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的东北军2之龙战于野 > 第426节会见希特勒

第426节会见希特勒(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值得提一下的是原苏联的人口问题。原苏联约有1.9亿人口,战争中死亡了1700多万,另有超过500万伤病者在战后因为缺医少药而死,同时还有数百万人因为缺粮而饿死,死于其他原因的原苏联人也不计其数,具体数字已经无法计算。经过辽德联盟各国在战后的统计,原苏联在战争期间大约损失了3000万人口,逃到其他国家的倒很少,因为原苏联领土完全被辽德联盟各成员国所包围。战后,原苏联居民约有1.6亿,其中,加入中国国籍并在北亚地区继续生活的约有1500万,加入德国国籍的最多,约有7000万人,使得德国的总人口从原先的9000多万跃升至1.6亿,位居世界第二(第一自然是中国,4.9亿,第二是英属印度,美国第三名,1.32亿),还有3500多万是独立后的乌克兰共和国的公民,另有3000多万是中亚五国的居民,最后的那1000多万人成为了芬兰、波兰、罗马尼亚、波罗的海等国居民。总体来说,除了乌克兰和中亚五国的居民,那些在新国家里生活的原苏联居民肯定要受到很多低人一等的待遇,北华和其他国家在这个问题上还不算太严重,德国东欧新领土境内的原苏联居民的待遇是最低的,甚至连公民身份都没有,只是“属民”,也就是二等公民。德国为了开发东欧新领土,从本土大量移民到当地,一年之内就累计有一千多万德国人移民过去,这些纯血统的德国人在原苏联“属民”面前拥有非常多的特权,“属民”们则饱受各种歧视。类似的情况就像历史上二战前德国境内德国人和犹太人的关系,也相当于后世美国国内白人和黑人的关系。其实,希特勒和希姆莱甚至想成立集中营,“把这些低劣民族直接从肉体上有组织地大规模消灭掉”,但商震据理力争地进行抗议和反对,张学良也亲自发来电报反对,详细地分析了德国政府这么做产生的各种严重后果,因为张学良的反对,再加上德国开发东欧新领土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希特勒才勉强没有成立集中营去“从肉体上消灭东欧原居民”,但也学习北华的做法,建立了很多“自治区”,把这些东欧原居民都集中起来管理,并且还严厉地下达了“日耳曼女性不得嫁给斯拉夫男性”的法律命令,但同时鼓励“日耳曼男性与斯拉夫女性通婚”,通过这种办法来“间接消灭”德国东欧领土内的斯拉夫人。对此,张学良也不便继续插手了。

1月15日上午八点,在火车里一觉睡到自然醒后,张学良发现他已经到了柏林。

今天的柏林早已是万人空巷,全城人声鼎沸,大街小巷尽是人山人海。张学良虽然跟德国没有任何渊源,但在德国政府的大力宣传下,每个德国人都知道德国获得的辉煌荣耀都跟东方一个叫“中国”的古老国家是分不开的,而领导这个古老大国的二号人物就是张学良。战前德国处于最穷弱破落的时候,是张学良的北华给了德国大量的援助,德国崛起后,张学良的北华跟德国同仇敌忾,北华军和德军并肩作战,在艰苦的战斗和甘甜的胜利中用鲜血凝结成了钢铁般的友谊。希特勒也在公开演讲中多次声称“张学良是我最亲密的朋友,德国和北华是‘战友加兄弟’的关系”。由于希特勒在德国的威望已经高到了巅峰地位,因此德国民众都对他的话深信不疑,从而对张学良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好感。今天再经过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的精心策划,柏林火车站周围自然民众云集,超过十万的德国人有组织地欢迎张学良。

雄壮高亢的中华民国国歌声中,一身笔挺鲜亮的陆军特级上将军服的张学良笑容可掬地走出火车站,在震天撼地的欢呼声中第一次出现在德国公众面前。而红地毯的尽头,赫然站着一个满面笑容的“小胡子”,上百个德国军政高层众星拱月地围聚在他身边。不用说了,张学良虽然没亲眼见过,也知道这个“小胡子”就是大名鼎鼎的阿道夫希特勒,至于他身边的那些德国军政高层,张学良肯定不全部认识,但根据历史上的一些照片,张学良还是认出了大腹便便的德国空军总司令赫尔曼戈林、容貌精瘦的宣传部长保罗戈培尔、戴着圆框眼镜且留着小胡子的盖世太保头子海因里希希姆莱、以前已经见过的外交部长约阿希姆里宾特洛普...等七八个人,其余的人一时半会暂时没法对号入座。

满面春风的希特勒早已经大踏步地迎面走上来,给了张学良一个热情无比的拥抱:“我亲爱的张,我终于见到你本人了。”

张学良不得不接受希特勒的这个拥抱:“嗯哈...我对元首阁下也是久仰了。”

周围的记者们拼命地拍下辽德两大列强最高领导人首次会见的场面。

火车站周围的德国人无不兴高采烈、群情激奋,十几万人犹如麦浪般一起行着纳粹礼,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口号:“嗨!希特勒!嗨!张学良!铁血联盟,万岁!...”这些明显有些热情过头的口号让张学良听得头皮发麻。再看看现场,到处都是旌旗招展,满大街都是“卐”字旗和北华军的黑红黑三色军旗,青天白日旗倒很少,看来在德国人的心里,北华就是中国,北华军的军旗就是北华的“国旗”,结果反而忽略了“正统”的南京政府。张学良也不方便冷了这些德国民众的热情,因此微笑着频频挥手示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学良和希特勒以及两人的随从要员们纷纷乘上汽车,希特勒容光焕发地拉着张学良跟他坐在同一辆车,一路上说个不停,旁边的翻译也跟着翻译个不停,无非就是一些客套话,但确实都是出自希特勒肺腑的。张学良暗暗都想笑:你有没有搞错?你家明明是在着办丧事,我是来参加葬礼的,不是来参加婚礼的,你搞这么花花绿绿的,哪里还有什么办丧事的气氛?

希特勒对张学良可谓热情至极,他甚至都没有安排张学良去住酒店,而是直接在他的总理府里给张学良安排了一个套房,并给张学良的随从们也提供了住所,张学良的卫兵虽然住在外面,但可以凭借证件而自由出入总理府。正在德国的商震和顾维钧也随后赶来并住在张学良的隔壁房间,跟张学良一起从沈阳来到柏林的,主要是翻译陆征祥、机要秘书王卓然、副总参谋长蒋百里、陆军总参谋长杨杰等人,以及二老婆谷瑞玉,她纯粹是为了游玩凑热闹。不过阴差阳错,谷瑞玉在柏林期间居然跟希特勒的情侣爱娃布劳恩发展成了“异国闺蜜”,两人不但互相交换礼物,还经常一起结伴去逛街,亲热得无话不说,这倒让张学良大为意外。

虽然张学良是希特勒的头号贵宾,但毕竟他是德国元首,每天都要日理万机,同时来到柏林参加威廉二世葬礼的外国领导人也不少,希特勒肯定要去忙着接待,所以不可能一直在张学良身边,这让张学良松了一口气。

由于沈阳是距离柏林最远的外国首都(首府),因此张学良也是贵宾里最后一个抵达的,所以在第二天,威廉二世的灵柩就正式举行下葬仪式了。这位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最后一位也是德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王的入土为安,宣告着德国一个历史的结束。其实,威廉二世跟希特勒的关系也不错,在希特勒白手起家时,给他最大资助的人是张学良,其次就是威廉二世。威廉二世在世时,对希特勒解决了德国的贫穷和落后而深感欣慰,对德军在苏联战争中的辉煌战果也欢欣鼓舞,希特勒在上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威廉二世麾下百万大军里的一个小小的下士,再加上威廉二世在总体上还算是一个比较英武的皇帝,所以希特勒对威廉二世也很尊重,只是希特勒没有帮助威廉二世复辟王朝,这是威廉二世最大的遗憾。由于尊重这位前朝皇帝,所以希特勒风光大葬了威廉二世,葬礼上宾客云集,张学良也在贵宾队伍里给威廉二世的墓碑敬献了花圈。

由于希特勒只是给威廉二世举办葬礼,所以英、法、美等国都不是最高领导人亲自来,只是派来一个外交部长之类的高层代表,土耳其派来了总理杰拉勒拜亚尔,德国的十二个仆从国则来的都是最高领导人,包括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虽说墨索里尼是意大利头号人物,张学良只是中国的二号人物,但参加宴会时,张学良的座位是排在仅次于希特勒的第二个的,第三个才是墨索里尼,第四个是杰拉勒,第五个是西班牙最高领导人佛朗哥。

流水线般的程序后,威廉二世的葬礼就算是正式结束了,其实参加葬礼的各方代表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当晚,酒足饭饱的张学良回到住所,谷瑞玉还没有回来,估计又跟爱娃不知道跑到哪里参加舞会去了,倒也让张学良耳根清净。正当张学良准备泡个澡时,商震推门而入:“少帅!希特勒元首来了。”

“来的还真是快啊!”张学良在惊讶中打起精神:“快迎接。”

带着光彩照人的笑容,希特勒走进了张学良的房间,并且是一个人,几个随从都留在了门外。张学良知道,希特勒这是要跟自己“掏心窝”地说心里话了。房间里只剩下三个人,张学良、希特勒、陆征祥。

张学良和希特勒都不是喜欢说废话或说话拐弯抹角的人。来到柏林后,张学良非常“有幸”地亲耳听到了希特勒著名的演讲,手舞足蹈、口若悬河,这就是希特勒的演讲给张学良留下的印象,但非常值得肯定的是,希特勒的演讲虽然也是长篇大论,但却不是后世中国官员们的那种废话连篇,希特勒说的每句话都非常有煽动性和感染力,具有很高的演讲水平,再加上他那慷慨激昂的语气和花样繁多的手势,进一步地增加了“蛊惑人心”的效果,这也是希特勒为什么能位列“世界十大演说家”行列的原因。用中国话来说,希特勒“妖言惑众”的能力非常强,这也是他从一个小人物爬上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资本,也是他把德国民众鼓动得如痴如醉的特殊能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