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节挺进印度洋(2)(第1 / 3页)
获得张学良的尚方宝剑后,北华海军总司令部立刻干劲十足地制定了一个“全面出击”作战计划:以两个海军陆战师、一个陆军步兵师、一个航母编队进攻锡兰岛,随后以锡兰岛为跳板,进攻阿拉伯半岛;同时,以一个海军陆战师、两个陆军步兵师、一个航母编队去“接收”马达加斯加岛,随后以马岛为跳板,进攻南非地区;经过反复研究,锡兰岛和马岛的占领应该不会消耗太多时间和军力,但接下来对阿拉伯半岛和南非地区的进攻应该会较持续,在这两场战事进行中时“接收”印尼群岛,彻底掌握印度洋的制海权,最后全力在南非地区和阿拉伯半岛击败当地英军;具体计划...云云。
张学良看了北华海军这份想要一口吞了印度洋的作战计划后忍不住咂舌,觉得这个步子迈得也太大了。首先,战略目标太多,不但有可能超出北华海军的承受能力,也极容易彻底激怒美英;其次,北华军毕竟没打算参加世界大战,因此全军没有进入战备状态,光靠海军就想完成这么庞大的作战计划实在有些令人怀疑;第三、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可不是渤海湾,印度洋东西长达9400公里,南北宽达10200公里,总面积7500万平方公里,在这么辽阔的海域内展开如此庞大的作战计划,连张学良都感到不保险。张学良怀疑,马来亚海战的胜利让北华海军上下隐隐都有些“得意忘形”了,这种骄傲情绪是万万不能弥漫开来的。
叫来踌躇满志的陈绍宽和沈鸿烈后,张学良语重心长地道:“路要一步一步走,地盘要一片一片占,你们一下子就想吞了印度洋,实在太夸张了!我建议你们稳重一点,谨慎一点!在扩张的同时,必须也要考虑到美英的态度,把握好其中的平衡点。印尼已经是煮熟的鸭子,向印度洋进军是肯定的,但也不能多线开战,别的不说,后勤补给线建立得起来吗?十几万部队在印度洋对岸作战,我们有那么多运输船提供物资吗?我建议先把马达加斯加岛拿下。”
根据张学良的“指导”,雄心万丈的北华海军稍微修改了一下作战计划,由同时进军改为逐个进军。
9月1日,北华海军再度出击。由于辽宁号已经因为“受损”而在“维修”,因此出击的北华军舰队主力包括7艘航母、4艘战列舰、2艘战列巡洋舰、10艘重型巡洋舰,另有上百艘运输舰艇和补给舰艇,汇聚成浩浩荡荡的巨大海上方阵。当舰队在海南岛集结完毕并起锚远航时,阵容堪称气吞山河。航空母舰坐镇舰队中央,战列舰开路,巡洋舰和驱逐舰众星拱月地环绕航母和战列舰左右,舰队最边缘是一艘艘虎鲨巨舰般搏浪驰骋的潜艇。岸上的欢送民众无不群情激奋、欢呼雀跃,漫山遍野都是松涛般的铁血军旗,舰队出动后,时不时在南海航线上遇到渔船,渔民们也都激动地向这支庞大的舰队挥手欢呼。看到本国强大海军如此威武雄壮的阵容,没有哪个国人不感到热血沸腾,而舰队上的海军官兵们也都是豪气干云。
北华海军之所以如此“张扬招摇”,并非傲慢自大,而是向全世界正式宣告中国海军的强大实力,以此震慑美英,同时也是为了迷惑美英。因为北华海军并非出去打一场远程海战,所以不需要采取保密措施。就在前一天,北华政府刚刚给荷兰政府(德国人控制的荷兰政府)发去公开通知,声称北华即将“接收”印尼群岛,因此北华舰队出航后,几乎没人认为这支庞大舰队不是去印尼的,虽然如此庞大的舰队去对付印尼当地可能会反抗的荷兰军队简直是牛刀杀鸡,但所有人都深信不疑北华海军的下一个目标是印尼。
但实际情况却让美英吃了一惊,气势恢宏的北华海军在抵达南海最南部海域后并没有继续向南前往已经近在咫尺的印尼,而是猛然转向,进入了已经被北华军控制的马六甲海峡。穿过马六甲海峡后,北华军舰队出现在了浩瀚无垠的印度洋上。
伦敦方面获悉后一片惊恐,纷纷猜测北华军舰队声东击西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绝大部分英国高层都认为北华军舰队是准备去打印度的,但事实再次让伦敦方面大出意外,北华军舰队开入印度洋后一路驶向西南方向,目标是法国的马达加斯加岛。
足足航行了9000多公里后,9月14日,北华军舰队没有损失一舰一艇,抵达马达加斯加岛东海岸中部的图阿马西。岸上的法军看到这支夺空震海的庞大舰队后,早已经失去了抵抗的勇气。马达加斯加的法军和印度支那的法军一样,对于是听命于法国政府还是自由法国政府而在内部争吵不休,甚至都分裂成了两个阵营,但北华军舰队的到来彻底解决了当地法军的内部纠纷,有效地促进了当地法军的内部团结,因为看到如此雄壮的舰队,试图听命于自由法国的法军都明智地放弃了抵抗的念头,用脚后跟都想得出来,就凭岛上的一万余法军和几万从当地招募的乌合之众,在孤立无援且没有海空力量的情况下,根本就抵挡不了多久。北华军也不含糊,先用舰炮开火示威,随后用舰载机空投传单,声称当地法军如果效忠法国政府,就要放下武器,和平交出马达加斯加,北华军会承诺把他们都送回法国,如果选择效忠自由法国,那北华军也欢迎他们的抵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因为有印度支那的先例在前面,马达加斯加的法军知道北华军会言而有信地在他们放下武器后送他们回国,抵抗的人只会烂在这个远离祖国上万公里的非洲岛屿上,因此北华军基本没有遇到什么抵抗,舰队里携带的一个陆军步兵师以列队行军的方式开上了岸,当地法军则集结起来并放下武器。整个过程十分顺利,也十分和谐,双方死伤者加起来不到两百人。
9月15日,开上马达加斯加岛的北华军与当地法国驻军总指挥官和法国总督签署条约,完成转交马达加斯加岛的法律程序。这样,非洲第一大岛屿兵不血刃地被北华军占领。
北华军舰队带来的部队包括一个陆军步兵师以及空军的五百多架飞机和相配套的航空兵人员、地勤工作人员等等,还有一批政务官员和过来进行科研工作的科学家。几万人需要的弹药物资自然是巨大的,好在粮食不成问题,非洲地处热带,植物极其丰富茂盛,到处都是长满果子的树,到处都是飞禽走兽,特别是马达加斯加当地的一种猴面包树,又能给人提供饮水又能提供食物。由于北华军已经做好了长期驻守当地和在当地扎根的准备,因此随行的科学家们还带来了很多的水稻、小麦、玉米、土豆等种子,让驻扎这里的官兵们自给自足。
三万官兵、五百架飞机,守卫面积达到63万平方公里的马达加斯加岛,确实有些捉襟见肘,但一时半会也无所谓,反正北华海军掌握印度洋的制海权。
卸下三万多人和大量的武器弹药、辎重物资后,北华军舰队的运输舰艇装上岛上的法军和法国侨民,开回中国本土。这些搭顺风船的法国人无不兴高采烈,因为他们可以回家了。北华军舰队把他们送到辽东半岛,上岸后直接乘火车,通过北亚铁路线抵达东欧,再由德国政府和法国政府把他们接回法国。对于这个送客过程,北华政府自然是轻车熟路。
非洲第一大岛被北华军兵不血刃地夺取,再次震动了英国,因为这意味着北华军已经在印度洋获得了一个巨大的军事基地,英国的后院印度洋已经全面暴露在北华军兵锋下,英国环印度洋的辽阔殖民地都遭到北华军的严重威胁。为此,英国方面立刻向北华提出严正抗议和强烈谴责。
北华代表顾维钧回答道:“法国人把马达加斯加岛卖给我们,我们也已经买了,所以去接收属于我们的东西,这完全是中法两国之间的事情,关贵国什么事情?贵国这是在抗哪门子的议?对了,我国海军马上要进攻贵国的锡兰岛了,你们赶紧早做准备吧!”
9月17日,在新加坡补充了燃料和物资后,北华军舰队又马不停蹄地展开了新的进攻,这一次的目标则是“英国女王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印度的南大门:锡兰岛。当然了,北华军在正式进攻前,再一次非常“霸气”地给英国下达了开战通知书,把北华军的作战意图和作战目标完完全全、清清楚楚地通告给了英国人,完全是不把英国人看在眼里的态度。但这场战役有一点是英国人没有想到的,但也不是北华军说谎。
进攻锡兰岛的北华军舰队实际上拥有9艘航母,增加了2艘,另外还增加了3艘轻型战列舰、2艘战列巡洋舰、4艘轻型巡洋舰、8艘驱逐舰等军舰,原因很简单,德国远东舰队也参战了。北华军进攻锡兰岛是“对英国进行警告”,德军进攻锡兰岛就更加理直气壮了,德英两国都已经互相宣战了,德军自然能攻打英国人的地盘。虽说这场行动是辽德之间明火执仗的勾结,但北华方面却能振振有词:“我们进攻锡兰岛是为了进一步地警告英国,至于德国舰队为什么会跟来,我们不知道,反正我们没有跟他们联合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