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节终结莫斯科(3)(第1 / 4页)
满目疮痍的莫斯科城区上空,一波波机身上喷涂着铁血军徽或卐字标志的B-17在积雨云般覆盖全城的浓密硝烟中呼啸而过,空投下雪片般的传单,传单上写着言简意赅的几句话:
莫斯科的居民们,既然你们已经拿起了枪,那你们就不会得到国际公约的保护,我们会把你们当军人一样给毫不留情地消灭掉!你们的政府宣称莫斯科城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抵抗者,那么我们在攻占莫斯科后将会杀死城里的每个人!你们唯一的活路就是立刻逃出莫斯科!
这番赤裸裸的“屠城”恐吓在本来就人心惶惶的莫斯科城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战争打到这个地步,苏联境内上至军政高层,下至市井平民,都知道亡国已经不可避免,彻底丧失信心已经让苏联居民无法背水一战,莫斯科的苏军纯粹是用武力威逼城内居民拿起枪,如果拒绝被编入民兵部队,立刻就会以“反革命分子”的罪名被当场枪决,这种做法使得莫斯科笼罩在森然的红色恐怖气氛里。但实际上,就是苏联的正规军士兵,此时都已经感到绝望了。莫斯科的苏军犯了一个很愚蠢的错误,他们一方面威逼平民“为苏维埃血战到底”,另一方面却又给这些平民分发武器。莫斯科居民本来就无心为一个行将就木的政权去卖命,同时也受够了这种恐怖气氛,再加上辽德联军赤裸裸地进行了“屠城恐吓”,使得城内苏联军民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对于这些苏联平民来说,逻辑是现成的:苏联必亡无疑,莫斯科也必丢无疑,既然敌人早晚占领莫斯科并且还会展开屠城,我们继续留下来,要么被威逼着去送死,要么就是等死,横竖都是死,索性跟这些布尔什维克分子拼了。
一时间,莫斯科这个火药桶彻底被引爆了。不愿意白白送命或继续留下来坐以待毙的苏联平民与威逼他们与城共存亡的苏联军队互相爆发了战斗,战斗迅速白热化,甚至成千上万也不愿意给苏维埃政权继续卖命的苏军官兵也加入了反抗者的队伍中。莫斯科的军管秩序迅速陷入了崩溃中。
趁着苏联人陷入内讧,攻城的德军和北华军趁机加快了进攻步伐。劈头盖脑的毒气弹在城内释放出滚滚的毒云毒雾,铺天盖地的云爆弹则在城内燃烧起一片片红云红雾,滚滚铁流掩护着士气高昂的辽德联军一步步地不断蚕食着莫斯科城区,废墟瓦砾间,成群结队的苏军官兵和苏联武装平民失魂落魄地举手投降。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辽德联军在莫斯科战役中使用的重型炸弹(炮弹)里绝大部分都是毒气弹和云爆弹,这两种炸弹(炮弹)对有生力量的杀伤力极强,但对建筑物倒没什么太大的损害,所以莫斯科在这场规模史无前例的大战中并没有被夷为平地。
8月18日,德军总指挥博克元帅在莫斯科近郊的希姆基镇登上钟楼,通过望远镜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克里姆林宫最高处的红五角星。博克元帅笑道:“我总算又看到那个红五角星了。”这是博克元帅第二次看到克里姆林宫的红五角星,上次是半年前的第一次莫斯科战役。当时德军也像现在这样,距离克里姆林宫近在咫尺,但攻势却已经是强弩之末,最后被反击的苏军击退了一百多公里,而此时,德军再次距离克里姆林宫近在咫尺,但攻势却空前强盛,苏军则是强弩之末,甚至是油尽灯枯,博克元帅毫无疑问地确信,自己过不了几天就可以到克里姆林宫里仰着头看那颗红五角星了,毕竟,苏联此时的剩余生命已经到了用小时来计算的地步。第一次莫斯科战役中,博克元帅功败垂成,被希特勒在恼怒之下罢官闲置,而眼下的第二次莫斯科战役中,希特勒重新启用了博克元帅,显然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希特勒这么做,一方面是让博克元帅出一口半年前被苏军在莫斯科城下击退的恶气,弥补他的遗憾,另一方面是用博克元帅来向全世界宣布“德军虽然遭到挫败,但仍然会卷土重来并取得最终胜利”,毕竟博克元帅本人跟“德军在莫斯科城下功亏一篑”的失败是划等号的。
德军信心满满地准备一雪前耻,彻底攻占莫斯科时,北华军也同样忙得很。北华军高层很清楚,莫斯科虽然重要,但毕竟在战后是德国人的地盘,所以自己没必要太卖力,既然攻占莫斯科后也要撤退,胜利之日也是北华军撤退之日,那么在胜利之前,肯定要大捞一把。基于这样的考虑,北华军对莫斯科的攻击方向主要放在有价值的地区,主要是工业区和艺术博物馆。工业区就不用说了,从莫斯科前线到北华本土,一列列军用火车被无数的机器设备给塞得满满当当,北华军攻占的每一个苏联工厂都被洗劫一空,干净得连个螺丝帽都不剩下,至于艺术博物馆,也是一样的。
8月18日,北华军攻占位于莫斯科南部城区的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将美术馆里的五万多件美术杰作和其他各种艺术品都搜罗一空;
8月22日,北华军攻占普希金博物馆,再次搜刮走了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粗粗估计,北华军在普希金博物馆里抢走了超过40万件古代艺术品和超过2500幅名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8月28日,北华军和德军同时抵达至克里姆林宫附近,当德军忙着进攻克里姆林宫时,北华军则把克里姆林宫旁边的瓦西里升天教堂给拆得干干净净,就连莫斯科大学的图书馆也遭到北华军的洗劫,超过五十万卷俄语书籍被北华军抢走,甚至当北华军和德军一起攻入克里姆林宫时,北华军还在忙着趁火打劫,把克里姆林宫里的天使长大教堂、圣母领报大教堂、伊凡大帝钟楼、大克里姆林宫、兵器馆等艺术宝库给统统洗劫了一遍。
莫斯科战事仅仅持续了一个月,守城的百万苏军就土崩瓦解了,城内的军民互相混战,极度的悲观主义情绪和对胜利的彻底绝望促使越来越多的苏联军民选择投降,苏维埃政权的不得人心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辽德联军的战俘营里,苏联俘虏越来越多,呈几何倍数地日益增长,很多原本坚若磐石的苏军阵地都因为里面的苏军集体投降而被辽德联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夺取了,大批的苏军军官和政治委员被反叛的苏军士兵杀死,混乱和崩溃一发不可收拾。
8月30日晚上,部分德军已经涌入克里姆林宫,与守卫这座象征着苏联最高权力机构的苏军展开激战。眼看胜利在望,德军无不如狼似虎、争先恐后,苏军则在极度的绝望中进行着困兽般的反抗。近在咫尺的枪炮声中,莫斯科城防委员会进行了最后一次会议。
会议现场充满了愁云惨雾,而参会的人也是寥寥可数:莫斯科方面军总司令员兼莫斯科城防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大将、苏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大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铁木辛哥大将、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这个职位相当于苏联在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加里宁,以及几位集团军司令员和政府高层。
“部队正在全面崩溃,放弃阵地并向敌人投降的军民连续不断且数量庞大,前线的各指战员都已经无法控制部队,高层指战员投敌的也不在少数,敌军的新式炸弹和毒气弹使得我们的巷战工事基本上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我们的坦克和飞机都已经损失殆尽,重型火炮已经不足五百门,燃料、弹药、粮食等物资都陷入了短缺,莫斯科已经被敌人全面肢解和分割包围,现在,已经有超过一半的城区被敌人攻占,还有三分之一的城区与我们失去了联系,我们还能控制的城区只有莫斯科全城的十分之一不到。...”沙波什尼科夫大将用毫无感情的语气讲解着此时的战局。
参会众人都没有露出什么神色变化,也都是面无表情。这场战役开始时,参会众人就已经知道了结局,所以此时面对这个极度恶化、无法逆转、必败无疑的局势时,众人都没有什么情绪波动。现场没有绝望、悲伤、愤怒、沮丧、痛苦、悔恨等气氛,只有一片麻木。
“综上所述,我们还能再坚持两天。”沙波什尼科夫大将说出最后的概括。
现场一片死寂,无人开口说话,因为已经没什么要说的了。
足足五分钟后,罗科索夫斯基大将才慢慢地开口:“领袖已经离开了吗?”
“贝利亚同志已经安排领袖他们安全离开了。”铁木辛哥大将回答道。
“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罗科索夫斯基大将的语气里露出一丝悲苦的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