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节四战夏威夷(1)(第2 / 3页)
轻型轰炸机和中型轰炸机,北华和整个辽德联盟都不缺,但重型轰炸机却一直都是当初美国卖给辽德的B-17一枝独秀,这其实也是一种“讽刺”。但很早之前,辽德就开始着手研制更加强大的、自己的重型远程战略轰炸机了。苏联战争期间,辽德联盟的战略大轰炸给苏联造成了巨大的国力摧毁,“战略轰炸”也成为新的一种战争方式,这使得原本就重视战略轰炸机的北华更加重视了,原本对战略轰炸不怎么感兴趣的德国空军也提起了不少兴趣,但德国空军在战略轰炸的军事领域确实一直都不如北华空军。B-17固然性能卓越,可北华空军总不能原地踏步,并且使用美国人的轰炸机去对付美国人,也有一种“屈辱的味道”,因此,北华空军在冯庸的领头下,都渴望己方的飞机专家能研制出更强大的战略轰炸机。冯庸给巴玉藻等飞机专家们下达的新轰炸机指标是:载弹量要超过10吨,航程要超过6000公里,航速要超过600公里每小时。对此,巴玉藻等飞机专家们都连连摇头,认为这个指标根本不切实际,并且专家们在暗地里都讽刺冯庸提出这种条件简直是信口开河。最后,冯庸改变了要求,提出两套方案,要求研制出两种新式战略轰炸机:
第一种,载弹量要足够大,航程可以短一点;
第二种,航程要足够远,载弹量可以少一点。
挨了专家们的讽刺后,冯庸新提出的这个要求算是勉强合理了不少。在研制过程中,德国方面却没有太大的热情,因为德国空军总司令戈林认为“英国距离德国本土只有几百公里,B-17完全能满足德国空军对英国本土的战略轰炸,与其浪费时间和资金去研制新飞机,还不如加大德国B-17的产量”。冯庸认为戈林简直愚不可及,但也懒得跟他争吵。不过,戈林也没有完全不出力,还是派遣亨克尔公司、容克斯公司、梅塞施密特公司、福克-乌尔夫公司等德国的几家航空巨头企业参与了北华的新战略轰炸机的研制工程。另外,意大利、以色列、日本的航空专家们也参与了这项工程。(注:二战期间,轴心国唯一投入量产和实战的重型轰炸机是意大利自主研发的P.180轰炸机,综合性能还算不错;另外,日本在二战末期也研制了多款重型轰炸机,但都因为日本当时已经山穷水尽而没有投入量产。)
这两种新式战略轰炸机的诞生,也是北华科技实力的一个体现。
在1944年的春夏时节,北华空军正式增添了这两款战略轰炸机,一款叫“辽三十三年式甲型战略轰炸机”,一款叫“辽三十三年式乙型战略轰炸机”(1944年是民国三十三年),前者又被称之为“飞熊轰炸机”,因为该款轰炸机重视载弹量,体型非常庞大壮硕,后者又被称之为“飞豹轰炸机”,因为该款轰炸机重视航程和航速,体型相对而言较为“苗条修长”。飞熊和飞豹在很大程度上吸取了B-17和缴获到的B-24的技术,并在原基础上增添了辽德犹意日等独创技术,性能因而更上一层楼。飞熊和飞豹都是四引擎飞机,本来,冯庸在研制过程中指手画脚地要求专家们改为六引擎,就像鲲鹏水上飞机(Bv222水上飞机)那样,但专家们告诉冯庸,飞机搞成六引擎后,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坚固性都会出现很大的隐患,弄不好还没有飞起来就散架了,六引擎飞机对飞机材料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因此,冯庸讪讪然地停止他的胡乱指挥。实际上,即便是美军即将研制成功的B-29轰炸机,也同样只是四引擎的。六引擎飞机确实非常难以研制,如果真要研制,耗时会非常漫长,Bv222毕竟是水上飞机,跟陆基飞机是不同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飞熊重型远程战略轰炸机的载弹量非常大,是此时世界上载弹量最大的轰炸机,但航程和航速却差强人意;飞豹重型远程战略轰炸机的载弹量不算大,但航程和航速却非常优秀,是此时世界上飞得最远、飞得最快的轰炸机。飞机的性能跟坦克、军舰一样,存在着此消彼长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飞熊和飞豹被研制成功的同时,美军最新的超级轰炸机也在1944年夏季研制成功了,性能也比B-17和B-24更上一层楼,绰号“超级空中堡垒”、“最强轰炸机”的B-29。在这之后,联盟国的飞熊、飞豹与同盟国的B-29并成为“三大战略轰炸机”。
世界五种主要战略轰炸机的主要性能分别是:
B-17,四引擎,载弹量8吨,最大航程3000公里,最大航速483公里每小时;
B-24,四引擎,载弹量6吨,最大航程5100公里,最大航速487公里每小时;
B-29,四引擎,载弹量9吨,最大航程5230公里,最大航速574公里每小时;
飞熊,四引擎,载弹量12吨,最大航程3500公里,最大航速450公里每小时;
飞豹,四引擎,载弹量4吨,最大航程7000公里,最大航速600公里每小时。
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飞熊飞豹和B-29可谓是各有千秋,都是非常出色的战略轰炸机,是此时的人类最高智慧和科学技术的结晶,甚至,B-29在综合性能上是飞熊和飞豹的“均衡物”。但是,飞熊飞豹的产量不如B-29,这也是国力决定的。实际上,这些超级轰炸机都是烧钱机器,B-17的造价是24万美元一架,B-24是34万美元一架,B-29是64万美元一架,飞熊飞豹也同样价格高昂,都超过60万美元一架。正因为造价太贵,所以北华仍然大规模地生产和使用B-17。
双方新式轰炸机的服役,使得这场战争中的空袭轰炸的破坏性大大增加。
北华空军想对美国本土展开报复性轰炸(只能是轰炸美国西海岸城市,轰炸华盛顿根本就不可能,夏威夷距离华盛顿足足超过6000公里),短腿的飞熊肯定是不行的,飞豹也只是勉强飞一个来回,却没有时间进行轰炸,并且,北华空军此时并没有战斗机可以给航程超远的飞豹提供护航,蚊式战斗轰炸机也不行,因为蚊式当初是为了给B-17提供护航而言之的,最大航程只有4000公里。所以,说来说去,北华空军对美国本土也只能是干瞪眼。
张学良曾考虑过历史上“杜立特空袭”时美国人用过的手段,也就是把陆军中型轰炸机放在航母上,让航母开到美国本土附近,起飞轰炸机进行轰炸。但这个照葫芦画瓢的办法也不行,因为历史上那些美军B-25轰炸机从航母上起飞并轰炸东京后,还能跑到中国大陆,而眼下北华军如果用这一招,航母起飞的轰炸机在轰炸美国本土后去哪里?难道要飞过北美大陆和大西洋,最后跑到德国人的地盘里?所以,用这个办法,轰炸机的飞行员完全是自杀性进攻,虽然在美国本土上空跳伞的北华军飞行员不会被美军虐杀,但这种办法“不够解恨解气”,有点自寻羞辱,搞得北华军好像只能用自杀性进攻的办法才能报复美国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