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节中东狼烟(7)(第1 / 1页)
哈罗德亚历山大上将是中东地区的盟军总指挥官,现年五十四岁的他在英国军界里资历很老、德高望重,堪称军中长者,素来以冷静沉稳而著称,但军事作风略显保守。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里,坐镇印度的韦维尔上将急如星火、五内俱焚,而坐镇中东的亚历山大上将也差不多,因为越来越多的情报显示北华军正意图西进。已经被德国人搞得焦头烂额的亚历山大上将深知北华军在中东参战的后果,对此没有任何忽视的他一方面要求伦敦当局、盟军总司令部立刻争分夺秒地增援中东地区的军力,一方面要求情报部门竭尽全力地搜集北华军的动向情报。很快,工作效率还是很令人满意的盟军情报机构便陆续不断地送来了亚历山大上将望眼欲穿的情报,根据各方面的刺探渠道以及分析、破译、推测北华军的无线电通讯,盟军方面基本上可以肯定,北华军在中东地区投入的兵力应该在“十个师、三十万人左右”,这是个非常准确的数字。之所以能得到如此准确的数字,是因为北华军后勤运输部门的几个中层军官在这段时间里先后被收买策反,盟军还从各种蛛丝马迹里发现了北华军的不同番号,继而进行推测,最终获得了较为清晰可靠的定论。
三十万北华军,这个数字让亚历山大上将忧心忡忡。即便双方飞机、坦克、大炮数量相同,扪心自问,亚历山大上将估计起码要有四十万英军才能打得过或挡得住这三十万北华军,这可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北华军的整体战斗力和单兵战斗力都不容小视,绝不在德军之下。这场战争在整体上而言,已经进入僵持阶段,在不另辟蹊径的情况下,联盟国和同盟国暂时都无力打垮对方,但是,僵持归僵持,在僵持的大前提下,联盟国仍然还是进攻的一方。北华军真的进攻中东的话,盟军在这里也只能采取“战略防御,战术进攻”的对策。当务之急,是搞清楚北华军何时会发动进攻。
“已经有多少北华军进入伊朗了?”亚历山大上将忧心忡忡地询问情报军官。
“根据我们的情报,应该只有一两个师。”情报军官回答道,“三五万人左右,上将。”
亚历山大上将略感安慰,中东距离北华本土毕竟太远了,把几十万大军开到几千公里外进行持久性的作战,确实是够呛的了,北华军运兵速度如此缓慢,倒也不出乎意料。“一个月的时间才运来一两个师,而北华军打算投入十个师参战,那他们光是运输部队就要需要四个月以上,这么说,他们发动进攻起码也要在三四个月后的十月份底或十一月份初,这样的话,我们的时间还算是比较充分的,感谢上帝。”他思索了一下,命令道,“给我接巴格达的威尔逊将军。”
驻守巴格达的是亨利梅特兰威尔逊上将,这位上将也是一位军中长者式的英国老将军,他的职务是中东盟军副总司令兼英军第10集团军司令,负责伊拉克地区的防御事务。三年之前,威尔逊上将曾率军前往巴格达,镇压了伊拉克军方发动的亲联盟国政变,从此成为坐镇这块土地的封疆大吏。英军在中东地区共有4个集团军,第8集团军在埃及与德军搏杀,该集团军是加强集团军,总兵力超过20万;第9集团军在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地区与土耳其军作战,同时协助在埃及的第8集团军,总兵力10万余;第11集团军驻守阿拉伯半岛,总兵力6万余;第10集团军驻守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波斯湾北部的部分沿海地区,防御伊朗,总兵力12万余,除此之外,另有10万美军分散在中东各地协助美军作战。此时威尔逊上将手里有十二万余英军、两三万美军、七八万伊拉克军防御伊拉克,同时还能从第9、第11集团军获得援助。这个数字确实不算少了,但如果三十万北华军和数量难说的伊朗军一起杀过来,挡住的可能性并不乐观。
“哈罗德,我是威尔逊。”电话很快就打通了。
“亨利,情况不太妙,北华军准备打过来了。”
“我明白。”
“亨利,我认为一旦他们打过来,我们只能进行防御作战。而在这里的沙漠地区里,我们无法在平坦的沙漠野地上展开防御战,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把城市和铁路网作为重点防御对象。时间不太多了,我估计北华军在三个月后会发动全面攻击,而你的伊拉克首当其冲,我要求你抓紧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亚历山大上将嘱咐道。
“我已经在进行准备工作了,三个月的时间还算是很充裕的,足够我的小伙子们把巴格达、巴士拉、摩苏尔、埃尔比勒、基尔库克都修建成牢不可破的城堡。”威尔逊上将的语气很自信。
“亨利,你的担子很重,我们的担子都很重。如果伊拉克丢了,那么,北华军、土耳其军、伊朗军就能长驱直入地杀入约旦、巴勒斯坦地区、西奈半岛,一直到苏伊士运河东岸,那时候,我们的噩梦就来了,意大利人和法国人的摆设品舰队就会开入公海,并且,北华军会和德军前后夹击埃及,北非战事会一败涂地。这场战争的战略僵持局势会被打破,我们从此要全面挨打。”亚历山大上将的语气很沉重,“你一定要守住伊拉克,我会竭尽全力支持你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伊拉克不会丢的,上将。”威尔逊上将的语气很坚定。
亚历山大上将感到一阵心安,他暗想,威尔逊上将在三年前避免了伊拉克脱离英国的控制,此时也应该会的。就在他准备挂电话的时候,听筒里突然间传来了沉闷而清晰的轰鸣声。“亨利!那是什么声音?”亚历山大上将惊愕地问道。
威尔逊上将没有立刻回答,过了几分钟,在那股越来越响亮的轰鸣声以及刺耳的警报声中,威尔逊上将用镇定但带着震惊的语气回答道:“是空袭!北华军的飞机在空袭巴格达!边境警戒部队刚刚发来紧急报告,伊朗境内的北华军正在跨过国界线,进攻我们!”
千年古城巴格达的街道上,伊拉克人瞠目结舌地望向万里无云的天空,超过五百架的飞熊战略轰炸机在同样数量的战斗机的护航下,汇聚成遮天蔽日的银色云朵,机腹下的弹药舱门在机械轰鸣声中张开,滚滚的炸弹在凌厉的破空声中从天而降,立刻在地面上绽放起了冲天烈焰。
“什么?”亚历山大上将大吃一惊,他急忙望了望办公桌上的日历,上面是8月5日,“怎么这么快?不是在三个月后吗?”他难以置信。
北华远征军对伊拉克的攻击时间之早,不但大大地超出了亚历山大上将和英军的预料,甚至比卫立煌、冯占海等高层原本制定的攻击计划还提前了很多时间。伊拉克和伊朗的国界线上,成百上千辆坦克、军用车辆在雷鸣般的巨响中扬起遮天蔽日的黄沙,数万北华军和十数万伊朗军在坦克群后以排山倒海之势越过了国界线,无敌兵锋直指两百多公里外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和平时期,青年军官必然比老派将领更“渴望”战争,因为三百六十行里,军人是唯一在和平时期没有用武之地的职业,没有战争,军人怎么登上荣誉巅峰?怎么用战功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怎么在历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老派将领则不然,他们地位已经很高了,不需要靠战争来往上爬了,在和平时期照样位居高层、生活优越,再加上时间一长,进取心已经不强的老军人也会迷恋上安居乐业的平稳生活;战争时期,青年军官比老派将领更加“胆大妄为”,因为老派将领肯定经验丰富,但正由于经验丰富,所以思维创新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弱化,遇到难题,老派将领更多的是想“以前遇到这种情况下是怎么解决的呢”,而青年军官想的是“我该用什么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即便军事教材上有解决办法,但我能不能想出更巧妙的解决办法呢?”正因为大胆,所以才会创新。按照远征军的原计划,十个师需要三个月才能都集结到伊朗境内,所以在第一个月内运输三个师后,立刻就展开攻击,然而,几个少壮派将领则变本加厉地缩水了原先计划,仅仅才运来了一个师,便打响了这场中东战争。
年底,东北讲武堂参谋系考卷上出现了这么一道考题:
假设,你即将指挥部队前往三千公里外作战,交战区域是平原沙漠,且敌军拥有众多坦克,而这三千公里范围内的地形是高原山地,有铁路,但运输力很有限,且沿途基本没有中转机场。你该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且保证最大胜算地运输部队至交战区域?(其他次要条件略)
答案是:铁路用于运输步兵,少量运输坦克、重炮等重武器,以此保证耗时最少,同时调直升机部队前往战场。直升机不需要中转机场,在高原山地可以自主飞行且可以随时落地加油,即便直升机在没有交通线的荒山野岭降落,也可以用运输直升机给直升机运去燃油,并且直升机可以替代己方坦克去消灭敌军坦克,从而保证与敌军交战后的最大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