跟当地人相敬如宾,但说到底,第104师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异国异族异种侵略军,而当地新西兰人则跟盟军一样都是白皮肤蓝眼睛的同国同族同种同胞。虽然新西兰人对第104师已经没有太大的恶感,但好感也毕竟有限,不可能在这种局势下会选择跟北华军站在一起。第104师选择开城放人,那接下来,盟军对城内已经没有同胞人质的北华军肯定毫不客气,飞机狂轰滥炸、大炮火力覆盖,第104师必定会有大批的弟兄死伤于盟军炮火;但如果选择强行扣留,那新西兰人肯定会“看透了这些东方黄种人的虚伪面目”,厌恶感会翻倍回升。

思索了半晌,曲阳冷静地下定决心:“放人。”

“啥?”肖天旺等军官们都难以置信地望向曲阳。

曲阳吐出一口气,有条不紊地分析道:“第一,把这一百万新西兰人扣押在我们手里,虽然确实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会严重败坏我们的荣誉和形象,对我们以后永久地拥有这块新领土也是不利的,我们在这里就彻底声名狼藉了,彻底丧失了道义上的原本就不多的那点优势;第二,我们留着他们还会产生隐患,一百万跟我们离心背德的异国居民生活在我们的控制区里,难保不会生事,我们到时候不得不调遣部队监视和镇压他们,这反而使得我们原本就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遭到削弱;第三,这一百万新西兰人扣押在我们手里,粮食物资的消耗都是巨大的,把他们送走,既可以赢得好名声,也能大大节约粮食物资。我们共三万弟兄,一百万新西兰人的粮食都属于我们了,那我们每个弟兄可以平均额外增加三十个人的粮食,何乐不为?并且这一百万新西兰人全部跑到盟军那边去,还会成为盟军的负担,一下子多了一百万张要吃饭的嘴,盟军会苦不堪言,大量属于军队的粮食都不得不要分给平民,那么,盟军的战斗力和整体实力都会被大大消耗。”

黄古剑一拍手:“是的!师座所言甚是!”

肖天旺也眼前一亮:“师座高明!”

曲阳笑了笑:“放人吧!其实,盟军和我们在这里打得天翻地覆,谁更心痛?当然还是盟军!因为这里是他们的领土,不是我们的。即便消灭了我们,却把他们自己的家园打成了废墟平地,那些新西兰居民和新西兰军人会怎么想?所以,放人对我们眼前的战事也是大有裨益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惠灵顿、奥克兰、基督城的城区内,北华军四处张贴告示,数以百计的会英语的翻译军官站在街头巷尾,向惊疑不定的新西兰人用声情并茂的语气说道:

“...亲爱的新西兰居民们!我们很清楚,在你们的心里,我们只是一群来自东方的侵略者,我们的语言、文化都跟你们截然不同,甚至都皮肤颜色都不一样,我们也知道,我们很难赢得你们的认同,但是,通过过去七个月的事实,相信你们也应该承认,我们是文明的军队,我们跟你们一直是秋毫无犯,从来没有伤害过你们、掠夺过你们,只是迫于战争的客观现实而对你们采取了暂时性军管统治。在我们的心里,新西兰会在战争后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就像当初被奥斯曼帝国军队攻占的君士坦丁堡(即土耳其现在的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以前属于拜占庭帝国,按道理,它的正统继承者应该是希腊,但它却成为了土耳其的核心城市以及多个王朝的首都),而你们也会在战争后成为我们的同胞,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新成员,所以,你们虽然跟我们是不同的种族,并且你们也不认可我们,但我们却已经把你们当成真正的同胞亲人。此时,盟军正在反攻新西兰,我们将会在城市里抵抗他们,而生活在城市里的你们必然会被战火给殃及。其实,如果我们把你们关在城市里,盟军便不敢用飞机大炮来攻击我们,我们自然会减少很多伤亡,战事也会对我们有利很多,但是,我们是不会做出这种玷污我们荣誉的事情,并且我们已经把你们当成我们的同胞亲人,又怎么忍心让你们陪着我们一起承受炸弹呢?所以,我们决定打开离开城市的通道,让你们离开,让你们回到盟军那边。现在,你们就可以收拾你们的财产行礼,带着你们的孩子,离开城市了,我们绝不会进行任何阻拦。...”

很显然,新西兰人再怎么不认可北华军,也会被北华军如此仁义的行为给感动。再笨的新西兰人都明白这么一个道理:北华军把我们扣押在城里,可以让他们避免被盟军飞机大炮轰炸,但他们却没有这么做,他们宁可被盟军飞机大炮轰炸也不拿我们做人盾。实际上,西方人和东方人其实有一个地方是很大不同的,那就是“祖国”这个概念以及对“祖国”的认同感。祖国这个东西,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概念是极大不同的,英语中的“祖国”就是“母国”,也就是说你的母亲是哪国人,那个国家就是你的祖国,而德语中的“祖国”则是“父国”,也就是说你的父亲是哪国人,那个国家就是你的祖国。众所周知,欧洲就好像战国时期的中国,分裂成大大小小很多国家,不同国家人互相通婚是很正常也是很普遍的事情,如果一个欧洲人,他的母亲是英国人,他的父亲是德国人,那么,德国和英国开战,他该效忠哪个“祖国”?因为根据英国和德国的传统概念,英国和德国都是这个欧洲人的“祖国”。因此,这种祖国的概念就有些含糊了,而千百年的历史下来,使得西方人在祖国的认同上远不如东方人那么强烈。这个局势是可以进行对比的,在战国时期,当时中国人的“祖国”概念就很混乱,对祖国的忠诚度也不高,比如秦国的相国张仪,他明明是魏国人,但却死心塌地帮助祖国的死对头来对付祖国,而当时的魏国人也没有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唾骂张仪是卖国贼。因此说到底,西方人对祖国的概念和认同感远没有东方人那么深刻和强烈。更何况,新西兰的情况更加糟糕。新西兰甚至都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英国的殖民地,虽然名义上说是“自治领地”,但本质上就是殖民地,新西兰人当然不会把远在天边的英国视为祖国,而对于脚下的新西兰,也难以说是认为祖国,认为是故乡更为恰当。不仅如此,这场战争爆发后,英国岌岌可危,所以英国高层调动英联邦各国力量来进行战争时都把“保住英国”作为头等大事,哪怕澳大利亚、新西兰都即将遭到北华军的进攻,英国高层仍然把澳大利亚军队、新西兰军队调去保护英国,很自然了,“英国人只在乎英国自己,根本不在乎我们这些所谓的自治领地”这已经是奥地利人、新西兰人的统一看法。那么,对于此时的新西兰人来说,英国肯定不是祖国,并且对自己的死活根本不在乎,新西兰也不是祖国,只是自己的家园故乡,既然北华人如此真诚热情,那新西兰干嘛不投靠北华呢?

曲阳命令放人,取得了极好的声誉效果。以弗赖伯格少将为首的盟军官兵,特别是新西兰官兵,都对北华军这种“极度重视荣誉、极度重视承诺”的文明军队产生了很强的尊重,毕竟北华军放过了他们的家属亲人,而惠灵顿这三个城市里,新西兰人对北华军的好感也因此而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极大地刺激了新西兰人对北华、对中国、对那个遥远的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很多离开城市的新西兰人都对北华军恋恋不舍和于心不忍。一位新西兰人说道:“我们当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都不知道做什么选择,很多东西都模糊起来了,我们已经被这些东方军人给打动了,虽然看上去很滑稽、很荒唐,但我们确实非常认同这些东方军人,可我们也无法断绝对盟军、对新西兰军队的认同感,这使得我们对战场上交战双方都产生了认同感。我们都不知道该希望哪一方会赢得战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让官兵们十分感动和意外的是,惠灵顿三城里,竟然有好几万新西兰人自愿留下来,协助北华军作战。当然,他们也做不到拿着枪上战场跟新西兰军开火对射,他们能做到的是给北华军留在城内照顾伤员之类的事情。从中国人的角度去看,这些新西兰人其实就是“新奸”,但这些新西兰人非常认真地说:“我们现在是新西兰族的中国人。”

一百万新西兰人,撤走了九十五六万,惠灵顿三城顿时人走城空,当然了,城内上百个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粮食以及其他各方面不计其数的物资则在悄无声息中都属于北华军了。而在盟军那边,很多新西兰士兵都因为看到平安无事的家人而喜极而涕,盟军高层也为兵不血刃就解救出这么多新西兰人而感到高兴,但很快,填饱这近百万新西兰人的肚子便成了盟军极度痛苦的难题。盟军可没有时间在新西兰一边耕地种粮一边行军打仗,第104师当初在朝鲜战场上便非常擅长放火烧田来断绝敌方物资,此时自然如法炮制,惠灵顿三城郊区那上百个农场牧场都被官兵们搜罗一空,能搬的都搬走,能拿的都拿光,继而一把火又烧成白地。新西兰战场上这一百多万盟军和新西兰平民需要的粮食都不得不要从澳大利亚运来,极大地占用了盟军舰队的运输量。来往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盟军运输舰船上,十之七八都装的是粮食,武器弹药只能压缩在剩下的那点舰船上。而在盟军对面的阵地上,保守估计,第104师的储粮也足够官兵们从此时的1944年8月份吃到1946年底。因此,战场上的情况是这样的:盟军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饥一顿饱一顿,北华军官兵们则大吃大喝、肉足饭饱,一边打着饱嗝一边等着盟军进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