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的东北军2之龙战于野 > 第538节危险时期(1)

第538节危险时期(1)(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为此,北华海军内部也产生了很多“后悔的声音”,部分将领认为,在开战初,成功突袭并占领夏威夷后,北华海军不应该浪费时间和力量在东南亚战场上,而应该集中全力,以夏威夷为中转站和桥头堡,直接进攻美国西海岸本土,并且那时候的美军实力大大逊于现在。当然了,这种“后悔的声音”已经完全是马后炮,没有什么意义。

北华海军印度洋舰队此时主要在澳洲大陆西部海岸线协同辽日联军进攻作战,太平洋舰队则兵分两路,一部分在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北部海域,负责援助澳洲战场,但已经不怎么参战,主要是负责后勤运输事务,另一部分在中途岛,包括仅有的2艘航母,这一部分舰队的任务是坚守中途岛,同时援助夏威夷的守军,因为美军已经在夏威夷展开第二次全面反扑了,实际上,这支航母舰队此时能做的只能是坚守中途岛,无法援助夏威夷,因为美军在夏威夷有3艘航母,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陆基飞机,北华海军已经不能再损失一艘航母,不仅是沉没,也不能受伤,所以北华海军的航母舰队既不能也不敢攻击夏威夷,只能退守在中途岛,希望夏威夷守军能坚持到四五个月之后。

目光转向北大西洋战场。

北大西洋与太平洋一样风起云涌、战火连天,在1943年12月份中旬,为了配合北华军对澳洲的进攻,再加上美英海军在第二次夏威夷海战中损失惨重,因此德国本土海军在希特勒的催促下发动了“群岛战役”,作战目标是夺取英国本土最东北部的设得兰群岛以及冰岛和英国之间的原属于丹麦但在战后被美英霸占的法罗群岛,从而一举打破美英在大西洋北部的海空优势。毫无疑问,这又是一场激烈的航母大战。德国海军倾巢出动,英国海军和美国大西洋舰队全力迎战,同时美国海军把太平洋舰队的3艘正规航母都调入北大西洋。持续一个月的航母大战中,交战双方都损失惨重,德国海军损失了兴登堡号、毛奇号中型航母、俾斯麦号重型航母以及三十多艘巡洋舰、驱逐舰、潜艇等其他舰艇,提尔皮茨号重型航母严重受伤,需要回港大修半年;美军方面,埃塞克斯号和富兰克林号中型航母严重受伤,普林斯顿号、贝露森林号、卡伯特号、圣哈辛托号轻型航母被击沉,另外损失了十多艘其他舰艇;英军方面则损失了胜利号、可畏号、不屈号航母,复仇号、决心号战列舰以及三十多艘其他舰艇。从战损比例上不难看出,德国海军是胜利一方,并且德军也成功地通过浴血苦战而在属于英国的位于英国本土东北部的设得兰群岛展开了两栖登陆,上岸后的德军又通过一番苦战,歼灭了岛上的英军,占领了这片群岛(总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

设得兰群岛是被德军真正占领的第一块英国领土,政治意义极其重大,军事意义也同样极其重大,因为设得兰群岛号称“欧洲北海的大门”。欧洲北海的东面是英国,西面是丹麦和挪威,南面是德国,北面就是设得兰群岛,而设得兰群岛距离英国本土只有150公里,距离被德国占领和控制的挪威也只有250公里,德军占领这里,意味着德军不再被封锁在欧洲大陆,在大洋上也拥有了宝贵的立足点,是打破美英制海权的第一步。自然而然,盟军肯定要全力反击和夺回设得兰群岛,德军则要坚守这片群岛,结果,德英设得兰战役成了辽美夏威夷战役的缩小版。双方既然在距离本土数百公里之外的地方争夺一片岛屿,战事自然成了双方海军的钢铁粉碎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接下来的海上持久消耗战中,德军和盟军都打得筋疲力尽,双方空军拼死争夺着制空权,双方海军拼死争夺着制海权,设得兰群岛附近海域的海底遍布了双方军舰飞机的残骸。激烈中,德国海军最后一艘能参战的航母法金汉号被严重击伤,不得不退回本土大修,英军也为此而损失了巨人号和复仇号轻型航母,接下来,德国海军已经没有航母再能投入战斗了,而盟军却还拥有十多艘轻型航母和数十艘护航航母,于是,在白天,德军是空军作战,在夜里,德国海军通过驱逐舰和潜艇给岛上德军输血,战事完全陷入了持久消耗中。不过,由于德国海军拥有的航母都在大修,建造中的航母还没有完工,所以德军即便占领了设得兰群岛,也对英国本土造成不了太大威胁,德军攻击英国本土还是以空军为中坚力量。打来打去,作为胜利者的德军只是占领了一块鸡肋岛屿,陷入了跟北华海军占领夏威夷后一样的尴尬处境里。美军一方面加强对英国的飞机和护航航母的援助,一方面则回援太平洋战场,埃塞克斯号和富兰克林号在美国东海岸造船厂内进行大修,企业号中型航母和独立号、巴丹号轻型航母再次通过了巴拿马运河。

客观上讲,德国海军此战完全是一个败笔,虽然战果丰硕,但胜利效果并不明显,得到设得兰群岛后,德军并没有如愿地打破美英海军的制海权,反而陷入了一个钢铁绞肉机的战事里,并且此战还白白耗费了德国海军的大量有生力量。此战证明,德国海军跟北华海军是难兄难弟,虽然能取得战术性胜利,但却无法赢得战略性优势,单靠德国海军在北大西洋上挑战美英海军仍然是不切实际的。一而再地督促德国海军发动此战的希特勒无疑要负最大责任,当然,此时的德国也没人敢追究希特勒的责任。

太平洋战场上,美军此时有4艘中型航母和2艘轻型航母可以作战,另有3艘航母在修理,而只剩下2艘航母的北华海军也只能避而不战了。美军的这6艘航母都集结在了夏威夷,但并不代表着美军航母会一直被牵制在夏威夷,因为北华军在夏威夷已经没有制空权,美军只要心平气和地在已经占领的岛屿上修好航空兵基地,那么,美军这些航母就能离开夏威夷,趁机攻击北华海军的软肋地区,也许是中途岛,也许是瓜岛,也许是澳洲,也许是新西兰。主动权完全在美军手里,北华军只能被动防御。北华海军高层在反复研究后,认为美军进攻中途岛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因为美军已经攻击过一次了,所以北华海军把最后的2艘航母都放在了中途岛。

“只要撑到七八月份,等着我们新一批的6艘正规航母和那4艘改造航母陆续完工,我们就能结束眼前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了,就能狠狠地反击美军了。”这是北华海军上下的集体念头。

但是,美军究竟会打哪里呢?北华军的高层们在焦躁不安中苦苦地等待着。

沈阳,北华政务委员会外交处。

辽日谈判已经持续十多次了,北华方面对此感到厌恶和烦躁,日本方面则感到焦急和不安。这场谈判的主题是日本政府在月初提出的“让日本现在就开始向澳洲大陆进行移民并立刻展开对澳洲的开发事务”。谈了几天几夜,双方代表都已口干舌燥、身心俱疲,但始终没有达成共识,因为北华并不愿意答应日本的请求。

把澳洲大陆瓜分给日本,只是北华当初为了威逼利诱日本屈膝媾和的一个策略,以张学良为首的北华高层核心决策者们都知道,这个承诺只是谎话。北华并没有出尔反尔的传统,张学良做事也不是希特勒那种“条约就是用来撕毁”的作风,但是,对日本则是特殊对待。实际上,希特勒也不完全是言而无信的人,他的德国跟张学良的北华一直都是亲密无间的盟友,辽德互相从来没有做过背叛对方的事情,希特勒对苏联撒谎,对美国撒谎,对英法撒谎,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打算真的跟这几个国家和睦相处,张学良其实也一样,他对日本撒谎,是因为他也根本就没打算真的跟日本和睦相处。张学良是非常清楚把澳洲大陆瓜分给日本的后果:日本列岛只有区区的37万平方公里,并且资源匮乏、土地贫瘠、自然灾难频繁,但日本人依靠着这片列岛,却发动了中国历史上规模前所未有的异族侵华战争,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中国和全世界都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巨大灾难,如果把面积高达700多万平方公里且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的澳洲大陆分给日本人,即便日本在眼前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直都是北华/中国的盟友,那么,战后呢?后世的二战后,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资本主义世界二号经济强国;如果把澳洲大陆分给日本,那么这场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崛起速度会翻倍翻倍再翻倍,国力更加是一日千里。假设,辽德联盟在这场世界大战后击败了美英同盟,战后的中德两大国必然是超级大国,那么,世界第三的位置是谁呢?基本上就是拥有澳洲大陆的日本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三超级大国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日本这个民族是中国的宿仇死敌,谁能保证战后的日本不会野心爆发?即便到时候日澳和中国本土之间隔着东南亚,也难保日澳不会再度成为中国的心腹巨患。这个问题其实没有那么复杂,把澳洲大陆分给日本,以后的日本必定威胁中国,张学良就做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养虎为患的蠢事了。只有日本列岛的日本都那么难以消灭掉,更何况是拥有了澳洲大陆的日本?况且,原子弹过不了多久就会诞生,战后的日本既然是世界第三列强大国,背地悄悄研制原子弹绝不是什么难事。日本拥有原子弹,就像疯子有了冲锋枪,会成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噩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彻底毁灭日本,这虽然是很多中国人的梦想,但不太现实,可是,如果不能彻底毁灭日本,那中国就必须要绝对控制日本。彻底毁灭或绝对控制,这是中国对日本仅有的两个选择,没有第三个。什么“中日亲善、和平相处、共同发展”,都是假话,老百姓相信也就算了,张学良这种高层决策者是决不能相信那些童话的。失去控制的日本就是没有笼子的野狼,必定后患无穷。在这种情况下,张学良是绝不可能真的把澳洲大陆分给日本的。在张学良的计划里,如果日本人老老实实听话并给北华赢得战争而做出贡献,那北华顶多“大发善心”地赏几块骨头给日本,绝不可能让日本得到太多的东西。

顾维钧是张学良的心腹,对张学良的深谋远虑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他在谈判桌上巧舌如簧地回绝了日本的要求,但也不能拒绝得太明显,毕竟北华还需要日本人做炮灰,所以他故意开出了很多让日本难以承受的附加条件,比如还钱之类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