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的东北军2之龙战于野 > 第412节兵临城下

第412节兵临城下(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亘古万年的乌拉尔山脉两侧,一幕气吞山河的画面正雄踞在天地之间:无数的飞机遮天蔽日地飞跃过山脉,引擎轰鸣声震天撼地;地面上飞沙走石、风雷滚滚,无数的坦克大炮以及数以百万计的军人汇聚成蜿蜒长龙般的雄壮队伍,势不可挡地越过山脉,跨过了两大洲。这幕场面气势之恢弘、规模之庞大、军容之雄伟,都堪称震古烁今,即便是七百年前西征欧洲的蒙古帝国军与之相比都要黯然失色。以A军团和C军团为主力,北华军的7个集团军、56个师、150万军队、7000多架飞机、500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40000余门各型火炮,气吞山河地跨过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扑向苏联的东欧地区,与德军联合展开对苏联的最后一战。在这同时,德军也集结了300余万大军,在北、西、南这三个方向对莫斯科展开了三面包围,再加上北华军正在从东面杀来,莫斯科将被围堵得水泄不通。战至此时,苏联已是回天无力。

北华军大规模开进东欧作战,西方世界是这样认为的:“日俄战争可以看做是黄种人在近代第一次挑战白种人,而北华军对苏联的战争则是继蒙古西征后东方人第二次大规模地踏上欧洲领土,意味着黄种人在挑战白种人后开始展开了对白种人的征服,同时也象征着以中国人为核心的东亚民族再次崛起,东亚文明也具有了与欧美文明争雄世界的能力”。一时间,英法等国境内“黄祸论”再度甚嚣尘上,“北华军即将成为第二个蒙古军”等种种耸人听闻的说法接连不断,与北华展开合作并邀请北华军入欧参战的德国也成了“引狼入室的白种人叛徒民族”。

客观上讲,北华军派出150万大军参加对莫斯科的攻击,隐隐间显得“似乎太多了点”,保守估计,北华军只要派出两个集团军就能配合德军把莫斯科围死,其实,北华军的任务就是配合德军把莫斯科堵死,不一定要参加莫斯科的城市战,毕竟战后的莫斯科是属于德国的,北华军没必要如此“小题大做”;另一方面,莫斯科距离北华本土最近的地方也有五千公里,调遣百万大军在万里之外征战厮杀,后勤负担可想而知。北华军统帅部之所以如此狠下死手,就是要确保这莫斯科战役能彻底一战定乾坤,让苏联这个庞然大物彻底翻不了身。杀鸡要用宰牛刀,更何况是杀一只奄奄一息的北极熊。张学良很清楚,如果让苏联再次苟延残喘下去,肯定会夜长梦多,虽然这几率不大,但也要全力以赴,另外,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已经彻底坐不住了,虽说这几个国家已经公开宣布“不干涉苏联战争”,“尊重和理解参战各国”,但看到苏联的灭亡已是指日可待,这几个各怀鬼胎的国家不得不食言而肥,再次充当苏联的说客。正因为这样,辽德联盟要速战速决,不能节外生枝。

美国对此不怎么热心,态度也有些消极,英法两国最为积极热情,这两国的特使犹如过江之鲫般不停地往来于柏林和沈阳之间,摇唇鼓舌、反复游说。英法两国提出了一个最新的停战建议:辽德联盟消灭苏联,但不消灭俄国,铲除布尔什维克政权和布尔什维克思想后,在东欧地区恢复“莫斯科大公国”,扶植一个傀儡政权,一方面可以让俄罗斯帝国或苏联无法东山再起,一方面可以保留俄罗斯民族,让俄罗斯从此成为一个三流小国,同时成为中德两大国之间的缓冲区。

英法两国既然抛出了这个新提议,自然在暗中也跟苏联当局进行了沟通,即将亡国的莫斯科方面为了自身的生存,肯定会饥不择食地抓住任何一根救命稻草。德国高层和北华高层都有人对这个提议很感兴趣,但希特勒和张学良则是断然拒绝。希特勒拒绝的愿意很简单,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在打败苏联后扶植傀儡仆从国”,他认为“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他的目的是“德国只需要东方的土地,苏联的欧领土将被纳入德国版图,原先的苏联人只能成为德国次等公民为正统德国人服务”;张学良拒绝的原因则是民族仇恨,无论是苏联还是俄罗斯,都是中国不共戴天的世仇死敌,必须要连根拔起、彻底消灭,正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给敌人苟延残喘的机会就等于给自己埋下一颗不定时炸弹,张学良若在这个时候放过苏俄,简直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不负责。况且,战争到了这个地步,苏联已经没有什么筹码可以拿来谈判了,完全是辽德联盟砧板上的一块肉,这块只剩下挨宰命运的肉又有什么资格同手握菜刀的人进行谈判?

七月中旬,德军首先在莫斯科西部的正面战场上展开了强大的进攻,排除掉两翼部队,超过200万德军以泰山压顶之势扑向了莫斯科,另外投入战事的还有一万余架飞机、八千多辆坦克和装甲车、五万多门大炮,攻击力度之强,堪称史无前例。值得一提的是,德军的坦克部队里还包括五百多辆最新式的豹式坦克和一百多辆比豹式坦克更强大的虎式坦克。这两款极其强大的坦克也是被苏军T-34给逼出来的。面对苏军的T-34,北华军是改进豹乙坦克,而德军则是研制更强大的坦克。根据辽德军事合作协议,德国向北华提供了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的全套设计图纸并各提供了一套生产线,不过,北华军对此不是太感兴趣,因为北华军的雪豹坦克(豹乙)已经能对付T-34了,德国的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虽然威力强大,但工艺过于复杂、设计过于精密、保养困难、耗油量奇大、故障率很高、制造成本也价格不菲。北华在接收了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后,分别重新取名为“东北豹丙型重型坦克”(简称豹丙坦克)、“东北虎甲型重型坦克”(简称虎甲坦克),但基本上没有量产,因为此时苏联已经快没有坦克了。苏联十之七八的工业区和十分之九以上的资源区都已经沦陷,剩下的一点点也完全在辽德空军的轰炸范围内,苏联此时的坦克、飞机、火炮产量都还不到战前的十分之一,对辽德联盟已经完全够不成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必要再制造什么豹式虎式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虽然苏军誓死抵抗,但实力对比实在太过于悬殊,德军几轮排山倒海的冲锋,就全面击溃了苏军在莫斯科城外的防线,势如破竹地夺取了苏军分兵死守的莫斯科外延的十多个卫星城镇。虽然苏军在这些卫星城镇里构建了极其严密完善的巷战攻势,把这些卫星城镇都修成了碉堡要塞,但德军根本就没有给苏军打巷战的机会,而是用B-17劈头盖脑地扔云爆弹,炸得城内鸡犬不留,人和畜生都缺氧窒息而死,德军再一个冲锋,便轻而易举地拿下了苏军的这些据点防线。短短一星期,德军便再次兵临莫斯科城下,并且军力比上次来的时候更加雄厚,战斗力更加强大,士气更加高昂。

北华军随后也在乌拉尔山西侧展开了同样强大的进攻。

7月14日,卫立煌指挥第1集团军攻陷乌法,歼灭苏军两个集团军,苏军指挥官马克西姆普尔卡耶夫中将自杀身亡;7月20日,第三集团军张治中部攻克萨马拉,击溃苏军四个集团军,击毁苏军坦克五百多辆,苏军指挥官伊万巴格拉米扬上将在自杀性反冲锋中被击毙;7月22日,第四集团军李杜部强渡伏尔加河,攻克对岸交通重镇乌里扬诺夫斯克,消灭五万苏军,另有十多万苏军向北华军投降,苏军指挥官马尔基安波波夫中将自杀身亡;随后,第九集团军和第十集团军分别在萨拉托夫和喀山一带横渡伏尔加河,两部击溃苏军超过二十万,绝大部分的苏军都不堪一击或降者遍野。

而在这同时,原本在高加索地区的第八集团军也挥师北上,一路犁庭扫穴、摧朽拉枯,接连攻占坦波夫、奔萨、萨兰斯克等莫斯科南部城市,继而与渡过伏尔加河的友军在距离莫斯科不足一百公里的梁赞地区会师。

在即将灭亡的最后关头,苏军因为极度绝望而在精神上发生了彻底的质变,一部分苏军愈发疯狂地抵抗,敢死队、自杀性攻击、人体炸弹等手段已经屡见不鲜,另一部分苏军则万念俱灰、毫无斗志,在战场上一触即溃,中高层军官甚至高级将领都已经彻底绝望。而实际上,后者在苏军里占了绝大部分,前者很少。德军和北华军在迅猛推进时所消灭的苏军里,有十之七八的比例都是投降的,整师整师投降已经屡见不鲜,甚至都有整军集体投降的个例,使得德军和北华军的战俘营很快就人满为患。至于那些顽抗到底的苏军,北华军和德军一样,将其赶尽杀绝。北华军第八集团军第22军在进攻梁赞时,发现抵抗的苏军绝大部分都是未成年人,不但有十八岁以下的,甚至还有十五岁以下的少年,但这些“小萝卜头”的战斗精神却非常狂热,宁死不降、死战到底。军长赵海军命人重复三遍的劝降通牒后,叫来部队里的西方国家观察员作为证明,然后对部下说道:“我们仁至义尽,已经给过那些小杂种活命的机会了,但他们冥顽不灵就是想死,那我们就成全他们吧!”随后展开全面冲锋的北华军在这场战役中几乎是以屠杀的方式杀死了五万多未成年的俄罗斯青少年士兵。真正见识了战争的残酷和死亡的恐怖后,魂飞魄散的苏军少年兵成群结队地拼命举手投降,但仍然被北华军毫不留情地碾压在了坦克履带下。第22军里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员在事后说道:“...这场战斗真是太残酷了!十几万身强力壮、荷枪实弹的成年军人在一边倒地屠杀几万脸上还带着稚气的少年军人,那些苏军少年兵被苏联政府灌输了一脑门子红色思想,再加上英雄主义思想和对战争浪漫幻想的作怪,他们仅仅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便上了战场。他们的‘勇气’确实超过成年军人,但他们的‘勇气’并非来自严格的军事训练,而是因为‘无知者最无畏’,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地见过死亡,从来没有领会过战争的残酷,因此在北华军凶猛的攻击下很快就溃不成军,一开始的豪言壮语和浪漫幻想都被冷酷无情的事实给彻底粉碎了。苏联政府把他们从孩子变成了军人,而战场则让他们从军人又变成了孩子。战场上,惨死的苏军少年兵横七竖八、惨不忍睹,被北华军追杀屠戮的苏军少年兵在死亡的恐惧中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我甚至听到一些少年兵在喊着‘妈妈!妈妈!’,令人闻之心碎。他们是孩子,但苏联政府硬生生地让他们变成了军人,北华军只得把他们当成军人来攻击。”

战场上的苏军少年兵越来越多,比例越来越大,这些少年兵有个共同的特点:开战前和开展初期十分狂热勇猛,但真正见识了死亡和鲜血后,鼓起的血气之勇和对战争的浪漫幻想立刻烟消云散,然后便在哭喊逃命中被北华军或德军赶尽杀绝。除了少年兵,苏军里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老年兵,长着花白胡子,年龄可以做对面北华军或德军士兵的父亲甚至是爷爷了。苏联政府在山穷水尽之下,完全是在用割肉补疮、饮鸩止渴的方式来抵抗。青中年士兵损失殆尽后,自然大量招募青少年和中老年男子补充进部队,这样的部队自然是不堪一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七月中下旬的时候,已经有100万北华军抵达距离莫斯科不足一百公里的地区,粉碎了苏军的几场局部反扑,并于德军在莫斯科南部地区胜利会师。至此,北华军和德军正式联合兵临莫斯科城下。莫斯科除了北部还有一点空隙外,其余防线都已完全被包围。如果把莫斯科比喻成一个360度的圆,那么德军和北华军已经包围了350度。辽德联盟对莫斯科的最后进攻在七月底全面展开,这场战役也不折不扣是已经持续19个月的苏联战争的最后一战。

“简直是混账!”办公室内,张学良愤怒地一拳狠狠地砸在了桌子上。

让张学良情绪失控的并非来自战场的坏消息,而是一份报告单,这份报告单是第五军副军长李文田少将的死亡报告。李文田在新西伯利亚战场上因为乘坐直升机巡视战局时被苏军击毁飞机从而受了重伤,随即被火速用飞机送回沈阳,送入北华陆军第一军医院,但还是在前两天不治而亡。根据北华军的军规,团级军官和团级以上高级军官的死亡以及在战场上立下重大战功的中基层官兵的死亡都要汇报给张学良,张学良随后会亲自登门拜访其家属或参加其葬礼以表示安抚慰问。李文田的阵亡报告之所以让张学良感到愤怒,是因为李文田的死亡原因里写道:

...由于李文田将军在受伤后使用了过期或伪劣的消炎药和抗生素,使其伤口和内脏的细菌感染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并加剧了细菌感染,因此而导致了严重的败血病和破伤风,在第一军医院接受后期治疗和手术时已经无法挽回病情,此为李文田将军死亡的主要原因。

“可恶!”张学良怒不可遏,“给前线部队提供的药品居然都敢掺假,这些王八蛋是胆子上长毛了还是多长了颗脑袋?简直是岂有此理!”他又气又怒,几乎是咬牙切齿。张学良确实没想到自己的军队里也会有这种事,也许很早就有了,只是他并不知道,李文田是高级将领,所以才让这件事被张学良此时获悉了。根据张学良的“经验”,能干这种事,肯定是奸商和贪官的勾结。一想到自己的士兵在前线冲锋陷阵,而这些蛀虫吸血鬼却在后方挖墙脚,李文田这样的将军没有死在战场上,没有死于敌军的子弹,却死于自家后方这些贪官奸商的手里,怎么不让人愤怒至极?张学良对这种事本来就最为深恶痛绝,这十多年来,北华官场上的风气还是算是比较清明廉洁的,但时间长了,各种肮脏丑陋的东西自然慢慢滋生出来了。

张学良随即叫来总参谋长徐永昌,让他把阵亡和受伤官兵的伤亡原因调查表立刻送来,不看不得了,一看让张学良简直是怒发冲冠:死于伪劣假冒药品的北华军受伤官兵竟然有几千人,还有很多受伤官兵因为用了这些假药,导致伤势在第一时间没有得到控制,从而不得不截肢残疾;另外,后方提供给前线官兵们的棉衣里,在战争第一年的冬天还没有什么问题,但在战争期间第二个冬天里则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棉衣里塞的都是“黑心棉”,甚至里面塞的是苇絮鸡毛,结果造成很多士兵在苏联的寒冬里严重冻伤;不仅如此,很多官兵还反应,后方提供给他们的食品也同样存在很大问题,猪肉罐头是过期的,水果罐头和饼干是发霉的,米面里面掺加了沙子,等等。

“王八蛋!”张学良怒火冲天地把调查表重重地摔在地上,“叫舒国生和熊正平立刻给我过来!老子要砍了这帮王八蛋的脑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