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节暗战之战(5)(第1 / 5页)
五天后,沈阳。
舒国生望了望外面阳光明媚的天气,心情很好地走进农统局大楼,碰到的每个工作人员都满脸下级见上级的微笑。舒国生满面春风地跟他们逐一打招呼,最后走到局长办公室门口。
推开门,舒国生看到李渤海目光呆滞地坐在办公室后面的椅子上,他身后墙壁上挂着张学良的全身画像。李渤海气色灰败,容貌枯槁,整个人彷佛一夜之间老了十几岁。李渤海其实年龄不大,四十五岁,正是最年富力强的时期。
“局座。”舒国生向他行礼,然后坐下。
李渤海看了舒国生一眼:“我已经向少帅递交了辞呈,这是我最后一天坐在这里。以后,农统和工统都交给你了。”
舒国生肃然正色道:“我一定竭诚尽力,绝不辜负少帅信任和局座您的器重。”
李渤海静静地看着舒国生,半晌后,他的嘴角露出一丝冷冷的苦笑:“这是我的办公室,是全世界最不可能有窃听器的房间之一。孝民,你真狠。你是故意的吧?”(舒国生字孝民)
舒国生似乎没听懂,露出一个很惊讶很不解的表情:“局座此话怎讲?”
李渤海第一次用冷冷的目光看着舒国生:“你还要再演戏吗?”
舒国生慢慢地笑了,这是一种嘲笑:“局座您何尝不也在演戏呢?”
两人注视着彼此。
李渤海在这种无声的较量中还是主动认输了,他叹口气:“那天晚上,潜伏在我家窗外的那个狙击手,他的枪法很好吧?”
舒国生点头:“很好,他是我从陆军狙击手学校里调来的余保良。”
“哦,我听说过他,陆军第一狙击手,枪法射石饮羽、百步穿杨。我相信在那晚的那个距离上,他可以一枪从我儿子两根肋骨间打进去却不伤到肋骨。”
“当然。余保良的枪法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用武侠小说的语言来形容的话,他已经达到人枪合一的境界了。”
“既然如此...”李渤海悲伤地看着舒国生,“那么,那天晚上,你为什么让余保良瞄准我儿子的头部,而不是非要害地方呢?别说是为我的安全着想。我给李永孝的那把手枪里根本没有子弹,我只是想看看他还有没有救。”
舒国生的表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是一种没有表情但又蕴含着无数表情的表情。
“说说吧。”李渤海的语气简直像在请求。
舒国生站起身,走到窗口,点起一根烟。
“说?从哪里说呢?从很早一开始之前就说吧!十六年前,大帅殡天,少帅继位,那时,东北情报部门是你一手创立和主持的,少帅将其全面整合并改编为‘东北农业调查统计局’,这就是农统的来源。在吴泰勋刺杀少帅的事件后,少帅感到情报机构有些力量不足,同时也难以兼顾内外,所以又创立了‘东北工业调查统计局’,即为工统。这样,东北便拥有了两个情报机构。为防止恶性竞争,少帅特地又明文规定了,农统局负责对外,工统局负责对内,并且工统局不是独立的,是要听命于农统局的,工统局在编制上是农统局的第二局,工统局只有在某些获得少帅亲自批准的特殊行动上才可以不向农统局汇报,所以,工统局的独立性并不强。在这样的制约安排下,工统和农统是上下级关系,双方的合作也很良好,一家人嘛。”
“一开始,我们最大的和最主要的敌人,是日本。对日本进行情报工作,肯定是对外的,所以是农统来负责,工统很少参加。但是,随着战争的开始和北华地盘的越来越大,对内对外这两个概念就含糊起来了,比如苏联,一开始属于对外,但我们吞并苏联后,苏联的北亚和中亚都成了我们的领土或地盘,那这时对苏联的情报工作又属于对内了,可苏联还有形形色色的残余势力在活动,很自然,从对苏联开战开始,农统和工统的合作关系就发生了改变,因为双方的管辖范围发生了重叠。本来,对苏联展开情报工作是农统局的事,但苏联战争爆发前,工统局发生了刘忠干事件。工统局局长刘忠干居然是苏联人的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