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节举棋不定(第2 / 3页)
伤兵们喊道:“新兵弟兄们!上战场一定要小心这帮链条狗!你们在战场上玩命的时候,他们会在后面拿着冲锋枪对着你们的!”
骂骂咧咧声响成一片。
北华军在对苏联第一阶段的作战以及在后续的部分局部战役中,总计伤亡了约23万人,全面休整的这段时间里,后方的预备役部队源源不断地填补了伤亡官兵,使得前线各部队又逐渐恢复了满员状态。
“德军刚刚攻占了列宁格勒。”徐永昌向张学良汇报这个战况时,张学良看了一下时间,此时是7月20日。
“好快!”张学良有些愕然,“德军发动台风作战后,一个月不到,就已经把列宁格勒攻下了?”他确实很惊讶,因为他知道,历史上德军曾对列宁格勒进行长达900天的围困战,导致列宁格勒的苏军和苏联平民有150万人死于战火和饥饿,最终德军也没能拿下这座顽强的城市。但眼下,德军竟然一个月不到就拿下了列宁格勒,虽说有“蝴蝶效应”的影响,但还是让张学良吃惊不小。
“这不奇怪。”徐永昌分析道,“苏联在这场战争爆发后就陷入了两线作战,远东的军队无法增援东欧战场,经过远东大捷和基辅大捷后,苏联的550万正规军被消灭了400多万,只剩下芬兰战场和高加索地区的150万部队幸免于难。德军没有让苏联缓口气,便马不停蹄地展开了第二阶段的进攻,苏联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重建大兵团部队,只能拆东墙补西墙。芬兰战场上的100万苏军不得不撤离芬兰,回援莫斯科。而芬兰毗邻列宁格勒,那里的苏军回援莫斯科,自然使得列宁格勒防御空虚,只有十来万苏军正规军驻守当地,其余的都是刚刚拿到武器的平民。德军的北方集群拥有七十多万兵力,还有几十万乌克兰军队和波兰军队协同作战,这么快就拿下列宁格勒也不是意料之外。”
“这么说,芬兰已经收复了全部国土?”
“是的,芬军和德军已在列宁格勒一带会师了。德国的三个战略目标已经完成了一个。除此之外,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列宁格勒战役后,也同时加入了我们的阵营。”徐永昌报告道。
张学良对这个倒不是很意外。西班牙的统治者佛朗哥本来就是一个见风使舵的投机家,并且西班牙内战时期,最支持佛朗哥的就是德国和意大利,意大利被德国控制后,德国在西班牙的影响力已经是一家独大,佛朗哥也不得不对希特勒唯马首是瞻,威逼加利诱,西班牙投入联盟国是早晚的事情;至于葡萄牙,葡萄牙此时的领导人是安东尼奥萨拉查,此人也是独裁者,但十分开明,被誉为“温和的独裁者”。历史上二战期间,葡萄牙和西班牙一样,在两大阵营之间摇摆不定,此时被希特勒拉过去也是顺理成章。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投怀送抱,使得德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俨然已经成为了“欧洲领袖”。此时的欧洲格局已经很清楚了,分为两大阵营,一是以英法为首的阵营,一是以德国为首的阵营。德国和中国/北华的结盟以及辽德同盟在苏联战场上的屡战屡胜,使得德国在世界上也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国。
“少帅,我们怎么办?”杨宇霆问道,“我们难道真的不出兵?”他微微有些激动,“最后的胜利就在眼前了!如果我们按兵不动,德军孤掌难鸣,最终功亏一篑,那我们岂不是痛失良机?”
张学良有些犹豫。
“我们现在具备再度大规模出击的条件吗?”徐永昌问道。
“怎么不具备了?”杨宇霆激动地道,“第一,德军已经再度展开攻击,苏联仓惶迎战,如果再出击,苏联将会再度陷入两线作战、腹背受敌;第二,我们的第一期作战已经让苏联元气大伤,如果等下去,就让苏联得到了喘息时机,那我们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第三,列宁格勒被德军攻陷,西班牙葡萄牙的加盟,使得联军士气大振,苏军则是士气衰竭;第四,苏军主力被歼灭得十之七八,而我们仍然是兵强马壮、齐装满员,我们的后方目前也已经逐渐稳固安定了,后勤运输线也在恢复畅通,前线部队的辎重物资都很充裕,并且求战心态也十分强烈;第五,苏联孤家寡人、孤立无援,我们则盟友众多。”
“话是不错,但是...”徐永昌道,“持久战,才是我们一开始制定的战争方针。”
“速战速决结束战争对我们有百利无一害。”杨宇霆反驳道,“我们为什么不改变起初的战略方针呢?苏联确实很庞大,但猛虎难敌群狼,我们的实力更强大,完全有可能通过速战速决而迅速结束战争!我们有什么理由拖下去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可以轻视苏联。”徐永昌十分谨慎地道,“苏联的工业产量在全世界仅次于美国。”
“我没有轻视苏联。”杨宇霆十分认真地道,“但我们也不该轻视我们自己。”
“杨副座,你认为我轻视了我们自身?”
“是的,苏联是很强大、很庞大,但我们和德国的联盟更强大、更庞大!”