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的东北军2之龙战于野 > 第346节举棋不定

第346节举棋不定(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我认为苏联的战争潜力还没有全面爆发出来,我们必须要慎重!不能轻敌!”

“过度的慎重就是保守,只会白白浪费机会。徐参座,我认为你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你的脑子里根深蒂固地把苏联想象得过于强大了,并且因此而对我们自身产生了不自信感。”

“杨副座,我倒认为你有些被战争初期的巨大胜利给迷醉了。”

两人用温和的语气针锋相对地争执起来,接着便动起了手,当然,这两位上将肯定不是在打架,而是在沙盘和地图上展开比划。

张学良也有些迟疑,他的部分理念产生了动摇。

客观上讲,张学良自然算不上是什么军事家、战略家,他可不是后世某位姓金的第三代领导人,一天兵都没有当过,一天军校都没有上过,就号称是“百战百胜的天下第一名将”,张学良之所以能够领导北华军屡战屡胜,主要是靠他“超越时代”的目光,以及他麾下像杨宇霆、徐永昌、杨杰、商震、蒋百里、李浴日这样的真正的军事家。但随着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趋势被张学良改得越来越面目全非,张学良的“高瞻远瞩”也越来越不灵了,因为这个时空和原先的那个时空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别,张学良无法再以原先那个时空为参照物而预测这个时空的事情了。苏联战争,也是一样。在原先那个时空,德国试图速战速决消灭苏联,最终失败了,张学良参考那个时空的那场战争,便得出了“苏联战争必定是一场持久消耗战”。这个结论究竟对不对,放在此时就非常难说了。毕竟历史已经被改变得太多了,苏联提前一年半就遭到了进攻,提前开战本身就不利于苏联,有利于德国,并且现在的这场苏联战争还是德国和北华联合夹击苏联。辽德同盟占了很多的优势,那么,苏联还会在莫斯科战役中击退德军吗?苏联还会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反败为胜吗?都不确定了。张学良自然也感到迷茫了。如果,因为他对历史的改变,苏联可以被辽德同盟速战速决地打败,却因为张学良先入为主地存在“必须要打持久战”这个思想而导致辽德同盟放弃速战速决打败苏联的大好机会,本末倒置地跟苏联拼消耗,那张学良就真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战争,绝不是一道数学题,通过计算就能得到精确而唯一的答案。这其中的变故实在太多了。战争本身就是“蝴蝶效应”的一种,战争期间任何一个变动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结局天差地别。历史学家们就充当了事后诸葛亮的角色,对战争期间的双方高层指挥官评头论足,然后得出一个个自以为是的看法:如果...会怎么样,如果...又会怎么样。历史学家们可以非常轻易地挑出某位将军在战争期间的错误,但这位将军当时并不知道他在犯错。比方说著名的中途岛海战中,日军指挥官南云忠一中将一直犹豫不决,没有让空中的舰载机降落到航母上补充燃油弹药,最终错失良机,美军飞机铺天盖地而来时,南云忠一追悔莫及,因为他的犹豫而导致了整个战役的惨败。后人自然会说南云忠一是个饭桶。但南云忠一当时并不知道这个情况,他的犹豫是有原因的,他也有缜密的思维和精确的判断,只是他的对手棋高一着。

纸上谈兵,人人都会。为什么后人评论某场战争或某次战役时会头头是道?因为当时交战双方的各种资料都一览无余地呈现在后人的面前,就好像下象棋,对方的动静都在自己的掌握中。但在战争期间,交战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的情况,即便有着情报资料,也不能百分之百地确定敌情。战场上,双方就等于是蒙着眼睛下象棋,并不知道对方怎么走。

张学良此时就是这样,他虽然有着超越时代的目光,但他最终还是要受到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张学良不是上帝,上帝在云端居高临下地看着交战双方,对双方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可以清清楚楚地掌握战争的趋向以及最终结局。张学良并不知道这些,他无法知道苏联现在每天生产多少坦克、多少大炮、多少飞机、多少武器弹药,他无法知道苏联现在有多少预备役部队正在挺向前线,他无法知道斯大林、铁木辛哥、朱可夫等人究竟在想什么,他不知道苏军统帅部究竟在制定什么计划,他更加不知道天气会发生什么改变,国际形势会发生什么改变,各种意外会如何发生,等等。所以张学良陷入了茫然和犹豫中。

北华军究竟该怎么办?看着德国单独进攻苏联,继续偃旗息鼓、休养元气,等准备充足了再进攻苏联?还是不顾疲惫,改变计划,立刻跟着德国一起对苏联展开最后一战?如果德国最后差一点点就打败了苏联,却因为北华此时的按兵不动而功亏一篑,那北华岂不是弄巧成拙?如果北华也急急忙忙出兵,结果最后也没能跟德国一起打败苏联,反而让自身得到重大损失,那岂不是同样弄巧成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难!真难!张学良听着杨宇霆和徐永昌的争吵,忍不住暗暗叹气。

土耳其共和国,首都安卡拉。

国会大厦一间会议厅内,土耳其总统伊斯麦特伊诺努和总理杰拉勒拜亚尔正在很正式地接待一位千里迢迢而来的客人。

“感谢总统阁下和总理阁下的亲自迎接。”顾维钧容光焕发且彬彬有礼,“鄙人这次前来是奉了中国北方统帅张学良将军的庄严使命,那就是...”顾维钧顿了顿,单刀直入道,“邀请土耳其加入辽德同盟。”

伊斯麦特总统和杰拉勒总理并没有露出惊讶的表情,两人只是心照不宣地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目光。眼下,德国和北华以及这两大军事霸主的众多仆从国正在从欧洲和亚洲两个方向夹击苏联,土耳其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就逐渐地凸显了出来,自然成为辽德同盟的拉拢对象。其实,打开苏联的地图认真看一看,就会发现一个很奇特的现象,这个领土面积世界第一的庞大国家居然没有几个出海口。苏联虽然庞大,但却位于亚欧大陆的北部。苏联在欧洲和远东,仅仅只有几个沿海城市作为出海口,往北就是冰封千里、气候恶劣的北冰洋,因此苏联几乎没有通入大西洋或太平洋的沿海地区和优良港口,这也是苏联把海参崴看得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苏联的“头”在东欧,苏联的“尾”在远东,苏联的腹部,就在和土耳其接壤的西亚地区。如果土耳其也加入辽德同盟,别的不说,苏联就彻底被封死在亚欧大陆的北部了。苏联在陆海上彻底被封死,对于辽德同盟是具有极其巨大的战略意义的,因为苏联将完全丧失与外界的陆海空通道。到时候,即便美英法想要援助苏联,也无路可走。

对于顾维钧的到来,伊斯麦特总统和杰拉勒总理是有心理准备的。因此伊斯麦特总统已经有了回复的腹稿,他缓缓地道:“顾先生,土耳其的近代史充满了战争和苦难,太多的苦难让我们的人民极度地热爱和平。土耳其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身为国家的领导人,我们万般不愿意让土耳其人民再度卷入战火中。因此,我们不能作出对国家和人民不负责的决定。因为战争带来的苦难,我们土耳其人实在是有着太过于刻骨铭心的感受了!”

杰拉勒总理开口道:“顾先生,对于贵国、德国同苏联的战争,我们土耳其决定持以中立态度的。请放心,我们绝不会做出损害贵国利益的事情。”

顾维钧听得出来,土耳其高层的意思很清楚:土耳其不愿意参战,会在战争期间保持中立,不会帮助辽德同盟,不会帮助苏联,自然而然,也不会站在英法美那边。杰拉勒总理的态度是直白的,如果美英法要通过土耳其去帮助苏联,土耳其仍然会持中立态度。

对于土耳其的这个中立决定,北华高层和德国高层都已经预料到了。顾维钧不慌不忙,胸有成竹的他用他卓越的外交才能和雄辩自如的口才开始说服伊斯麦特总统和杰拉勒总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