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节国力如虹(第1 / 1页)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北方边防军战史》记载:
苏联战争,爆发于1940年1月1日,结束于1941年9月1日,总共持续一年零八个月;交战双方分别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辽德联盟(该联盟以北华和德国为核心,另有意大利、芬兰、波兰、乌克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西班牙、葡萄牙、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土耳其、韩国、日本、伊朗、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21个国家先后加入,整个联盟共23个国家);战争起因是苏联政府在1939年11月1日悍然入侵已经与苏联签署互不侵犯条约以及已经与德国签署军事同盟条约的芬兰,在斡旋警告均无效后,德国于1940年1月1日对苏联正式宣战,苏联战争就此爆发,北华于1940年2月8日参加战争对苏联开战(但没有以国家名义向苏联宣战);
战争性质:德国为履行同芬兰缔结军事同盟的义务而对苏联开战,同时亦为扩大德国的领土面积以及消灭苏联国家和铲除苏联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北华为收复历史上中国被苏俄掠夺侵占的北方领土,同时亦为扩大中国的领土面积以及消灭苏联国家并彻底铲除中国北方的苏俄威胁;
战争结果:苏联(俄罗斯)被彻底消灭,辽德联盟全面瓜分苏俄领土;
参战兵力:苏联累计投入约1500万兵力(包括民兵和武装平民),德国以及德国各仆从国累计投入约600万兵力,北华以及北华各仆从国累计投入约400万兵力;
战争死伤:德国以及德国各仆从国累计阵亡110余万人,受伤230余万人;北华以及北华各仆从国累计阵亡70余万人,受伤150余万人;苏联累计死亡1700余万人(军队和平民),伤病者超过4000余万人;
重要战役:基辅会战、明斯克战役、哈尔科夫战役、第一次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高加索战役、列宁格勒战役、远东会战、第二次新西伯利亚战役、中亚战役、第二次莫斯科战役,等等。
“张学良将军万岁!”
“北华军万岁!”
在这个秋天,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持续不断地回响着这两个口号,沸腾的欢庆狂澜席卷了全中国。各个城市,鞭炮爆竹没日没夜地连续轰鸣爆响,礼炮烟花将整个中国的夜空都映照得亮如白昼,各城各地张灯结彩,街头巷尾锣鼓喧天,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使得各个城市的交通尽皆陷入瘫痪,队伍里的人们无不喜形于色、满面红光,热血的青年学生们站在高台上拼命地摇动国旗和北华军的军旗,用已经喊得沙哑了的嗓子继续不知疲倦地反复高喊“张学良将军万岁!”“北华军万岁!”的口号;报社的新闻工作者们在大街上拼命地抛洒号外,艺术工作者们忘情忘我地在街上表演以庆祝胜利。在1941年的秋天,全中国陷入了百倍于过年般的狂欢庆祝中。
这也难怪国人如此情绪失控,因为这场战争的胜利实在是太辉煌了,辉煌得史无前例,远远超过秦皇汉武时期的开疆拓土,甚至比北华军当初打败日本更有意义。因为日本太小了,即使打败了日本,中国也增加不了多少领土,而打败苏联则完全不一样了。北华军不但全面收复了中国的北方失地,还顺势吞并了苏联在亚洲境内的全部领土。根据北华与德国的协议,战争结束后,北华军全面撤离东欧,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以东的苏联领土全部由北华支配(值得一提的是,哈萨克斯有一小部分领土在乌拉尔河以西,但此时也划分给了德国)。苏联的亚洲领土分为两大部分,北亚和中亚,北亚被全境纳入中国版图,中亚成立五个傀儡仆从国,但新疆外延的部分曾被苏俄蚕食侵占的领土也全部收回。北亚总面积约为1300万平方公里,再加上从新疆外延的中亚东部地区又收回了3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部分外新疆领土被并入新疆省,使得新疆省的面积突破了200万平方公里),中国的领土总面积在苏联战争爆发前的1145万平方公里暴增为2475万,足足增加了116%,从而成为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另外,中亚五国以及伊朗都成为中国/北华的附属国。
苏联原先总面积2200多万平方公里,1700多万分给了北华,500多万分给了德国。
由于张学良这个震古烁今的巨大功绩,南京政府晋升张学良为陆军特级上将(五颗星),使得张学良在军衔上跟蒋介石平起平坐,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特级上将之一,同时南京政府又授予张学良超过青天白日勋章的“国光勋章”,这也是第一枚正式颁发的国光勋章。张学良对此很谦虚地发表演讲,声称:“战争的胜利,一靠前线基层官兵们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二靠高级将领们殚精竭虑、运筹帷幄,三靠后方政府公务人员克己奉公,广大民众勤奋工作,四靠盟友同气连枝、并肩作战。我个人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顿时,外界对张学良的虚怀若谷更加是褒扬声一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通过苏联战争,中国实力激增,北华实力更加是暴涨。北亚和收回来的外新疆领土自然都被纳入了北华境内,此时,北华的地盘已经增加至25省2市(包括南方的台、琼、澳三地以及新建的北亚六省),总面积218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88%;人口约2.2亿(新加入中国国籍的原苏联居民约有2000万,另外还有上千万南方民众迁移到北华境内,中国此时总人口约4.9亿),占全国总人口45%。地盘面积300万平方公里不到的南京政府名为全国中央政府,但此时跟地盘面积七倍大的北华比起来,倒像是不折不扣的“地方割据军阀”。
这场巨大的胜利不但给北华带来了领土和人口上的激增,还带来了多方面的庞大利益,特别是工业方面。苏联政府在很早前就觉察到了来自德国的敌意,因此把东欧境内的重工业设施十之八九都撤离到了东欧最东部或北亚西部,也就是乌拉尔山两边地区,而这些地方正是北华军在战争中占领过的地区,虽说北华军在战争结束后撤离了东欧,但根据北华军统帅部的命令,北华军一边打仗一边争分夺秒地把这些临时占领区内的苏联工业设施一个螺丝帽都不剩地拆下运走,就像当初洗劫日本那样狠狠地对苏联也展开洗劫,光是车里雅宾斯克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坦克工厂,就让北华军拆了一个多月,工业设施装了上百列次的火车,其他地方也同样被北华军搜刮得干干净净。德国人事后曾对此抱怨道“北华军交给我们的苏联领土干净得就像石器时代的大陆,什么东西都没有”。对于苏联的科技人才,北华军效仿当初对待日本科技人才的办法,在茫茫的西伯利亚荒原内建立几个大型“工业城”,把这些苏联科技人才连同他们的家人都软禁在里面,提供好吃好喝和高额工资奖金,但不允许他们离开,让他们像机器一样为北华服务。北华军在苏联境内掠夺的工业设备、农产品、科技人才几乎是不计其数,这些巨量的机器设备一半运到北华本土,一半在秋明和新西伯利亚建立两个大型工业基地(因为这两地资源丰富,秋明的石油资源极其巨大)。
在战前,苏联的工业规模和工业生产力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北华和德国在战争胜利后将其瓜分,但北华瓜足足分到了三分之二以上,使得北华的工业整体规模甚至都超过了德国,坐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德国只能屈居第三。北华境内,由于得到这些巨量的工业设备,已经完成全面工业化的辽宁省和山西省在原先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而半工业化的山东省也迅速进入全面工业化,辽、晋、鲁三省成为中国/北华的三大工业区。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苏联造船业规模很小,并且造船厂基本上都在黑海和波罗的海,都在德国的地盘里,所以北华没有从苏联那里得到造船工业设备。除此之外,北华军还在苏联境内缴获了巨量的武器装备,足够装备100个师,另外还得到了大量的苏联武器装备的设计图纸,包括苏联的各种重型坦克和新式飞机。
在1941年,北华25省2市的国民生产总值正式突破300亿美元,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工业总产值达到150亿美元,在世界上也仅次于美国,军工业总产值约60亿美元,在世界上仅次于德国。北华的军工业此时能月产坦克1000辆以上,月产飞机1000架以上,北华的重工业此时能年产汽车50万辆,年炼钢3000万吨(世界第二,美国同年数字是7500万吨,德国同年数字是2500万吨)。在工业的整体规模上,北华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二;但在工业制造能力上,北华逊于德国,位居世界第三。
张学良统治下的北华,从原先的顶峰又登上了一个更高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