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节英军的反击(5)(第2 / 3页)
杜聿明气得翻白眼:“把你的馊主意给老子趁早收起来!当初你在巴士拉就坑我,现在又想坑我!滚蛋!”
赵海军不得不苦口婆心地做杜聿明的思想工作。杜聿明虽然极度不愿意丢弃自己部队里的那些重型坦克,但他也不是意气用事的人,知道孙立人出的主意虽然不是什么好主意,但也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另外,赵海军承诺,回去后马上给他的第101师补充齐整,哪怕从别的部队里抢坦克,也会让第101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到一千辆坦克的标准配备。(此时,德军、美军、英军的一个装甲师都是350辆坦克左右,北华军的师级部队其实编制严重超标,每个师足足有三万人,相当于正常的两个半师,所以北华军一个重装甲师拥有800辆以上的坦克。)
听完赵海军的劝解和保证,杜聿明狠狠心,点了点头。
让装甲兵炸毁自己的坦克,不亚于让骑兵杀死自己的战马,第101师的装甲兵们都心痛得心如刀绞,但也只能忍痛执行命令,很多装甲兵都热泪盈眶。上百辆虎式坦克、黑豹坦克等重型坦克和一些轻型坦克都被炸毁,变成遗弃在战场上的一队队金属废墟。这也是英军看到北华军撤退前丢弃大量坦克的原因。
随后,撤退的北华军兵分两路,主力部队大步向南,撤向基尔库克,孙立人则指挥着二百多辆轻型坦克和几千名机械化步兵,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无声息地反身迂回北上,绕向主力部队的侧后方。果然,北华军撤退后没两个小时,也就是午夜时分,英军的追击部队凶猛地扑了上来,狂奔几十公里后咬住了撤退的北华军的殿后部队,双方随即在沙漠野地上展开猛烈交战。接到赵海军无线电信号后的孙立人立刻指挥部队,猛插向英军追击部队的后方。英军没想到自己后方突然间冒出一支北华军的坦克部队,立刻被杀得措手不及。
“杀!”愤怒的吼叫声中,钢铁和钢铁在大漠飞沙间展开惊心动魄的碰撞。坦克炮咆哮烈焰,坦克机枪喷出电焊弧光般的耀眼火舌,被炮弹击中的坦克炸得粉身碎骨、熊熊燃烧,烧焦变形的装甲兵的尸体在爆炸气浪里被高高抛起。坦克群与坦克群的战斗,原比骑兵群与骑兵群的交锋更加惊天动地。荒芜的沙漠间热浪滚滚、烈焰腾腾,机械的轰鸣声中,双方装甲兵浴血厮杀。
孙立人其实出了一个判断失误,他也没想到英军的装甲部队还拥有两百多辆坦克,因此他估计追击过来的英军只有一百辆坦克,所以他才让杜聿明丢弃那些重型坦克,使用中型坦克对付英军的中型坦克,想以数量取胜,结果双方数量相等,这也让孙立人有些失策。混乱的坦克大战中,孙立人觉察到英军比自己预测的要强劲很多后,急忙调动武装直升机参战,再加上北华军的云豹中型坦克在综合性能上要超过美军的谢尔曼和英军的克伦威尔,因此这场持续一个多小时的沙漠坦克大战后,北华军还是取得了胜利,摧毁英军坦克一百五十多辆,自身损失了六十多辆,同时毙伤俘英军三千余人。追击却中伏的英军急忙撤回埃尔比勒,不敢再轻举妄动,这使得北华军最终顺利撤回了基尔库克。
虽然北华军最后的反戈一击给了英军重创,但整体而言,北华军在埃尔比勒战役中还是吃了败仗的,伤亡和被俘共一万三千余人,坦克损失八百多辆(其实有很多坦克都是因为在沙漠中出现机械故障而抛锚并被丢弃的),大口径火炮损失七百多门,飞机损失四百多架,其他损失也都很大,协同作战的伊朗军则死伤了一万余人,被俘三万五千余人,枪械武器损失不计其数。最麻烦的是,北华军即便撤到了基尔库克,也不意味着能重新站稳脚,由于巴格达到基尔库克的铁路线被破坏严重,再加上基尔库克全城暴乱,因此北华军只能在基尔库克保持一个桥头堡,主力还是要撤到巴格达的。英军随后试探性地出动了一部分部队反击基尔库克,虽然未能夺取北华军的桥头堡,但和城内武装分子取得了通道。
卫立煌亲自慰问了第一军的官兵们,并没有批评将领们,只是进行了鼓励。在军事会议上,赵海军、唐飞虎、杜聿明、孙立人、霍守义、刘震东等将领们轮番进行发言,检讨和总结教训,会议开了大半天,将领们最后的意见可谓惊人的一致:打得不好共有两大原因,一是兵力不足,二是伊朗军配合得太差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兵力不足,这是客观原因,由于中东距离北华本土太遥远,把士兵、武器、物资从本土万里迢迢运过来确实是费时费力,所以伊朗军境内的北华军在兵力上捉襟见肘,导致攻击力不强;至于伊朗军配合得太差劲,也并非北华军将领们推卸责任的托词。无论是协同进攻还是被发配到占领区内防御后方,伊朗军都表现得很消极,防御后方时破绽百出、事故不断,协同进攻时更加是让北华军官兵们欲哭无泪。在埃尔比勒前线,多次发生这样的事情:
战斗打响,北华军某个步兵营开始奋力攻击英军的某个阵地,开战后不到十分钟,营长接到侧翼警戒部队的报告:“大批英军出现在我们的侧翼!”
营长大吃一惊:“什么?他们是怎么迂回过来的?”
“没有迂回!英军直接跨过我们侧翼阵地杀过来的!”
“我们侧翼阵地上不是有足足一个团的伊朗人吗?怎么才十分钟就被打垮了?”
“没有被打垮,英军开火后,他们直接打白旗投降了!”
很显然,当北华军卯足全力展开进攻后,负责防御北华军两翼或后方的伊朗军却轻而易举地把阵地拱手交给英军,这对北华军的影响会有多大。北华军这么做也很无奈,因为自身兵力不足。唐飞虎描述道:“这么说吧!我有十个士兵,如果用五个保护侧翼和后方,那用于进攻的只剩下五个了,肯定无法形成最大的攻击力,毕竟我还要进攻啊!所以我把八个士兵用于进攻,剩下的那两个士兵和五十个伊朗军士兵一起负责保护侧翼和后方,结果来了十个英军后,那五十个伊朗军士兵就举手投降了。你说怎么打?”
英军那边其实也跟北华军一样感到措手不及。埃尔比勒战役中,曾有一支英军坦克部队突入北华军主力的侧翼,遇到了超过两个师的伊朗军的阻击,结果,这支英军坦克部队用无线电向上级这样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