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节重振雄风(第1 / 1页)
全面夺取了夏威夷后,北华军立刻马不停蹄地全力经营这个“太平洋的心脏”,虽然美军已经占领和控制了本州岛,但也只能算是在西太平洋拥有了立足之地,并没有因此而夺取西太平洋的制空制海权,从北华本土和夏威夷之间的海上航线仍然是畅通无阻。所以北华军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倾尽全力在夏威夷八岛上修建海空军基地、航空兵机场、对空对海雷达站、高炮阵地等设施,确保夏威夷不会再被美军夺取或染指。四次夏威夷战役中,后三次都是双方在夏威夷展开争夺战,美军损失惨重,北华军的损失也十分巨大,这种拉锯争夺战和钢铁消耗战确实让北华军难以忍受,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在这次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
第2航母舰队在七月下旬没有离开夏威夷,一直协助夏威夷守军防御这里,而美军确实也放弃了夏威夷,所以没有再次卷土重来。此时美军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力量十有八九都在本州岛,美军太平洋舰队兵分两路,一路在本州岛附近海域,防备北华军对本州岛展开大规模两栖登陆;另一路在阿拉斯加和本州岛之间的西北太平洋海域,护送美军运输船队来往于两地之间,把美军事先囤积和集结在阿拉斯加的物资和人员运到本州岛,物资主要是飞机、燃油以及机器设备,盟军(美军和日军)需要大量的飞机来保护本州岛,而本州岛不产石油,所以盟军在本州岛消耗的燃油都要靠美国本土的输血,另外,本州岛已经被北华搜刮得寸草不生,重工业、军工业、造船工业几乎为零,盟军想要在本州岛打持久战,肯定要重建本州岛的工业,机器设备也只能从美国本土运来;至于人员,大部分都是事先在阿拉斯加受训的原美国境内的日本侨民和日裔美国人,美军在过去几个月内把这些日本人不断训练成飞行员、装甲兵、炮兵、雷达兵、无线电通讯兵等技术性兵种,从而让本州岛的日军能迅速地从一支“小米加步枪”的农民式落后军队变成一支现代化军队,这些日本人的总人数超过6万,是给日本军队准备的新鲜血液。因此,忙得不可开交的美军根本就顾不上夏威夷,基本是坐视北华军趁机重新攻击夏威夷。在本州岛和夏威夷之间,尼米兹等美军高层选择了本州岛,原因有两个:一,本州岛距离北华本土很近,占领后的好处很大;二,夏威夷距离美国本土很远,丢失后的坏处不大。本来美军跟北华军殊死争夺夏威夷,是打算步步为营,一步一步地把北华军从中太平洋压缩回西太平洋,既然现在一下子就在西太平洋获得本州岛这么大的立足点,夏威夷的重要性自然大大降低了。
七月底,第2航母舰队开始撤回本土,因为北华海军的第二次“航母井喷时期”来了。
受到沈阳被空袭的刺激,北华各大航母造船厂的工人们无不义愤填膺、奋力苦干,使得北华海军第二批自造航母的完工时期又稍微提前了几天。7月25日,江苏号和浙江号在江南造船厂正式完工;7月27日,福建号和安徽号在马尾造船厂正式完工;8月1日,江西号和陕西号在玉浦造船厂正式完工;8月5日和8月8日,四艘改造航母在天津造船厂陆续完工。短短半个月内,北华海军犹如井喷般地一下子增加了6艘正规航母和4艘改造航母。八月上旬,北华海军的航母数量跃升至15艘,立刻就能用于作战的航母为12艘。
这是珊瑚海战役后,北华海军的航母数量第一次突破十艘,也是北华海军在开战后第一次航母实力压倒美军(美军此时有9艘航母,7艘中型、2艘轻型)。在太平洋战争之前,北华海军共有14艘航母,开战之后,在北印度洋战役中沉没2艘,在珊瑚海战役中沉没6艘,在第三次夏威夷战役中沉没1艘,在七月底时,惨然狼狈地只剩下了区区5艘,并且还有3艘在大修。煎熬到此时,北华海军终于从令人窒息般的实力劣势里再次重振雄风。很多海军将领看到新航母驶出造船厂后,都激动得忍不住潸然泪下:“他妈的!穷日子都快过惯了,家底差点快打光了,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来我们新航母完工了。”、“一直被美国佬压着打,现在,也该轮到我们了!”
新航母完工后,北华的第三批自造航母立刻便开工,并且因为天津造船厂也能建造航母了,所以第三批自造航母从原先的每批六艘增加为八艘。江南造船厂负责建造广东广西号,马尾造船厂负责建造海南云南号,玉浦造船厂负责建造四川贵州号,天津造船厂负责建造原打算放在第四批的甘肃宁夏号。由于造船工业的不断发展,每艘建造工期也从20个月压缩到了15个月,乐观估计的话,第三批的这八艘航母会在1945年底完工。另一方面,为了弥补航母数量的不足,北华海军决定再次把大型军舰改造为航母。由于水上飞机母舰的作用已经不大,所以北华海军把破浪号(原日本千岁号)、踏浪号(原日本千代田号)这两艘12600吨的水上飞机母舰改造为轻型航空母舰,预计改造工期为半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一批的6艘江苏级航母在吨位上可以归类为中重型航母,它是在兴登堡级中型航母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改进而来,增加了斜角飞行甲板等技术,吨位增加了很多,但因为北华造船工业也在不断发展,造船能力不断增强,所以建造周期并没有超过兴登堡级太多。原先兴登堡级的标准排水量为22000吨,满载排水量为28000吨,可以携带110架舰载机,优点是:航速快、航程远、舰载机数量很多、防空反潜能力很强,缺点是:火力很差,没有舰炮和鱼雷发射管(其实这是一种思想进步,因为航母不需要舰炮和鱼雷发射管,牺牲了火力从而可以加强其他性能),防御力较差(这是辽德航母的主要通病,为了增加舰载机数量和机库的容积,牺牲了装甲厚度,所以抗打击能力比不上美军航母);而江苏级的标准排水量为27000吨,满载排水量为33000吨,可以携带130架舰载机,并且是性能更好的新式飞机。江苏级在整体上保持了兴登堡级的优点,同时增强了防御力,但是,因为整体改进是在建造的过程中进行的,所以存在一些新旧技术结合时产生的不完善,从而导致航母的稳定性有很大不足,并且负载有些过重,使得航母在全速开动时,舰艏往往撞入大浪里。其实,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江苏级的改进设计是在战争期间,已经没有时间让北华的军舰专家们慢慢地从头开始进行探索研究,只能一边建造一边设计改进,所以才产生了这些因为时间仓促而导致的弊端。
六艘江苏级新航母的服役,使得北华海军此时可以参加战斗的正规航母霎那间增加到8艘,舰载机数量达到962架。毋庸置疑,这是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
除了六艘正规航母,天津造船厂承担的四艘改造航母也同时完工。这四艘改造航母分别是用排水量24000吨的青海湖号(原日本僵原丸号运输船)、24000吨的兴凯湖号运输舰(原日本出云丸号运输船)、20000吨的贝加尔湖号(原德国汉堡号运输船)、20000吨的咸海号(原德国基尔号运输船)这四艘大型运输舰进行全方位改造而来的。由于是改造航母,综合性能当然比不上正规航母,航程、航速、防御力、舰载机数量都较为逊色,但对急缺航母的北华海军来说,自然是有胜过无。1号2号舰的测试排水量为28000吨,可携带75架舰载机,3号4号舰的测试排水量为23000吨,可携带60架舰载机。这四艘改造航母虽然综合性能较差,但有两个优点,因为它们原先都是运输舰,所以,第一,它们的底层隔水舱较多,虽然防御力差,但想要将其击沉倒也不容易;第二,它们的内部容积非常大,虽然不能将其都改造为机库用来装载舰载机,但却可以装载很多燃油、弹药、零件、粮食、饮水等物资,使得这四艘改造航母类似于美国的护航航母,既是能出动舰载机作战的二流航母,又是能装载物资的兼职运输舰。
北华给航母的命名是有规律的,都是用中国各省份来命名的(除了渤海号/龙贲号、朝鲜号、琉球号),但这四艘改造航母毕竟不是正规航母,所以在命名时略有些麻烦。最后,林靖海出了一个很天才的主意,他的主意得到了北华海军上下以及张学良的拍手赞同。根据林靖海的主意,这四艘改造航母最后分别命名为:
1号舰:本州岛号;2号舰:北海道岛号;3号舰:九州岛号;4号舰:四国岛号。
为什么说这个命名是堪称天才的主意?林靖海是这样说的:“军舰嘛,最好用带‘水’的江河湖泊来命名,至于航空母舰,我们都希望它不沉,在海上永远不沉的东西就是岛屿了,航母本来就像钢铁小岛,所以用岛屿命令航母是最好的。为什么要用日本人的四个岛屿来命令我们中国的航母呢?首先,日本人竟敢反叛我们,我们要让日本人感受到我们的怒火,不错,我们的航母一直是用中国的地名来命名的,用日本的地名来命名就等于告诉日本人,我们一定会打败你们!灭亡你们!吞并你们!你们的那四个岛早晚会成为中国领土!既然你们的那四个岛早晚是中国领土,那现在被我们用于命名中国航母也是名正言顺的!你们日本人就准备在我们的怒火和报复中等着做亡国奴吧!四艘航母,四个岛,不多不少,正好;其次,军舰要是沉没了,也有着不太吉利的意味在里面,因为同一个名字的军舰和地方是有着象征意义的。这四艘改造航母如果沉没了,比如本州岛号,它沉了,象征着本州岛也会沉没!四艘都沉了,意味着全日本都会沉入大海!这对我们来说,反而是‘好事’,是打击日本的一个方式。”
张学良十分赞赏林靖海的主意。其实,无论是在北华海军还是在德国海军,都曾为了拍领袖的马屁而提出用“张学良”和“希特勒”的名字来命名大型战舰,张学良和希特勒都拒绝了。张学良拒绝是因为他觉得太肉麻了,希特勒拒绝是因为他认为以“希特勒”命名的军舰如果战沉了会对他本人产生不详的象征意义。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确实有人相信,并且还有着不容小看的影响力,比如在北华海军正式奉闽粤三方合并后,奉系势力反对陈绍宽和陈策当海军总司令的理由里有一条就是:陈绍宽和陈策姓陈(沉),闽系的陈季良、陈训泳等人也姓陈(沉),会给海军带来晦气,而沈鸿烈名字里“沈”和“鸿”都带三点水,剩下的“烈”字还带四点水,可以给海军带来旺运,所以应该让沈鸿烈当海军总司令。这套说辞当时把搞得张学良啼笑皆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管怎么样,用日本人的四个岛来命令北华海军的四艘改造航母,确实很别出心裁。
增加了10艘航母,北华海军可谓实力大增、气势大振。重振雄风的北华海军立刻一改先前因为实力不济而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态势,全军上下磨刀霍霍、求战声一片,都望眼欲穿地等着“跟美军秋后算账”。当然,新航母完工之后还要进行试航之类的程序,在这同时,北华海军总部和北华三军总部已经开始研究反击美军的计划了,其实这个工作在这之前就已经展开了。
北华海军的12艘航母共有1200多架舰载机,完全能跟包括众多护航航母在内的美军航母舰队相抗衡了。接下来,北华海军的航母舰队是跟美军航母舰队展开决战?还是增援正在陷入苦战的南太平洋各部队?对于这个大前提,北华海军内就产生了很大争执。一部分将领强烈地主张寻找美军航母舰队并与之展开决战,因为眼前是北华海军非常难得、也许可能是最后一次在实力上压倒美军的时刻,年底,美军的4艘新航母就会完工,在这之前,抓紧机会干掉美军现有的9艘航母或其中的几艘,是北华海军的当务之急。如果此时能歼灭或重创美军航母舰队,那北华海军就能一举掌握太平洋的制海权,毕竟夏威夷已经全面攻占,美军即便生产出一批又一批的新航母,也只是添油战术,主动权完全在北华海军手里,到时候,南太平洋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了,当地的盟军只能坐以待毙,而本州岛这颗毒瘤也能一次性铲除。失去了制海权,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将会全面溃败,并且,从此之后,北华海军只要不再吃较大的败仗,就能始终拥有战争主动权和实力上的优势,对付美军后续航母或前往其他地区作战都是游刃有余的。
另一部分的将领则认为:趁机歼灭或重创美军航母舰队的设想和前景固然很美妙,但美军也不是傻子,在这个时候,美军基本上不会主动迎战,如果北华海军的航母舰队跑到本州岛附近海域里搜寻美军航母舰队,极有可能马失前蹄,因为美军在本州岛上已经部署了数千架飞机,本州岛是美军的一艘永不沉没的超级航母,若在本州岛附近海域作战,北华海军肯定会吃大亏,毕竟北华空军还没有掌握本州岛的制空权。虽然北华军在本州岛附近的九州岛、四国岛、北海道岛、朝鲜半岛等地也拥有航空兵基地,但北华海军的航母舰队跑到本州岛附近还是很危险的,这是一种冒险行为。北华海军好不容易从珊瑚海战役的惨败中恢复元气,万万不能再吃一场类似于珊瑚海战役的败仗,否则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实力又要沦丧殆尽。因此,这一部分的将领认为此时就搜寻美军航母舰队并展开决战的时机还没有成熟,并且北华海军不能冒险,而南太平洋战场已经战事如火,北华海军的航母舰队应该立刻南下作战,增援澳洲战场、新西兰战场、瓜岛战场上的北华军地面部队,恢复北华军在南太平洋的制空制海权,稳扎稳打,一步一步地夺取战争主动权。一旦南太平洋完全被北华军掌控,再加上夏威夷也已经被北华军全面占领了,美军就会在太平洋上全面败退,即便拥有本州岛,也只是一座毫无用途的孤岛、废岛,到时候,北华海军才能在太平洋上真正游刃有余、从容不迫且吉多凶少地迎战。
两派将领们各执一词,在海军总部内争执得不可开交。总体而言,他们的分歧是:第一派将领认为“歼敌”比“占地”更重要,第二派将领则认为“占地”比“歼敌”更重要;第一派主张趁着难得的实力占优机会展开力求一战定乾坤的决战,第二派将领则反对冒险,认为应该稳扎稳打。可以说,他们都理由充分,都分析得很有道理,这使得陈绍宽、陈策等高层决策者陷入了举棋不定,毕竟这个分歧是没办法采取折中方案的,如果把北华海军好不容易才拥有实力优势的航母舰队一分为二,一路北上与美军航母舰队展开决战,一路南下增援南太平洋战场的北华军,那简直就是愚不可及。而越是这个紧要关头,就越需要当机立断,所以陈绍宽、陈策等高层决策者才深感难办。
究竟是北上?还是南下?北华海军的将领们苦苦思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