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节名将对决(5)(第2 / 3页)
“我不相信北华军士兵在被抛弃的情况下还心甘情愿地血战到底,一定是北华军的军官派出督战队监督他们作战。”科涅夫很坚定地道,“让宣传员加强心理宣传力度!”他心里其实很着急,战斗持续了一星期,用了五天才拔除北华军的四个据点,按照这种速度,拔除剩下的八个据点还需要十天,加起来就是十七天了。时间太紧张,并且被拔除的这四个据点都是外延突出部,进攻困难程度相对而言较低,剩下的那八个据点都在核心城区,难度更大,因此从“五天拔除四个据点”这个论据来得出“十天拔除八个据点”的结论本身就带着自我安慰的味道,他其实非常焦急,所以不得不更换战术。
苏军的阵地上,高音喇叭越来越多,从里面传来的汉语喊话也显得越来越苦口婆心:
“北华军士兵们!我们已经攻占了你们四个据点,你们在这四个据点里的同伴都因为孤立无援而全部阵亡了!你们还不明白吗?你们的长官根本不在乎你们的死活!他们只是把你们当成炮灰和消耗品!他们躲在安全的地方,指挥着你们出生入死,并且他们已经准备好飞机用来随时逃命!北华军士兵们!你们不要给那些冷酷无情的长官卖命了!打死你们身边的督战队,到我们这边来吧!我们会给你们提供人道主义待遇的!...”
阵地上的北华军士兵们丝毫不为所动,他们知道自己并没有被抛弃,因为军长张自忠就在他们身边。实际上,北华军士兵们身后也没有督战队,充当督战队的宪兵也在参加战斗,因为兵力匮乏,所以非战斗部队的人员也都投入了第一线。张自忠内心愧对那些注定要舍弃的据点里的官兵,因此冒着危险乘坐直升机前往遭到猛攻的据点,与里面的官兵们同仇敌忾,直到据点最终沦陷才会离开。张自忠的冒险和真诚,使得据点里的官兵们士气大振。面对苏军的喊话攻势,据点里的北华军官兵们一起喊道:“我们没有被抛弃!因为我们军长就在我们身边!”
苏军那边肯定有懂汉语的人,北华军士兵这样喊话回击,其实等于暴露张自忠的位置。起初军官是不同意士兵们这样喊的,但张自忠表示允许,在他看来,自己冒险不要紧,只要能稳定军心、鼓舞士气,什么都是值得的。
苏军阵地上:“投降吧!你们已经被你们的长官给抛弃了!”
北华军阵地上:“放屁!我们军长就在我们身边!”
城防指挥部内,傅作义看着地图:“我们的战术似乎有些不够灵活,完全是在打阵地战,我军很多优势都没有充分使用起来。”
萧浩然笑了笑:“哪有完美的战争呢?足够的坦克、足够的大炮、足够的兵力、随时待命的足够飞机、知己知彼的情报系统、最先进最一流的新式武器、充足保障的后勤,再加上又愚蠢又软弱的对手,嗯,这就是完美的战争了,但就是一头猪来指挥,也能打赢,那我们这样的指挥官还有什么价值呢?指挥官不就是在不完美不如意的作战条件下获得胜利吗?”
傅作义也笑了:“那我们就这样被动挨打?”
萧浩然道:“我们的目的不就是拖时间吗?阵地战是拖时间的最好办法。”
傅作义用一种意味深长的目光看着萧浩然:“真的仅此而已?”
萧浩然看着傅作义:“您认为呢?”
傅作义摇头:“我看得出,你的‘瓜皮战术’除了拖时间外,似乎还在引诱苏军往新城不断投入部队和集结部队,这样做是有负面后果的。第九集团军差不多三十万兵力,等他们赶来,也吃不掉云集在新城的如此巨量的苏军,只能击溃。从常理上看,我们还是要让于学忠在鄂木斯克抽调一个集团军,北上横切,截断新城和乌拉尔山之间的通道,把苏军这几十万大军都堵死在新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萧浩然道:“我也想过。但于学忠将军那里也没有多余的部队,物资也很紧张,一旦他们出动,鄂木斯克就会有漏洞。”
傅作义用一种复杂的目光看着萧浩然:“你太贪心了!你既想让于学忠和宋哲元在鄂木斯克和奥伦堡吃掉那百万苏军,所以迟迟不让他们动用部队来新城参战,同时又想吃掉新城的这几十万年苏军,这个作战任务已经严重超出了我们军队的作战能力。你看空军,就因为战场太多,不得不疲于奔命,使得我们得到的空中援助非常微小。恕我直言,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甚至还会带来严重后果。网里的鱼如果太多了,网也会破的,最后就是一无所有。”
“未必!”萧浩然目光坚定。
新城的北华军当然不完全是被动防御。实际上,傅作义和萧浩然隐隐出现了一丝分歧,傅作义的作战思想是“守城,拖延时间,迫使苏军撤退”,而萧浩然的作战思想则是“守城,拖延时间,引诱更多的苏军集结在新城战场”,这两者是有细微差别的,在部队很多行动上,作战目的都因为傅萧两人的微妙分歧而有些含糊不清。傅作义认为“苏军以大兵团长途奔袭,后勤补给线必然漫长而脆弱,打击苏军后勤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为此,他组织了突袭部队。
这是傅作义的一记神来之笔,他把新城守军两个师里绝大部分侦察兵、装甲兵、骑兵、老兵都集中起来,临时组建一支突击部队,迂回穿插到苏军侧翼软肋,攻击苏军的物资基地,打击苏军的运输线。在苏军完全占据野外且兵力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这支突击部队出击后必然凶多吉少,同时要具备穿越森林沼泽的机动能力和深入敌后孤军奋战的勇气。经过深思熟虑,傅作义集中两个师的侦察营、骑兵营、辎重运输营、装备轻型坦克和装甲车的轻装甲营,总兵力3000余人,人手一支冲锋枪,平均每个班就一挺轻机枪或一门掷弹筒,每个排两挺重机枪或两门迫击炮,同时配备了50多辆轻型坦克和装甲车、200多辆汽车、500多匹战马,以及800多辆自行车,之所以战马和骑自行车比汽车多得多,是因为横穿森林沼泽时,战马和自行车比汽车更好用。
加入中国国籍的俄罗斯人在原先祖国的军队打来时,有背叛中国者,也有忠于中国者。已经被苏军占领并成为苏军总指挥部和后方基地所在的托木斯克城内,几个被吸收进农统局的俄罗斯族谍报员用无线电向傅作义通风报信,告之了苏军物资基地所在地,这使得傅作义的行动得以顺利展开。
“苏军人数比我们多得多,兵力十分充裕,所以苏军后方也谈不上空虚。托木斯克的东西南三面都有苏军重兵设防,你们只能绕到托木斯克更北边的地方去。你们只有三千来人,人多了反而会降低了隐蔽性,况且,你们是去突袭,不是去强攻。”傅作义对率队的第五军军部卫队营营长黄古剑指点着地图,“你们从新城东北方向出发,前进150公里,然后向西北方向转道再前进100公里,最后向南50公里,就出现在了托木斯克的北部,出现在苏联人最薄弱的地方。”
黄古剑看着地图:托木斯克在新城以北90公里,而托木斯克的东西南三面都有苏军重兵防御,所以他们必须绕道,在茫茫的西伯利亚原始森林里绕一个大圈,从新城的东北出发,前进150公里后向西北转道前进100公里,最后向南50公里,就出现在了托木斯克的北部,直线总长度300公里,实际上却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