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节飞来恶名(第4 / 4页)
“报告!”刚刚出去的何世礼再次进来,“少帅,宋希濂、杜聿明、郑洞国请求接见。”
杨宇霆惊道:“糟糕!我忘了中央军在沈阳还有驻军的事情了!万一蒋介石跟我们划清关系并让这沈阳的中央军进攻沈阳,后果不堪设想!必须要立刻调动部队保护沈阳!”
张学良平静地对杨宇霆道:“没有那么严重。如果沈阳的中央军想进攻沈阳,这三个师长还会主动送上门?”他对何世礼示意道,“让他们进来吧!”
驻沈阳的中央军第87师、第88师、第89师的三个少将师长,宋希濂、杜聿明、郑洞国整装肃然地走了进来。在周围北华军将领们的复杂目光中,宋希濂三人向张学良敬礼:“副总司令,我们接到了蒋委员长的密电,他让我们向您投降。”
“哦?”杨宇霆等人都吃了一惊,显然这事情的发展出乎了他们的预料。
张学良则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因此心头一暖:“我知道了。你们三个师里,愿意回南方的官兵去可以自由回去,愿意留下的,以后就是北防军一员,并且可以把家人亲属都搬到北方来居住。”
宋希濂三人点头:“明白。”
“你们呢?”张学良问道。
宋希濂三人一起道:“我们都愿意留下来。”
“哦?”
杜聿明笑道:“张副总司令、诸位,你们这些年的壮举,我们都是看在眼里的,你们为了国家而抵御外辱、开疆拓土,是彪炳史册、荣耀中华的伟大事业,相比而言,我们一直在沈阳却终日碌碌无为,空有杀敌报国之心,却无路可走,身为军人,这简直是耻辱。而现在,正是一个好机会。我们都愿意留下来。”
张学良感动地道:“欢迎你们!欢迎你们!”
徐永昌微笑着鼓掌,现场的北华军将领们一起鼓掌,表示欢迎。
杨宇霆似乎也明白了:“原来蒋介石暗中是...哈哈哈...”他笑了。
张学良知道蒋介石为什么这么安排,他必须要对美国人有个交代,他既然公开宣布南京政府和沈阳政府决裂了,那么美国人如果要求他调动沈阳的中央军驻军进攻沈阳,到时候他就难办了,所以,他索性就把这三个师都以投降的名义交给了张学良。这样,南京政府就彻底失去对北华的控制了。
第87、88、89师“投降”后,这三个师的绝大部分官兵都选择留下,对于中高层军官来说,北华的热血征战是他们所憧憬和向往的,回到南方只能碌碌无为,是军人难以接受的,而对于基层官兵来说,他们回到南方后还是扛枪吃饭,但北华军的待遇要比中央军优厚多了,再加上张学良也批准他们的家人都可以迁移到北方来,所以超过90%的官兵都选择留下来。蒋介石的暗中支持,让张学良多了3个师,也多了宋希濂、杜聿明、郑洞国等一批优秀将领。
2月2日,南京政府正式宣布,把张学良开除出国民党,并撤除张学良担任的所有职务。张学良知道这是蒋介石在跟自己演双簧,其实是让他有权力放手大干,所以张学良随即便给北华海军增加了第211至第220共10个海军陆战师的番号。北华军此时123个师,陆军103个,海军20个。
北华跟国民政府在名义上断绝了所有联系后,独立性进一步增强,当然,南北双方在经济合作等方面上还继续保持以前的关系。张学良此时只有两个职务,北方军事委员会主席、北方边防军总司令。以前的北防军只包括陆军和空军,海军是独立的、属于全国的,但此时的北防军已经是陆海空三军俱全,中国海军也正式成为北华海军。张学良为北华三军总司令,徐永昌为副总司令,蒋百里为总参谋长,杨宇霆和于学忠为北华陆军正副总司令,陈绍宽和沈鸿烈为北华海军正副总司令,冯庸和黄光锐为北华空军正副总司令。北华军完全独立出来,由于陆军更改番号过于麻烦,所以番号维持不变,空军则趁机扩大规模。中国空军原本包括三十个航空联队的番号,第1至第10是属于南方空军的,第10至第30是属于北方空军的,冯庸随即在征得张学良同意后,给北华空军增加了第1至第10航空联队的番号,使得北华空军正式拥有了第1至第30共三十个航空联队。北华军里的很多番号前带“独立”二字的部队也都甩掉了“独立”二字。
同日,美国国会经过表决后,471个席位以460票赞同、6票弃权、5票反对的绝对优势通过了对北华的宣战书,赞同开战的席位远超过当初赞同对德国开战的295票。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宣战书,不是开战书。
随即,英国也正式对北华宣战。接着,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自由法国、南非、菲律宾等十多个美英的仆从国也纷纷对北华宣战。
而北华阵营里的韩国、日本、琉球、伊朗、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文莱、缅甸、中亚五国、藏南三国、斯里兰卡、印尼等国也纷纷对美英宣战,至于德国阵营里的众多国家,早已经全部对美英宣战了。至此,这场世界大战彻底形成了两大阵营,以辽德为首的联盟国,该阵营的军队被称为联军,以美英为首的同盟国,该阵营的军队被称为盟军。(北华军有时候被盟军称为“辽军”,美英特地创造了“Liao”这个新单词来代替“北华/北方中国”。)
在这场战争里,北华仅仅只是北华,并不代表中国,太平洋战争也被称为辽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