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节挺进印度洋(2)(第2 / 3页)
这是一种“中国式的狡猾”,但却不是阿Q式的无赖,可以说是一种东方式的战争智慧。前提是,自己拥有强大的实力,可以把对手玩弄于鼓掌之间。换句话说,北华军一边不动声色地吞并英国人的地盘,一边却能占据道义舆论上的优势。北华军进攻英国的领地是非常光明正大的,并且在战前已经进行了通知,所以不算是不宣而战的偷袭行为,而英国人也是有苦说不出,他们一方面对北华军恨之入骨,但又不敢对北华开战,因为英国必须要考虑到美国的态度。美国既然没有采取过激的对华政策,那英国人也没有底气对北华开战,白白给自己再增加一个强大的对手,因为英国的环印度洋殖民地都在北华军的攻击范围内,英国人不敢对北华开战,否则北华军就更加可以光明正大地进攻英国的任何地方了。
对于这种局势,丘吉尔只能干两件事,一件是在办公室内破口大骂张学良,用最恶毒的词语诅咒张学良,另一件是拼命祈求美国对北华立刻采取强硬态度。
说白了,北华就是在美国的容忍范围内一步一步蚕食着英国的地盘。只要罗斯福没有发话,北华军能肆无忌惮地继续吞并英国的地盘。
虽说北华军声称德军舰队跟着北华军舰队一起进攻锡兰岛只是“一个巧合”,但两支舰队的配合程度却极其密切,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原因也很简单,德国海军远东舰队成立于1938年9月,迄今为止已经整整四年了,在这四年里,远东舰队一直呆在中国,跟北华海军早就是亲密无间,德国海军远东舰队司令威廉卡尔斯中将与陈绍宽、沈鸿烈等人更加是亲如一家,甚至,卡尔斯中将等远东舰队的很多中高层军官都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了。在过去四年里,德国远东舰队一直在跟北华海军展开密切合作,具体合作包括航空兵练习、高层军官的交流学习、对抗演习。航母已经取代战列舰成为海上新霸主和海战决定性力量,这是北华海军和德国海军的共识,也是双方海军领先于全球列强海军的一个重要的先进性,但是,航母在实战中究竟怎么打?航母作战的军事理论究竟是什么?这些都是空白,对其他国家来说是空白,对辽德海军来说也处于摸索阶段。在过去这四年里,北华海军和德国远东舰队就在研究这个,一方面,双方都在苦练舰载机飞行员的战斗能力,一方面,双方高层指挥官都在刻苦钻研航母作战理论并互相密切交流,同时,双方舰队还屡屡展开演习对抗,这使得双方在一起钻研中一起进步。自然而言,双方的高层和基层官兵都关系亲密。此时联合打英国人也是心有灵犀,默契度极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英国人面对的是一个令他们极度愤怒却又无可奈何的局面:北华舰队打他们,德国舰队也在打他们,最可气的是,这两支舰队还声称互相的行动都是独立的,绝对没有勾结联合,只是很巧合地打英国人的同一个地方。如此拙劣可笑、荒唐透顶的声明简直就是在侮辱英国人的智商,丘吉尔在暴怒中真恨不得立刻下令英国对华宣战,但偏偏又得不到罗斯福的支持,美国政府此时还在谈判桌上试图说服北华退出战争。
又愤怒又无奈的丘吉尔想命令已经退到红海的皇家方舟号和暴怒号航空母舰立刻开到印度洋北部,“靠大英帝国自己的力量来捍卫大英帝国的领地”,但现实是冷酷无情的,辽德联合舰队拥有9艘航母,英军区区2艘航母开过去跟送死没什么区别,并且英军这2艘航母还要守住苏伊士运河,如果意法海军从苏伊士运河突出地中海,那给英国带来的灾难将是毁灭性的。
英国驻印军总司令韦维尔上将刚刚还在新加坡狠狠地批评和辱骂了“只知道瑟瑟发抖却不知道反击”的珀西瓦尔中将,结果他很快便也尝到了同样的绝望滋味。辽德联合舰队根本就是如入无人之境地开到了锡兰岛西海岸的沿海城市、锡兰首府科伦坡,飞机炸、舰炮轰,随后便是北华军的海军陆战队势不可挡地杀上了岸。
锡兰岛只有英军两个师,面对排山倒海杀上岸的北华军两个海军陆战师根本就挡不住,科伦坡在短短八个小时内就被北华军夺取了。
值得一提的是,北华军初步进攻时还是有一定阻力的,因为英军虽然已经没有制海权,但英军还有陆基飞机。辽德联合舰队虽然9艘航母,但光靠舰载机对抗英军的陆基飞机还是有难度的。但北华军在攻下科伦坡后,迅速抢占当地英军来不及破坏的机场,并把运输舰艇内携带的空军飞机随之吊上了岸,第一批就运来了300多架空军飞机,包括100多架B-17。空军在这里拥有了机场,自然大如鱼得水,配合海军的舰载机一起抢夺制空权。几天的空中搏杀后,锡兰岛的上空已经看不到英军的飞机了,只有B-17在蚊式的护航下肆无忌惮地炸得英印军狼奔豕突的画面。
韦维尔上将试图从印度大陆向锡兰岛输送援军,但他手里只有运输船和寥寥可数的十几艘炮舰炮艇,结果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舰队在夜间偷偷开进印度和锡兰岛之间的保克海峡时立刻遭到以逸待劳的德国远东舰队的伏击,一顿砍瓜切菜式的海上大屠杀后,英军运输舰队被打得近乎全军覆没,八千多英军和印度军淹死在了海峡里,几千吨弹药物资也沉入大海。这场惨败也彻底让韦维尔上将死了通过海路往锡兰岛增援兵员物资的心。
面对这种战局,韦维尔上将憋屈得直要吐血,手里空有百万大军,却就是无法跨过那道狭窄的海峡去增援锡兰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地吞噬着那片属于大英帝国的领地和岛上的英军。韦维尔上将还是很有远见的,他预测辽德联军很有可能会以锡兰岛为基地和跳板,下一步直接进攻印度大陆,所以他立刻集结大量兵力在印度南部地区,争分夺秒地构建防线,,准备抗拒北华军的登陆。对于锡兰岛,他也只能无奈地放弃了。
由于北华空军已经在锡兰岛上拥有了基地和航空兵力量,已经掌握制空权的北华军舰队留下第1航母舰队继续协同陆空军作战,第2航母舰队则根据北华海军总司令部的命令和计划,返回新加坡,补充燃料物资,随即于9月19日展开“接收”印尼的战事。
第2航母舰队拥有4艘航母:朝鲜号(苍龙号)、琉球号(飞龙号)、台湾号(翔鹤号)、库页号(瑞鹤号),也是一支实力强大的舰队,由曾以鼎中将指挥。在第2航母舰队开路下,北华军派遣了两个海军陆战师和两个陆军步兵师投入了印尼战事。值得一提的是,陆军的两个步兵师并没有乘坐军舰,而是在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文莱境内发动了进攻。
印尼局势对于北华来说,既简单又复杂。简单的是:北华是名正言顺地跟荷兰政府“购买”了这片千岛之国,因此出师有名,复杂的是:英国方面彻底坐不住了,但实际上也不是英国政府坐不住了,而是澳大利亚政府坐不住了。
印尼位于亚洲和大洋洲之间,一旦北华军占领了印尼,那么澳大利亚就完全门户大开,彻底暴露在北华军的兵锋前,中间连一个缓冲地都没有,这不得不让澳大利亚政府惊恐不安。澳大利亚是英联邦里的自治领,相当于英国的仆从国,在这场战争爆发后,只有700万人口的澳大利亚一直任劳任怨地为保护宗主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比如新加坡平战役里,澳大利亚就派出了装备最精良的第8师前去增援新加坡英军,但此时,不仅仅是宗主国泥菩萨过河,就连澳大利亚人自己的本土都岌岌可危了。因此,澳大利亚政府一方面竭力向英国政府求援,一方面则对北华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并声称“澳大利亚会竭尽全力地援助印尼的荷兰军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英国政府自身都难保,哪里还有多余的力量去援助澳大利亚,至于北华政府,更加对澳大利亚的抗议不屑一顾。但澳大利亚人是非常认真的,动员了最大限度的力量去帮助荷兰军队坚守印尼。此时,澳大利亚本土海军舰队只有区区2艘轻型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并且那2艘巡洋舰是用客轮改造的,那5艘驱逐舰也是英国海军淘汰下来的老式军舰,澳大利亚本土陆军只有10个师,第8师此时正在北华的战俘营里削土豆皮,第9和第10师都根据英国政府的要求而调到了印度,第6和第7师也根据英国政府的要求而调到了埃及,此时澳大利亚本土只有5个师,但澳大利亚政府却把那7艘军军舰都调到了印尼,同时还又去3个师。澳大利亚政府声称“印尼是澳大利亚的大门,保住印尼就是保住澳大利亚,所以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帮助荷兰人守住印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