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的东北军2之龙战于野 > 第429节新的战争(1)

第429节新的战争(1)(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北华军的将领们此时已不是以前那种只会打国内军阀混战的“土包子”,论能力和战功,能够跻身世界名将行列的也不在少数,不过,北华军的将领们在做事时仍然会带着一股浓重的中国式的“狡猾”,比如眼下的香港问题。1月26日,北华海军总参谋长陈策在紧急召开的新闻记者招待会上一脸沉痛地宣布道:北华海军刚刚有一艘大型布雷舰在香港南部的南丫岛附近触礁沉没,十多名官兵遇难,最为严重的是,这艘布雷舰上携带了五百多颗新式水雷,此时都已经随着军舰的沉没而流入香港附近海域内。陈策强调道:“这些水雷都是我军最新研制出来的烈性磁性水雷,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爆炸威力极大,一颗就能将一艘三千吨级的军舰或五千吨级的民船给彻底炸毁,二是具有磁性,能够在磁力引导下自动撞向附近的船只。这是一起很遗憾的事故,根据当时的水流方向估测,这批水雷有很大一部分都流入了香港水域内,但因为香港此时是英国领地,所以北华海军无法进入香港水域内进行扫雷。因此北华海军在这里严重发出警告,希望他国船只暂停使用进出香港的海上航线,等待北华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达成协议,完成扫雷后再恢复航线。在这之前,若有他国船只忽视警告进入香港水域并触雷爆炸,北华海军只能表示遗憾,并愿意酌情给予赔偿。”

最后,陈策还特别注明了一点:“这些水雷爆炸起来跟鱼雷爆炸差不多,触雷的船只到时候看上去就跟中雷了一样,但北华海军不会用鱼雷攻击进出香港的船只,如果有事故发生,肯定是触雷而不是中雷。”

这起声明被发布后,外界引起了重大反应。

跟北华素来保持密切商业合作的广州湾航运巨头许爱周老先生听说这起声明后,急忙找到陈策:“陈将军,香港最近不能在海上去了?”

陈策眨眨眼,拿出一份航海图,指了指上面的海上航线:“蓝色的航线保证没事,至于那几个红色嘛...最好不要用了。”

许爱周心领神会:“哦,我明白了。”

陈策取出十几份同样的航海图:“许先生,这些航海图麻烦你交给咱们中国的一些航运业的老朋友吧!当然了,你是从哪里得到的,肯定要守口如瓶。放心,你们肯定不会触雷的。”

许爱周哈哈大笑。

“卑鄙的伎俩!无耻的谎言!”唐宁街10号官邸里的,丘吉尔愤怒地挥舞着手里一根粗大的雪茄,“这是明火执仗的挑衅!确实该狠狠地教训中国人了!”

英国陆海空三军总参谋长艾伦布鲁克上将十分赞同地点头:“北华军的这个手段确实非常狡猾,这样,他们随时都可以用潜艇攻击我们出入于香港的船只,无论是军舰还是民船,并且他们已经通过这个声明而找到了推卸责任的借口。首相阁下,这说明北华军已经随时准备跟我们开战了。”

“那又怎么样?大英帝国难道怕那个二三流的国家不成?”丘吉尔愤愤然地点上火。

“首相阁下,我必须要提醒您,十年前的中国是个二三流的国家,但现在已经不是了。我们绝不能轻敌。”布鲁克上将不卑不亢。布鲁克上将是一位标准的英国军人,冷静而睿智,具有很强的协调能力。对于丘吉尔的强硬外交策略,布鲁克上将是赞同的,但他又反对丘吉尔过于“傲慢自大”的性格,虽然丘吉尔以前当过英国海军大臣,但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官僚,而不是真正的军事家,因此,布鲁克上将在政治上是服从丘吉尔的,但在军事上是比较轻视丘吉尔的,他甚至认为丘吉尔的很多军事策略都是“瞎指挥”。

“不错,中国在那个叫张学良的纨绔子弟的领导下,确实成了一个暴发户。可这并不代表我们要向他低头,甚至要忍受和接受他的讹诈!”丘吉尔深深吸了一口雪茄,满脸都是厌恶的神情,“张学良既然想打仗,那我们就满足他!”

“首相阁下,我们最大的威胁是德国人,欧洲才是我们的第一重点。在希特勒虎视眈眈的这个时候,我们却把过多的精力和军力消耗在远东,这是本末倒置的。”布鲁克上将竭力说服着这位爱激动的首相,“香港很重要,但跟大英帝国的本土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

“韦维尔将军,您的看法呢?”丘吉尔望向办公室里的一个独眼上将。

这位在上次世界大战期间失去左眼的将军是此时的英属印度驻军总司令阿奇博尔德韦维尔上将,眼下特地被丘吉尔召回伦敦商讨战争事务,这也说明了,丘吉尔确实是毫不含糊地准备跟北华开战的。英属印度不但包括后世的印度,还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克什米尔地区,是英国遍布全球的殖民地里资源物产最丰富、人口最多、地位最重要的殖民地,对英国的重要性远超过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所以被誉为“英国女王皇冠上的明珠”。长期以来,英属印度由于远离英国的几个欧洲敌对国,所以也比较安全,但现在,横空崛起的北华则隐隐间已经威胁到了这颗明珠。特别是北华军进驻泰国,泰国和英属印度的缅甸地区完全接壤,更加引起了伦敦方面极大不安(缅甸此时是英属印度的一个邦)。丘吉尔判断,辽英一旦正式开战,战场肯定会在东南亚和英属印度,所以才把英属印度驻军总司令韦维尔上将特地从德里(英属印度首府,区别于后世的印度首都新德里)千里迢迢地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里,面对面地听听他的意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面对首相的询问,韦维尔上将很干脆地道:“想要抵御北华军对印度的攻击,除了海军方面的全力援助外,我需要150万陆军,并且还都要是英国士兵。”

“150万陆军?”丘吉尔难以置信地看着韦维尔上将,其实他对150万这个数字并不是很吃惊,他吃惊的是后面那句话,“并且还都要是英国士兵?”

“是的,必须都是来自英国本土的纯血统的英国士兵。”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需要动用百万军队跟他们作战并不让我意外,但你为什么非要用英国士兵?是的,中国的人口数量世界第一,我们本土只有4800万人,但我们拥有印度!印度有整整4亿人口(这个数字包括印度人口、巴基斯坦人口、缅甸人口,斯里兰卡人口)!足以抵消中国人最引以为傲的人口优势!”首相颇为倨傲而自信地道,“中国虽然有五亿人口,但我们有四亿五千万人口!这也是我们根本不需要惧怕中国人的一大原因!你的一百五十万军队完全可以在印度当地招募嘛!”

“但是,首相阁下,我必须要提醒您...”韦维尔上将的脸上浮出一丝苦笑,“中国的五亿人口里有四亿五千万都是汉族人,我们的四亿五千万人口里只有五千万是英国人。”

“你想说什么?”

“首相阁下,中国虽然是多民族国家,但90%的人口都是单一的汉族人,而我们的情况恰恰相反,五千万英国人统治四亿印度人,这本身就是很危险的局面。我之所以向您提出需要一百五十万并且是纯血统的英国士兵,是因为我们不但要对付中国人,还要警惕身后的印度人。这一百五十万军队里,我打算用一百万对付中国人,另外那五十万用来对付印度人。首相阁下,印度的情况,您也不是不知道,而我,则比您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印度人对我们的反抗意识非常强烈,那个叫甘地的印度人已经在印度境内掀起了一阵阵反抗我们的不合作波澜,另外,印度自身也非常混乱,印度教派和伊斯兰教派互相仇杀,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种姓的势力也屡屡爆发冲突。可以说,印度是一个很不稳定的地方,已经很难再成为大英帝国的国力根基。再看看中国吧!中国跟印度一样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内部矛盾非常低,特别是张学良的北华,几乎不存在内部矛盾,这样的国家不会把力量放在内耗上,自然会产生非常强大的对外力量。我们靠着一个内部混乱、局势动荡的印度,对抗张学良的内部稳定、局势安宁的北华,首相阁下,您说呢?我最担心的,是我们跟北华爆发战争时,我们身后的印度人会趁机爆发反抗我们的大动乱,到时候,局势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假如,我在印度当地征集军队,那这些印度士兵很有可能不会把枪口对准北华军,而是对准我们,甚至会发生印度人跟北华军互相勾结,一起对付我们的事情。因此,我才跟您说,我需要一百五十万纯血统的英军,一百万在前线对付北华军,五十万在后方镇压印度人。”韦维尔上将十分坦诚。

丘吉尔虽然爱激动,但并不是意气用事的人,因此听了韦维尔上将的分析后,很快就冷静了下来。深深地吸了一口雪茄,丘吉尔喷出一个烟圈:“印度的情况真的有这么糟糕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