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的东北军2之龙战于野 > 第424节犹太人复国

第424节犹太人复国(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北华在苏联战争前的坦克产量跟德国差不多,在苏联战争结束时,由于德国对苏联军工业的不屑一顾,因此十之七八的苏联军工业设备和三分之二以上的苏联重工业设备都落入北华手里,那么,北华的军工业和重工业在苏联战争结束后的发达程度,想想便能得出答案。

在张学良的要求和杨宇霆、于学忠、徐永昌、徐庭瑶等人的规划下,北华陆军100个师准备建设为:5个重装甲师、5个轻装甲师、10个装甲步兵师、30个机械化步兵师,另外的那50个师也全面实现摩托化;再单独成立10个重装甲营;原先的10个重炮旅扩建为20个,每个重炮旅下辖2个常规重炮团和2个火箭炮团,并且每个师都有1个直属于师部的炮兵团。对于北华军士兵来说,靠双脚走路已成为历史,以后的行军工具和运输工具会是装甲运兵车、步兵战车、汽车、摩托车。反正北华又不缺钢铁又不缺石油,能够生产那么多的坦克和汽车,也能提供足够的燃油。

张学良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应付新的世界局势变化,万一德国真的对英法开战并且北华又身不由己地被卷了进去,那此时肯定要未雨绸缪,北华可不能像历史上的意大利那样,参加了世界大战才发现什么准备工作都没有做,连战争计划书都没有;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对付日本。日本和苏俄是中国的两大世仇死敌,苏俄已经彻底不复存在,而日本还在苟延残喘,日本四岛里虽然有三个被北华占领了,日本也表示臣服于北华,但日本毕竟没有完全被征服,留着肯定后患无穷,彻底解决日本的时间拖得越久,祸害就越严重。张学良可不想养虎为患,如果北华不被卷入新的战争,那么还要再打一场仗,那就是登陆本州岛,彻底杀进东京城里。张学良可不是傻子,日本人虽然这几年来看上去很老实,但背地里偷偷摸摸搞的那些小动作,张学良可是通过情报部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俗话说,打蛇不死反受其害,打日本也一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时,张学良遇到了一件麻烦事。

如果张学良不打算跟着希特勒参加对英国的战争,那么他就无法兑现一个诺言,当然,这可不是对日本人承诺的那个“把澳大利亚分给他们”的诺言,而是对犹太人承诺的那个“帮助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复国”的诺言,因为巴勒斯坦地区是英国的地盘,北华如果不跟英国开战,是不可能抢到那块地盘的。这样的话,张学良只能根据当初在1938年底同犹太人签署的《辽犹条约》第三条进行变更了。

十二月初,张学良让顾维钧把那三位犹太人领袖再次请到沈阳。

这三位犹太人领袖分别是罗斯柴尔德家族此时的掌门人埃里罗斯柴尔德,“世界犹太民族自由联盟”秘书长哈伊姆魏茨曼、“世界犹太商业联盟”主席摩西夏里特,他们三人就是全球上千万犹太人的领导人,当初跟张学良签署《辽犹条约》的便是他们。犹太人不但聪慧卓越,而且极善经商,拥有数十万计的杰出人才,并且富得流油,张学良当初为了发展北华,投其所好,用“复国”这个让犹太人望眼欲穿的条件换取了犹太人的合作。这些年,北华确实在同犹太人的合作中获得了无数的利益,成千上万犹太高端人才和上百万犹太基层人才在北华社会各界以及各行各业里为北华竭诚服务,为北华培育了大量的人才,帮助北华创立了各方面的体系,推动了北华在科技、文学、艺术、宗教、思想等多方面的发展,同时,罗斯柴尔德家族和世界各地的犹太商业集团也在经济合作领域内极大地促进了北华金融事业和民生经济的发展,光是白给张学良的钱就有好几个亿,北华工商学诸业今日的繁华发达,犹太人确实是功不可没。在这件事上,张学良非常感谢希特勒,要不是希特勒在欧洲穷凶极恶地展开大规模排犹,张学良也没办法把这么多的犹太人招入麾下继而楚才晋用,最妙的是,犹太人还对张学良感激涕零,因此工作起来竭心尽力。

“罗斯柴尔德先生、魏茨曼先生、夏里特先生,我之所以特地邀请你们再次来到沈阳,是因为有一件很重要但也很遗憾的事情不得不通知你们。”会客厅里,张学良一脸沉痛地道。

罗斯柴尔德三人都惊愕地面面相觑,很显然,张学良这一脸的晦气让他们都感觉不妙,夏里特急忙开口道:“张将军,究竟发生什么事情了?”

张学良叹息一声:“三年前,我们和你们签署了《辽犹条约》,这三年来,我们为你们提供安全的庇护环境和居住、生活、工作的条件,你们为我们贡献你们的汗水和智慧,确实,北华今日的发展状况,万万离不开你们,你们为我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没有你们,北华光是经济就估计要倒退五年。”

魏茨曼连连点头:“是的,目前在北华境内居住的犹太人已经达到900万,占全世界犹太人总人数的90%以上,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来自欧洲。张将军,你和德国的关系,我们是非常清楚的,当然,我们并没有任何不满,因为你和德国缔结盟约是为了中国的利益,这是无可厚非的,对于您的盟友希特勒的排犹活动,你竭尽全力地拯救我们的同胞,这些,我们都是看在眼里的,并且永远不会忘记。因为您,超过八百万的犹太人逃离了遍布恐怖的欧洲,在您的庇护下保住了生命并得到了新生活。”

张学良暗想:废话!要不是老子,你们就有足足600万人被希特勒送进毒气室了。“唉!我当然没有忘记,我们的合作是建立在互利双赢的协议上的。”张学良继续说道,“根据我们当初签署的《辽犹条约》的第三条,我要在十五年内帮助你们复国。我很清楚,你们犹太人的故乡在巴勒斯坦地区,你们祖先的魂灵、你们的牵挂、你们的根,都在那里。但是,因为我们和德国的密切关系,所以我们和英国的关系非常不好,我难以让英国政府交出巴勒斯坦地区给你们复国,并且,我也不希望我的国家再次陷入战火,也就是说,我无法通过武力手段帮助你们从英国政府的手里夺回巴勒斯坦地区。虽然十五年的期限还没有到,但我却深深地赶到惶恐不安。”

罗斯柴尔德三人互相交换着眼神,都有些紧张,害怕张学良会出尔反尔,毕竟张学良刚才这番话似乎已经在给他言而无信找借口了。罗斯柴尔德小心翼翼地道:“那么,张将军,您有什么弥补措施吗?”

“我是这样想的。”张学良突然间目光炯炯地看着他们三人,“十五年内,我实在没有把握帮助你们在巴勒斯坦地区复国,但我也绝不会食言。可是,让你们继续等下去,我也深感过意不去,担心这会影响到我们的合作和友谊。我觉得,你们犹太人一直没有自己的国家,那么,你们在国际舞台上就没有话语权,就没有政治影响力和国际地位。”

“是啊!张将军,你的这句话说得太对了!”魏茨曼感慨道,“我们是一个流浪的民族,虽然我们分布在世界各国,并且在经济、金融、科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影响力,但我们始终没有自己的国家,所以没有政治影响力和国际地位,在国际舞台上也没有说话的权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你们必须要立刻建国!”张学良语气很坚定,“虽然你们一时半会无法去巴勒斯坦地区建国,但我可以另外给你们安排一个地方。”

罗斯柴尔德三人顿时目光如炬,眼中射出电灯泡般的炙热光芒。魏茨曼激动得说话都在哆嗦:“张将军,您的意思是...”

张学良微微一笑:“通过苏联战争,中国获得了辽阔的领土,我们完全可以租借一块给你们临时建国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